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情急之下梁启超先生拿出干货,我等还不速速白嫖?

梁启超读书指南--第二辑
上一集我们讲述了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梁先生认为六朝隋唐间思想界大放异彩的是佛学。公元5-6世纪的北朝是中国民族史上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佛教则在这时起到了特殊作用,民族佛教是北魏官场的公信仰。魏晋时期,更是玄学盛行,儒释道三家并立其中,《世说新语》提到的高僧支道林、竺法深更是坐而论道、备受推崇,但私以为儒学在这时并未衰落甚至停滞,实际上更加深入士族的骨髓,比如陈寔修洁清净,百姓以安,死后,赴吊者三万余人。这不就是《论语》宪问篇提到的:“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也就是说修身有三个层次,使自己安敬、使他人安心、使百姓安宁,而使百姓安宁是尧舜这样的圣明帝王都难以做到的,而陈寔去世吊唁的有三万余人,这让我想起十里长街送总理。有人问陈寔的儿子陈谌说,家父有什么德行能让天下人称颂呢,他回答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意思是我父亲好比生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山,日日承甘露,下有无底深渊,受源泉滋养,最后说我也不知道家父有没有德行。这个回答既说明陈寔渊德,又是谦辞,是不是很高明?
和峤父亲去世了,刘毅去看望他说:“和峤虽礼备,神气不损,和峤生孝”,王戎母亲也逢此时去世了,刘毅看到说他说:“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王戎死孝”,意思是别看王戎丧礼不完备,但是身心俱损啊,人都要由于哀伤致死了,而和峤丧礼完备,虽然哭的厉害,但是神色很好啊。《论语》八佾篇说: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说各种礼与其奢华,不如俭约,丧葬,与其完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所以到底哪个符合儒家要求就不言而喻了。
桓玄、杨广共说殷仲堪夺殷觊南蛮,殷觊晓其旨,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这里的斗生指的就是令尹子文。意思是让殷仲堪夺走殷觊的南蛮郡,然后他听说了直接走了,都没人知道,神色很平常,好像令尹子文一样。典故出自《论语 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告新令尹”,意思是令尹子文三次就职,三次罢免,都稀松平常,但是尽职尽责,每次交接好公务再离职。现在很多人说魏晋反抗儒家礼教之类云云肆意放大甚至断章取义,实际上即便像阮籍那样的礼岂为我辈设哉的洒脱名士都是从小到大学习儒家经典的,所以连儒家经典看都没看过的人还抨击孔子、儒学不贻笑大方么,上面这些就算是梁先生略过魏晋儒学发展的补遗吧。私认为魏晋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的鼎盛期也是实践期,更重要的是继诗经、离骚之后出现的第二座诗文高峰更是文学评论总结成就的高峰,所以魏晋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某些方面是大大超过唐宋以后文学成就的。而且三国魏何宴《论语集解》也是现存较早较权威的论语古注。言归正题,梁先生推荐宋以后经书注释书及思想史书目如下: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宋以后
一、江永的《近思录》: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如何。这本书应当就是入门了。
二、王懋竑的朱子年谱附《朱子论学切要语》: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这本书应当为进阶书。所谓登堂后可以入室了。
三、程颢、程颐的《二程遗书》、朱熹的《朱子语类》:非专研此业者可置之。此书精深,且是大部头,因此作专业研究用。二程总让我想起陆机陆云两兄弟,但结局二陆确是才如海命如烟。
四、清初儒学大师之一黄宗羲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及《明夷待访录》:
学案类作品更像是百科书式的大辞典、学术史、总记录,六百年间学术总汇,读之不易。
读《宋元学案》可了解和朱学对峙的吕祖谦文献学派,陈亮、叶适功利主义派,陆九渊心学派,可知大概。其中陆九渊案最精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二程、吕祖谦、陈亮、叶适这些案亦好。朱熹案不是很好,在此提一句,很多人无缘由抨击某位大师,比如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却只靠自己的想当然可能连四书五经都没读过,我认为朱熹最大的问题在于扭曲了经学本意,强找理论支撑而已,后面会提到。邵雍、司马光案太繁琐,难明真相。王安石案因为有门户之见最差,想了解还是看《王临川集》。
《明儒学案》中姚江学派(就是阳明学派)、江右王门学派(是阳明先生门人学派)、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东林学派、嶯山学派(创世人刘宗周),这四案最精善,基本可以认为都是阳明学派一脉相承。
《清儒学案》当时梁先生还在编纂,现在可以买到,作者是徐世昌,但也无法听到先生评价了。清代学术书提到的有:唐鉴之的《国朝案小识》,以清代受批评最多的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不能读。江藩之的《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也是学案体例,较好,但江氏学识平庸,不能罗列各家特色,因此只能做参考书。
五、《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此书也称《王阳明先生全集》。内容涵盖了现在通行本的《传习录》,王守仁与徐爱、钱德洪对话均在其中,读之可知王学梗概。想知阳明知行合一真实内涵,还要合观其学问、履历等,才可能知晓其全部人格。此书重要性胜过朱陆各集。
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日知录》、《亭林文集》,清学开山第一人,主要成就在《日知录》,《亭林文集》各篇可以窥见其立学治身大概。
七、清初大师之一王夫之《思问录》,只列举其作品之一而已,不通读全部作品不能见其博大精深,因此想研究王夫之的思想还是得劳费相当大的功夫。
八、戴望《颜氏学记》,如上集《论语注》一样,还是得到颜习斋真传的,颜习斋也就是颜元亦为清初大师之一。徐世昌《颜李学》可供参考,指的就是颜元颜习斋与李塨学派,主张“实学”,与清初官方提倡的宋明理学相对立,徐世昌是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称为“文治总统”。
小结: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习斋四位学术,是必须知晓的,但想要贯通可知其难度。
章学诚《文史通义》,梁先生评价其“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和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古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双璧,《通义》现在非常火,比如网红教授戴建业非常喜爱此书。配合着胡适《章实斋年谱》阅读更佳。
其他简略数目:康有为《大同书》,梁先生肯定忘不了推荐下老师的书,但是在这个位置推荐可能确实不太重要。戊戌变法失败后,师徒分道扬镳,康继续坚持“保皇派”理论,梁先生逃亡后接收西式教育,转而支持民主共和,1917年7月张勋复辟,康有为大力支持,而梁启超则加入段祺瑞的讨逆军,并撰文批评康有为“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而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康有为大骂“梁贼启超”,至此二人算是彻底决裂。尽管后来梁启超后来对康有为还很尊重,但似乎也仅仅是对曾经师长应该的一份敬意而已。章炳麟《国故论衡》,我们熟知的还有《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梁启超《先秦思想政治思想史》和《清代学术概论》。
万朵新言:恭喜你通过两期节目跨越两千年对梁启超先生推荐的经学类、思想史方面的书籍推荐和点评进行深入了解,应该说信息量、体量都是非常大的,但注意这仅仅是他说的“国学书入门级别”,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明清乃至民国能出国学大师,国学为何能盛行甚至还能称得上百家争鸣,其中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氛围浓、底子厚、能坐冷板凳,这与当前碎片化信息时代的现状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即使不能逆天改命,但我们可以尽力而为。
下一期,我们将介绍《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也将在梁启超先生带领下对史记、左传、国语进行深刻解读,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