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 喀斯特地貌教案

2021-12-15 19:46 作者:三分钟也很厉害啦  | 我要投稿

1. 引入

通过课本66页徐霞客对景观的描述引入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学生在地图册28页上找到喀斯特地貌分布省份,广西,贵州,云南(西南地区,云贵高原)


2. 介绍原理,别名,分布的历史原因

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石灰岩)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亦称之为岩溶地貌

 

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淀

Ca(HCO3)2=CaCO3↓+CO2↑+H2O

 

数亿年前,中国南方沉积大量海洋生物的钙质骨骼,形成了总厚度达10千米的碳酸盐岩地层

3. 读地图册28页,思考碳酸盐类岩石和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差异和原因

学生发现碳酸盐类岩石在全国大范围均有分布,喀斯特只在西南广泛分布(发现地貌形成关键:水,可溶性岩石)

东部较少(受地形制约)

 

4. 地表喀斯特地貌(侵蚀为主)

课本67页,地图册28页

仔细观察

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这几种喀斯特地貌形态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回答:从溶沟到残丘逐渐侵蚀,有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

 

教师补充说明:

洼地(坝子)是农耕区

溶斗(喀斯特漏斗)有落水洞通往地下暗河,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会积水成池

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5. 地下喀斯特地貌(淀积为主)

观看图片:溶洞、暗河、石钟乳、石幔、石帘、石柱

了解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形态和形成过程

 

教材补充说明:

富含Ca ( HCO3)2的地下水露出地表时CO2逸出CaCO3沉积,形成钙华

钙化池的形成是由于当地的水富含钙离子,水流缓慢,经过长年的沉积,水中渐渐生成不同形状的沉积

 

6. 通过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引申思考影响

地形崎岖,地质脆弱,交通不便

基岩裸露,石漠化严重,生态脆弱,农业不发达

冬暖夏凉,古人类理想栖息地,化石保存多

奇山异水,旅游资源丰富

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储存铝土矿、砂矿及油气的良好场所

 

7. 课本活动题中国天眼

凼dàng   指塘、水坑的意思

1.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貌特点:中间为洼地,周围峰丛围绕。

2.大窝凼属于喀斯特地貌中的洼地,基建工程量小,可节省工程费用

3.大窝凼通过漏斗与地下暗河相连,利于排水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 喀斯特地貌教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