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与诗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的天庭,王母娘娘身边有一个侍女,叫玉姬。
这个侍女非常漂亮,做事利落又勤快,所以深得王母娘娘的喜欢!
有一天,玉姬看到凡间的人经常是男女为伴,互相照顾陪伴。玉姬很好奇,就开始日复一日的观察着人间。慢慢的,玉姬开始羡慕起人间的生活。
于是,有一天玉姬就和河神的女儿约好,趁着月色,来人间的西湖真正感受一下这人间!两人来到西湖,被这秀美而又不同于天宫的独特风光所吸引,流连忘返,直到天亮还没返回天庭。
王母知道后很生气,顺手把身边的莲花宝灯砸向了还在人间玩闹的玉姬。并且还说要把玉姬打入淤泥,让她永远不得返回天庭。
从此,天庭少了一个侍女玉姬,人间多了一种个冰清玉洁的花:荷花!
荷花从浑浊的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带有一丝淤泥,开出来的花朵纯净、美丽。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有着自己的坚守和信仰!
荷花的花语:坚贞、清白、纯洁、高洁。
人们与莲花的情结源远流长,作为历代文人雅士和劳动人民精神的一种依托,莲花承载着太多美好的向往。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莲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赞之以文,或绘之以画,或倾之以情,留下了许多轶闻逸事。细数名人与莲花的缘分,一路莲花相伴开。
屈原出于污泥而不染其浊,莲花以田田绿叶,以幽幽清香,托起一枝高洁的孤芳。 因此,爱国诗人屈原爱莲成癖,在《离骚》中表示,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清瘦的三闾大夫,如一枝兀自开放、孤傲而又冷峻的白莲。特立独行、洁身自好。 透过时空,仿佛可以看见汨罗江上的一枝孤寂的白莲在阵阵江风中伫立……
李白诗仙李白爱莲、颂莲,且自号青莲居士。并以莲花来表达爱情,他在《折荷有赠》诗中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帐望凉风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他的笔下,长于菏泽池塘中的莲花,
周敦颐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将莲花比喻为君子,他写过一篇著名的《爱莲说》,其中形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传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荷花花神”。1072年,他来到江西,在莲花峰下创办了“濂溪书院”,院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乾 隆乾隆(1711~1799年),雍正第四子,1735~1796年在位期间,遍访中国名山大川,曾六下江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当他第三次南巡至杭州西湖时,不禁被曲院风荷亭亭的莲荷、幽静的庭院所折服,回京后便在皇家苑囿圆明园中,按照西湖曲院风荷布局的格调,筑台建亭,叠石砌池,栽柳植荷,创造了又一座莲荷风情园——曲院风荷,而成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乾隆一向敬仰莲花,尤其是莲花的君子节操。他认为莲花精神是“以屈为神,丈夫之道;淡而无华,高节乃现”。 公元1792年夏,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青莲岛烟雨楼中消夏,见眼前一片莲花,摇曳生姿,不禁诗兴盎然,作《对荷》一首:“花盛原因开以迟,楼阴一片绮纨披。屈为信理固宜是,淡拂华高乃在兹。鹿苑不妨姿游奕,鸳湖岂必较参差。设如座喻对君子,杏树依稀与论诗。”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情钟芙蓉,他把芙蓉比作书中最让人爱怜的黛玉与晴雯。在《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行“花名签”酒令,黛玉抽到一枝芙蓉,上题“风露清愁”四字,另一面是一句旧诗“莫怨东风当自嗟”。 当时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她,别人不配作芙蓉。”在红楼群芳中,论气质、才华和美貌,也只有纯真高洁的黛玉可与芙蓉花般配。黛玉从躯体到灵魂,都一尘不染,是瑶池碧水中的一株莲。 曹雪芹为莲花的品格,节操所动情,即使在冬天,也认为:“留得残荷听雨声”。足见他爱莲到了痴迷的程度。
孙中山中山先生具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对与莲花有关的文化了然于胸,其家乡更是具有悠久而丰富的植莲爱莲传统。1918年,为了感谢日本友人田中隆先生对中国革命的热情支持,在书赠“志诚感神”和“天下为公”条幅的同时,特赠四颗古莲子,并表示: “这是我从中国带来的莲子,是我们故乡的。日本和中国应该像这莲茎上长出来的两朵莲花;而日本和中国就像这藕丝一样,在任何外国势力施压下也分不开。在古代中国,牡丹表示富贵,菊花表示隐士之清廉,莲花则表示君子之间的高尚友谊。今天,将此莲子赠予田中先生,请田中先生把它培育开花。当这些莲子开花的时候,中国革命也会成功,东洋也会带来和平。” 日本友人视之为奇珍异宝。经过精心培育,古莲萌芽放出艳丽的莲花,幽幽吐香,在中日两国友谊史上传为佳话。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独爱欣赏月下的莲花,1927年的仲夏,家住北京清华园附近的朱自清感于世变,夜不能寐,走出家门,沿着荷塘漫步,只见“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朱自清笔下的莲花散发着沁人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读着《荷塘月色》,宛若置身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莲叶,那婀娜多姿的莲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又展现在眼前。 莲花作为君子之花的莲花,其清丽脱俗的颜值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寓意广为文人、画家、帝王等名人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