负反馈 | 听不懂老师讲课,自学行吗?
关键词:废话倾向、无意义、低效努力、负反馈

废话倾向是怎么产生的?
很多时候,你要表达的信息并不是别人接收到的信息。这就产生了废话倾向。
你可能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下面我就从中学的低效努力,和你谈谈废话倾向是如何让人陷入可怕的负反馈的。
给你讲个故事。
现在,小米很不开心,因为上课老师讲的听不懂。
不仅仅,是上课听不懂。
甚至,上课被老师点名,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下尴尬了好一阵子。
同班的小花是个好学生,她不但能听懂老师讲课,在老师点名批评小米的时候,小花在想一个老师上课没讲到的知识点。
老师的话激发了小米的羞愧心。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了,可是,老师讲课听不懂,怎么办?
为什么听不懂?
小米很疑惑,在网络上搜索,得到了一个不算特别满意的结果:基础的概念完全不会。
小米觉得现在只有一个最好的补救办法。
自学。
可是,出现了问题。
基本上每天的时间都在听课,怎么自学啊?
于是,他觉得,要么就回家自学,要么上课听也听不懂,干脆上课自学算了。
回家后,小米告诉妈妈“我决定了,我要回家自学啦。”
妈妈却说“不听老师讲课,你怎么提高成绩?!?”
显然妈妈并不理解小米的处境。
小米决定找老师理论,小米找到老师,向老师详细分析自己自学的理由,最终被老师拒绝并列为班级的反例。
此时,小米的不开心变成了崩溃。
你看,小米陷入了一种可怕的负反馈,其实,当他告诉妈妈决定放弃课堂要回家,妈妈得到的信息是:孩子本来学习就不好,现在竟然不听课也不听课了,而小花的家长也对小米妈妈说“我家孩子学习那么好,都不敢不听老师讲课,你家小米成绩不好,怎么能放弃呢?”,于是小米妈妈崩溃了,把小米赶回了学校。那么,怎么让家长接受呢?不应该把自己放弃听课的时间对家长说,而是用委婉的方法告诉家长:我在努力学习。因此,小米应该这样说:“虽然我听不懂,但是我一直在努力”。这其实是在告诉妈妈自己确实是在为提高自己的能力去努力,你看换一个表述方式,做同样的事,想要保证动作不变形,就要避免废话倾向。
同样的,在老师看来,小米的做法确实有道理,但是小米不听课会影响全班的风气,而老师是对全班同学的学习环境和成绩负责的,一旦同意小米上课不听课的请求,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效仿,这样会对老师有一定的打击,因此老师站在个人的利益上,不但不能同意小米的要求,反而要当反例批评。
想避免废话倾向,首先要知道他人的话里包含着什么样的意义,因为我们的表述通常不是很直白的,比如一个小孩子对他妈妈说“我饿了”表达的其实是“我想赶快吃刚买的肉包子”,
你的女同学对你说:“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个电影吧”,电影的内容就无关重要了。当妈妈对你说“你的成绩怎么还是没有提升?”表达的是“你为什么不认真学习?”,如果你此时全力为自己的为难而辩解,就会陷入废话的负反馈。最好的方法是,马上去学习先用行动说明你确实很努力,而不是争辩。这样,就算是回家自学,也至少不会让家长感觉无助,你先要理解他们的话中话,再做出有说服力的动作来反馈,就能避开废话倾向。
你的身边是不是有更多的例子,是因为废话倾向而导致的失败呢?
另外,关于要不要回家自学的问题,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和你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