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会真读书读傻了吧?!

最近做田野调查,总是想起自己第一次深入实地的搞笑事:
记得那是2014年的暑假,我去贵州的偏远山区支教,需要去孩子们家中进行家访。
山区小学本来就已经很偏僻。绵延无尽的山头,零星分布着三三两两的人家,聚落的分布,就像是老天爷随机在这篇山上撒下了几粒豆子。那天下午下课后,我和另一个支教老师跟着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同学从学校往她家里走。那条她上学的路,孩子们平时每趟要走一个小时。但因为有了我们这样不善走山路的人拖后腿,大伙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她家。这一路有时在山脊,有时在悬崖边上,低头就是深渊。如果碰上雨季,路中间还有可能多出来几条小溪,必须得蹦跶过去。

来之前我就在想,家访嘛,不正是发挥我专业特长的好机会吗!那时候我刚学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如何进入实地,我都还记得清楚。
老师说了,去农村做实地调查,搞好关系最重要。找对了人,一个老支书带着你就能把整个村子走个遍,谁家都能进去坐一坐聊一聊;没找对人,你自己瞎问,肯定碰一鼻子灰。那找人也是需要技巧的,见到当地村民,热情点打个招呼,给人递根烟,人家不就愿意跟你聊了嘛!
我觉得老师说得对,所以一直记着。
但是我不抽烟,平时没烟。我们那个学校也是在崇山峻岭之间,根本没有卖东西的地方……我就想着去家访的路上吧,随便找个小卖部买包烟,我好给别人递。

没想到,这一路只有山,有牛,有草,有树,就是没有小卖部。一望无际的山区,方圆三五公里没有一家一户,岂会平白无故突然冒出来一个小卖部?!
所以这一路我都走得很郁闷,一直在想,没买到烟咋办?一会进了学生家里,人家家长不搭理我咋办?
就这样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学生家中。他们家条件在当地不算最差,家里好歹有个院子,院内有个十几平米的猪圈,盖了一半。我们走进她家时,孩子他爸穿着大背心拿着铁锹,耳朵根上夹了一根烟,他正在和水泥,打算糊猪圈。
学生带我们进家,跟她爸说,老师来了。她爸放下铁锹,从水泥堆旁边绕出来,笑着给我递了根烟。
他这一递烟,把我给递傻了!
我不知道我当时在想啥,估计是想……这和老师说的不对啊,老师是说了你要给村民递烟,可没说村民给你递烟要咋办啊!
于是我本能地摆了摆手说,叔叔我不抽烟。
宛如一个智障。

那另一个同行的支教老师是女生,学生她爸自然也没给她递烟。这位叔叔把烟收好,转过头就又去默默糊猪圈了。
我们被学生的妈妈招呼进了家里,聊了有俩小时。整个过程中她爸爸一直在外面埋头苦干糊猪圈,除了走的时候又打了声招呼,再没跟我说一句话。
跟她妈妈家访的时候我还专门问过,要不要让叔叔过来也和我们聊聊?
她妈妈笑嘻嘻地说,孩子她爸不爱说话,就算了吧。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事儿——给我递烟的时候叔叔挺热情的,我没接,他马上就默默低头糊猪圈去了……问题一定出在这里。
可老师教了递烟,没教接烟啊!叔叔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恐怕真的读书读傻了。亏我以前还以为自己挺聪明……
没教接烟,你自己就不会先接下来?!
你可真是个照本宣科的笨蛋。
那次之后,我只能更加注意自己在实地调查时的表现,待人接物上要灵活变通,脑子得灵活,情商啥的得长一点。
现在想想,我可能就是从那时起慢慢喜欢上做实地调查的。深入实地,可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与人互动,可以接触真实的世界。
不想变成一个书呆子,就只能脚踏实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