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个人读书笔记:《沉思录》

2022-01-30 22:37 作者:F_R_Aranea  | 我要投稿

以下这篇东西是看完这本书后的个人感受与随笔,主要作用是帮助个人整理保存记忆,次要的作用是增强读完书后的仪式感与成就感,进而敦促本人多读书。因此这篇文字并不推荐除我本人以外的人翻看阅读。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是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译者是何怀宏。


总体评价2.0,亏。书的装帧不错,可惜内容实在是不合胃口。


一方面是作者年代、文化背景的问题,古罗马人的社会生活与我们是十分不同的,而奥勒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代表人物,他与我们现代中国人的世界观更是有着明显差异。想要理解他的思维,有时是十分困难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沉思录》是拉丁文著作,译者何宏新并不懂拉丁语,而是将英译本转译成了中译本。且不论二次转译是否会让作者的原意扭曲失真,光是这个翻译后的成品就已经够让人脑壳疼了。不知道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译者几乎没有对翻译后的语句做任何的修饰、意义或者语序调整,使得文章整体十分晦涩难读,有时候甚至要像做英文阅读题一样去找主谓宾语才能勉强理解。


随便抄一段原文让未来的我感受一下(同时这一段也是我认为奥勒留写的比较有价值的一段,值得摘抄下来重读):


“你说,人们不能欣赏你的机智——就算是这样,但也有许多别的事情是你不能这样说的,有许多事情是我先天不适合的。那么展示那些完全在你力量范围内的品质吧:真诚,严肃,忍受劳作,厌恶快乐,满足于你的份额和很少的事物,仁慈,坦白,不爱多余之物,免除轻率的慷慨。你没有看到你马上能展示多少品质吗?那些品质都是你没有借口说是天生无能或者不适合的,你还愿意使自己保留在标准之下吗?难道你是先天就不健全以致不能不抱怨、吝啬、谄媚、不满于你可怜的身体、试图取悦于人,出风头和内心紧张不安吗?不,的确,你本来可以早就从这些事情中解脱出来了,除非你的理解力的确天生就相当迟钝和麻木,但你也必须在这方面训练自己,不忽视它也不以你的迟钝为乐。”


这里的“你”并不是指我们,而是指奥勒留自己。《沉思录》原本就是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文字,并没有出版给其他人阅读的意图。这一点也加深了文章的混乱程度与阅读难度。


整本书讲述的内容大致可以归为三个类别:

第一类是关于宇宙规则、宇宙本质的解释,其实就是斯多葛派的那一套,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百度。这一部分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价值,只不过是古人对于世界原始、稚嫩的理解,和道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对世界的解释没什么不同。放在当时可能是先进而无破绽的,放到现在则是破绽百出,仅剩历史研究价值。

第二类是马可·奥勒留对于自己性情的劝勉训戒,鼓励自己真诚、仁慈、正直、宽容、坚忍、节欲、遵从理性——这部分其实也没什么价值。智慧不是知识,不能由一个人传授给另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无需再获得一次,缺乏智慧的人也不可能单凭阅读书本就获得它——就像父母从小教育孩子勤劳、诚实、热情、热爱学习,孩子也不一定能获得这些优秀品质。智慧是从知识、思考、体验与实践中萌发出的,没有亲自体会过,知识就只是知识,说教也只会是说教。因此理解马可·奥勒留的人不需要看这些内容,不理解他的人看了也没用。

第三类,是对“因面临衰老与死亡而产生恐惧”的安抚这倒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那些为生存挣扎、无暇思考的人,以及那些过于愚蠢、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以外,任何一个有知觉的智者都会对死亡感到恐惧,并以自己的方式试图安抚它,马可·奥勒留也不例外。虽说他的方式在今天看来也并不算有新意(大概就是顺天知命,坦然接受,想开点.jpg),不过如果你切实地对这方面感到烦恼,一位两千年前智者的安抚,或许能起到一些作用。


所以说到底,其实这本书根本就不应该被翻译出版给大众。它并不适合除马可·奥勒留以外的任何人阅读,它本来就是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


然而古人说得好,开卷有益。就算是这样,我依旧找到了一些对我们有用的只言片语。有的是因为它们的内涵有趣,有的则是因为我喜欢它诗意的表达方式,我把它们记在了这里:

1、无能和无知的灵魂怎么会打扰到有能力和有知识的人呢?

2、国王的命运就是行善事而遭恶誉——安提斯坦尼。这条是奥勒留摘抄下来的名人名言,要我说纯属放屁。

3、苏格拉底尝尝以拉米亚(蛇妖)之名,以吓唬孩子的妖怪之名称呼多数人的意见。

4、所有事物都只有一个短暂的存在,而你却避免和追求所有事物,仿佛它们是永恒的一样。再过一会儿,你就将合上你的眼,那为你上坟的人不久也要被人哀悼。


个人读书笔记:《沉思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