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MBA——论卷王的二象性
我之前的MBA择校分析中,对于国内的各个“卷王”高校都做过分析,例如暨南大学和四川大学。
新卷王诞生?——暨南大学MBA2022拟录取名单分析
要考多少分?——四川大学MBA2022拟录取名单分析
其实,“卷”不仅仅是这些“腰部”院校的专利,头部院校卷的是工作履历和学费,就看你愿意参加哪一种游戏类型了——是卷分数还是卷背景?卷笔试还是卷面试?
至于浙大MBA,很遗憾,两者皆有!这算是一种笔面二象性的卷法。
浙大所在的浙江,不同于江苏和上海,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进行发展的。这种经济结构有一个特点——从业人员对于学历的追求不强烈,早年的深圳也是这种特点。所以在不远的几年前,浙江和深圳当地的MBA申请都是不温不火——上班不需要,自然就没有提升学历的动力。
与之相反的就是苏州,外企和国有银行占主导,那学历能卷到天上去。
不过随着民营经济的做大,开始重视高学历人才的使用,浙江和深圳这几年对学历的需求飞增。但深圳有着国内一众985异地班帮忙消化本地需求,浙江的考生就惨了。
整个浙江,除了一所浙大这样的国内顶级大学,其他全部是双非!这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如果按照双一流标准来划分,倒是勉强能多一个宁波大学,但又不在杭州。
原本MBA的考生都是有一种美好朴素的愿望——高考不好,MBA好歹去个比我大学好点的学校,结果发现除了双非就只能去冲浙大,此时他们的心里阴影面积已经不是超出了平面几何的考点范围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浙大MBA的申请难度,在这几年迅速追上了复交,甚至在提前面试环节已经甩开了复旦。从2018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会有同学浙大提面淘汰但复旦提面优秀。
不过总是这么无节制地卷下去也不是办法,浙大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提面只给工作经验五年以上的考生,留出足够的名额给正常批。这样年轻考生和职场老鸟们各自卷自己最擅长的就好!
实话说,在无法解决供给(招生名额)问题的前提下,这个方案算是最合理的了。
现在(7月份)提前面试已经过半,已经有不少复交提面良好的同学在咨询我:如果笔试高分冲浙大有没有戏?
其实我也挺感兴趣,因为之前只是听到非正式的渠道说法——浙大会留一半的名额给正常批复试。到底有没有这个比例,非全和全日制MBA各自会有多少占比,我也想彻底研究一下,于是就翻出了2022的复试和拟录取名单来对比,也就有了下面的数据。
总录取649人中(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提前面试优秀347人,占比53%。这个提面优秀占比相较全额提面+正常批的交大人大中山等校的60%+确实低了不少,可以说浙大确实是在提前批严控人数这方面做出了努力,给正常批留下了足够的名额。
从具体项目而言,全日制里面的优秀占比拖了后腿。和大家预期的差不多——全日制年轻考生居多,多半是靠正常批高分进去的。而非全靠提前面试录取的比例更多一些。
有意思的是,全日制里提面良好占比极低,而非全里面,良好和正常批的比例大约是2:3。
全日制良好仅六位录取
所以,大家的关注点自然就聚焦到了三点:
全日制正常批要考多少分?
非全良好要考多少分?
非全正常批要考多少分?
全日制正常批的笔试分数,主要集中在200分以上区间,考虑到浙大这种国内顶尖院校,考生背景都不差,所以如果你的背景履历没有什么亮点的话,尽量210+。如果万一履历有什么硬伤(没工作经验或者非统招本科学历),那就朝着最高分区间去考吧。
对于非全来说,其实良好和正常批的分数分布很接近,仅有5分的差距。所以,浙大提面良好建议大家别当回事,朝着190+去考然后重新面试就得了。
写在结尾
对于浙大而言,目前无论是学校的名气,区位,还是学费,相较于南大和中科大这两所C9院校而言都有着很大的优势。也因此从申请难度上来说,我一直把他作为国内第一梯队院校来看待,基本等同于复交。而南大中科大则要略弱一些,或因为学费,或因为区位。
所以砺锋的建议,如果你在江浙沪这边,有着一些笔试的底子,却因为提面无法通过复交的考核,又想去个强于同济上财的院校,浙大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了。
以上
关注张砺锋,了解商学院动态,解答一切职场人士学历提升问题。
MBA申请流程的演变,一文读懂如何申请MBA
几个MBA面试中常见问题的解答
上海落户又双叒叕放宽了?全面解读这次上海留学生落户新政
MBA择校方法论——商学院的不可能铁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