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考试对英语教学的误导
由于高考肩负着人才选拔功能,在英语题型设计上更加注重对思维能力
的考察,这种思维 能力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英语思维能力,而是学习
者本身的思维能力,只不过借助英语工具 体现出来而已。例如,让中国
的学生做用英语表述的数学题,可以勉强说这道英语数学题能够 考察学
生的英语水平,因为学生首先需要读懂这道题,但这道题真正考察的应该
是数理逻辑能 力,而非所谓的英语思维能力。陈保亚(1993)提出了“语
言浇筑思维模式”。这个模式有两个 方面的严格限定。一方面,思维分为思
维能力和思维模式两个方面。不同的民族语言不能决定 思维能力的高下,
却能导致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因此语言决定思维只是就语言思维的思维
模 式而言的。格林伯格(J.Greenberg)说如果把两个说不同语言的人送
到月球上,他们返回地面 所作的报告的内容绝不会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所
不同。已经掌握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是 通过汉语学习获得的,
而不是通过英语,更不存在英语思维能力或汉语思维能力的说法,思维
能力会因人而异。语言思维模式是民族的,具有遗传性,是相同的,不同
民族之间存在语言思 维模式的差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的题型同样
是借助英语工具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 解释了为什么名校中一些本
科生在高考、四六级及考研英语中,他们不仅能获得高分并超过英 语
专业的本科生,但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不如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语言本身
是一种工具,应该在使用中学习,并不断提高,而大多数国人把考试作
为学习英 语的目的。由于考试中比重较大的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
能力及做题技巧,学生感觉到 在做题技巧这方面提高比较快,更愿意把大
量时间花在背词汇、做阅读理解。而真正能考察英 语水平的听、说、译和
写却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原因是见效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当
前的各类英语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英语学习。 不妨做一种假设,如果
把现在的英语考试题型改为:听、说、写、译四部分,看看还有多 少学生
愿意“刷题”,如果这时学生还愿意“刷题”的话,英语学习效率会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