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先验现象学(3-1-1)——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计划

2022-06-03 23:17 作者:RIcoudoChen  | 我要投稿

【主义主义】先验现象学(3-1-1)——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计划



3. 3-1-1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计划

3.1先验还原代表坚持对底层源代码及其生成方式的绝对悬置的可能——可以不依靠本程序的代码而运行,并阅读自己的源代码。本质可以被理解为某种理型,作为同具体性维度相对立的,普遍性维度在物,可以通过范畴直观把握造就它的现象学认识论框架。

3.1.1《观念Ⅰ/Ⅱ/Ⅲ》是指《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他也把自己的这套体系当成一个“观念”去写作,如果让康德写,康德会说《纯粹理性和先验形而上学的观念》,他们都要一个属于哲学的,纯粹的科学基地,可惜,康德的思考在一些重要部位倒向了他自己的伦理学预设,而难以坚持住认识论本位)。《观念Ⅰ》是指《纯粹现象学通论》。

3.1.1.1一般先验现象学包括先验自我学(单纯地、纯粹地只是起到意识功能的只剩下一个架子的“我”。而先验现象学其实是一个带有解放性的哲思权大派送基地——只要一个主体能够产生一个带有意向性的意识动作,它就会坚持住“对兄弟,你就是能撤到先验自我,你有哲思权”的主张)、先验心理学、先验逻辑学(与分析哲学的不同在于逻辑学不作为最后的基点,而作为先验自我基点所能建构的东西,作为一种先验自我的元逻各斯)。

3.1.1.2比科学更科学,比后撤更后撤,比逻辑更逻辑。但问题在于胡塞尔虽然坚持现象学只是发现已有的意识结构,但是现象学其实不可避免地在创造新的意识结构,先验现象学也在这个意义上意味着一种意识的高阶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拉康意义上的幻想),而胡塞尔的主张只是意味着体外符号系统(社会关系网络,语用实践,爱欲经济)为主体性炮制了一个所谓的直接经验对象。

3.1.1.3即便如此,现象学也意味着一种依仗于严格的否定性而产生的规定性。其对庸俗实在论、实证主义、心理主义、唯灵论的否定,实际上作为一种道德抉择(对贵族、知识精英垄断等级制的拒斥)和借此完成的底层空洞性、裂缝性我思规定修正

3.1.2先验还原和本质直观后,总是认为作为符号学论说的“旁白”,那个第一人称报告“可以道出实情”。那我们就不难看清它和精神分析的区别在何处了。

3.1.2.1先验主体性通过移情可以抵达先验主体间性,如果再有先验身体学(主要关于身体性的定位,一种局部性的产生,即关于我们是如何通过某种符号性机制定位自己的手脚脸部的),就可以抵达先验公共物,即某种本体论维度(事物是其自身的方式,当然,所有事物“是其自己”都是在某个因果网络中得以把握的)。

3.2推荐阅读:

《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1卷》

《现象学的构成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2卷》

《现象学和科学基础——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第3卷》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

3.2.1胡塞尔和康德式的现象学的最大问题是错失了精神病理化/辩证法错漏。现象学只把那种断裂和癫狂看作是某种反常状况,并未认真对待(因为他们的整个现象学体系就是这种极端的、疯癫的、创伤性断裂代表物,他们不能合法地把握自己)。海德格尔会说胡塞尔根本不懂哲学(只不过是尝试了意识结构的另外一个视角,就像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克莱因瓶),胡塞尔会说海德格尔的东西实际上对思想极度有害(海德格尔堂而皇之地无视了那个激烈的、反转的、创伤的、断裂的位面),他们都是对的

3.2.2同时,胡塞尔是20世纪留给西欧贵族式温和公共领域建制努力的短暂窗口期。在后面,布尔乔亚的文明不再依靠这种学理化的、温和的统治模式,而是不吝于把自己庸俗化为科学、统计学、数学、逻辑学的暴力统治,甚至直接以意识形态和庸俗爱欲经济学完成统治。这意味着那种普遍化的公共努力已经不能再干干净净地存在于历史了

【主义主义】先验现象学(3-1-1)——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计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