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十二日

2023-01-13 05:03 作者:10mA的电饭锅  | 我要投稿

一月十二日:《国语》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展现了当时丰富多彩的人情世态?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书中先后记述了近百个人物,有的人物塑造得形象生动,性格鲜明,为后世一些以写人为主的传记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是“丛见法”。《国语》通过一连串的小故事,已经能够在矛盾中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并运用对比来体现作者的爱憎。例如晋文公重耳与晋惠公夷吾,骊姬与太申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等人物形象,作者都是对比中进行刻画的。作者虽然很少直接加以褒贬,但从客观叙述或第三者的评论中,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倾向。作者还通过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展示一群人的不同思想和个性。《晋语八》中,范宣子与人争田,征求10个人的意见,10个人的不同回答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甚至脾气个性。除了若干主要人物以外,《国语》还写了一些次要人物做陪衬,比如晋文公身边的子犯、吴王夫差的重臣伍子胥、齐桓公的宰辅管仲等。 其次是“代言法”。《国语》已经能够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例如中《晋语五》中,晋灵公使使赐赵宣子,“晨往,则寝门辟矣。盛服将朝,早而假寐”。《国语》中还运用一些幽默或滑稽的手法批评讽刺人物,刻画得活泼生动,栩栩如生。《晋语九》中,董叔不听朋友劝告,高攀豪门,结果得罪娇妻,被大舅子吊在树上。书像利用“系援”这个词既拉禁止拉关系又指吊绑的一词多义特点,妙语双关的嘲笑他作作自受,确实一针见血。虽然只有几十个字,却写得妙趣横生,讽刺人情世态,真可谓入木三分。 《国语》的场面描写采用夸张渲染手法,着意制造气氛,使人如身临其境。如《吴语》中: 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既陈,去晋军一里,昧明,王乃秉,亲就鸣钟鼓,丁宁,鮢于,振铎。勇怯尽去,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晋师大骇不出。 描写气象宏伟,视野开阔,有声有色,用浓墨重彩,显然是有意辅排刻画。 每日诗歌拓展: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元·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解析】 全曲通过对秋云、秋水、秋木的描写,构建出高远、清幽的意境,营造出精密、清幽的禅境。作者通过对斋庵环境的描写,表现出鲁卿高尚、纯洁的品格以及自己的向往之情。

【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十二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