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自测试题讲解

1.将民法分为广义上的民法与狭义上的民法,其分类标准是: 民法的范围
【解析】
*以民法的范围为分类标准将民法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民法。
广义上的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民事基本法与民事特别法的总和,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规以及传统商法等。
狭义上的民法,仅指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
*以民法的表现形式为分类标准将民法分为形式上的民法和实质上的民法。
形式上的民法,是指由立法机关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具备民法实质内容的民法规范体系,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单行法律、法规。
2.我国《民法典》属于形式上的民法,该命题: 正确
【解析】
*形式上的民法和狭义上的民法均仅指《民法典》。
*补充:形式意义上的民法起源于罗马法,并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英美法系国家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而且以实行判例法为特点。
3.国际条约是民法的非正式渊源,该命题: 错误
【解析】
*正式渊源又称直接渊源、法定渊源,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制定法、判例法、国际条约等。
非正式渊源又称间接渊源,是指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规定。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习惯、学说等。
国际条约属于制定法,属于正式渊源。
*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两种类型:制定法和非制定法。
制定法是指具有立法权或者准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以条款形式加以编纂而形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
宪法: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包括民事基本法(《民法典》)与民事单行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以及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章:国务院部门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司法解释:主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司法解释。
国际条约
非制定法主要包括民事习惯。民事习惯是指在一定地域、行业范围内长期为一般人从事民事活动时普遍遵守的民间习俗、惯常做法等。但是适用民事习惯不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并且只有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习惯。
4.民事习惯不属于民法的渊源,该命题: 错误
【解析】民事习惯属于民法的渊源中的非制定法渊源。
5.情谊行为(好意施惠)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该命题: 正确
【解析】
*典型的情谊行为例如相约一起吃饭,一起旅游,为人指路,帮忙取快递等,这意味着我不做也无需承担违约责任,并没有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就不存在民法上的责任。
*订婚会形成婚约关系,婚约关系也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悔婚是道德问题不是法律问题。但基于订婚可能会给彩礼,给彩礼类似于一个赠与合同,给彩礼可以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对于已经给付的彩礼,原则上给付方不得请求返还,但是存在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给付方可以请求返还: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又离婚,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彩礼,离婚后给付一方因为给付彩礼而生活困难的。
当然,上述彩礼需作广义理解,不仅包括男方向女方支付的彩礼,同时包括女方向男方回馈的嫁妆。
6.今日约会如果爽约,导致对方白白花费路费,是否应当赔偿? 不必赔偿
【解析】属于好意实惠(情谊行为),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没有民法上的责任。
7.罗蛳粉(我的猫)抓伤来访的你属于法律行为吗? 不属于
【解析】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猫抓伤你属于侵权行为,与意思表示无关,属于事实行为。
补充:违约属于事实行为,违约产生的法律效果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法律的规定。
8.我把罗蛳粉(我的猫)卖给你属于法律行为吗? 属于
【解析】
买卖合同,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9.如果罗蛳粉(我的猫)挠伤了你,你请求我赔偿的权利是否具有支配性? 不具有
【解析】
我的猫抓伤你,属于动物侵权,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产生的侵权损害赔偿之债。债权属于请求权不具有支配性,不具有排他性,且它的实现依赖于义务主体的配合。
*债权如合同之债、侵权行为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以及其他的法定之债。
*支配权如物权、知识产权、人格权、身份权等
*以权利的功能为标准可以将权利分为请求权、支配权、形成权和抗辩权。
10.我对我拍的猫猫享有的著作权是否属于请求权? 不属于
【解析】
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属于支配权不属于请求权。
11.14 周岁的我给游戏主播打赏 66 元,该行为效力如何? 有效
【解析】
14周岁的我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4周岁能理解给游戏主播打赏的行为性质,66也不算超额,应属于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故该合同有效。
12.14 周岁的我接收 7 周岁的你赠与的价值 666 元的游戏周边,该赠与效力如何? 无效
【解析】
7周岁的我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无效。
13.胎儿没有民事权利能力,不能作为受赠与人,该命题: 错误
【解析】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能力自始不存在。
接受赠与时,父母是其法定代理人,胎儿作为被代理人取得“受赠人”地位。
14.胎儿的父亲死亡的,应当在其遗产中为胎儿保留相应的份额,该命题: 正确
【解析】关联法条:
民法典第1155条【胎儿预留份】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民法典第1141条【必留份】遗产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15.如果甲无父母,那么甲的爷爷可以通过遗嘱为甲指定监护人,该命题: 错误
【解析】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注意,只有父母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且还需是正在担任监护人的父母。如果父母已经被撤销了监护人资格也不能再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16.已满 16 周岁且有稳定收入的甲可以通过书面形式为自己设定监护人,该命题: 错误
【解析】
意定监护要求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仅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须是成年人。
17.自然人被宣告失踪后,其财产代管人应当由配偶、成年子女等近亲属担任,该命题:错误
【解析】
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代管有争议,没有前款规定的人,或者前款规定的人无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18.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踪后,婚姻关系自动消除,该命题: 错误
【解析】
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就是为被宣告失踪人建立财产代管制度,不会影响婚姻关系。
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除。
19.如果有人申请宣告失踪,同时符合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条件,那么应当宣告死亡,该命题:错误
【解析】
宣告失踪、宣告死亡都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利害关系人只申请宣告失踪,即使符合宣告死亡的前提条件,法院也只能宣告失踪。
20.如果有人申请宣告失踪,有人申请宣告死亡,同时符合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条件,那么应当宣告死亡,该命题: 正确
【解析】有人申请宣告失踪,有人申请宣告死亡,既符合宣告失踪的前提条件,也符合宣告死亡的前提条件,法院应当宣告死亡。
21.社团法人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该命题: 错误
【解析】
公司就是社团法人,以营利为目的,该题错误。
*以成立的基础为依据可以将法人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凡是以人的集合为成立基础的是社团法人,凡是以捐助的财产为基础而成立的是财团法人。二者区别如下:
成立基础不同。社团法人以人的集合为成立基础,财团法人以捐助的财产为成立基础。
设立人地位不同。社团法人的设立人,在法人成立时,可以成为法人的社员;财团法人的设立人,不能成为法人的社员。
设立行为不同。社员法人设立行为属于合同行为,而且为生前行为;财团法人的设立行为则为单方行为,并可以遗嘱方式实施。
有无意思机关不同。社团法人有自己的意思机关,而财团法人没有该机关。
目的事业不同。社团法人的目的可以是公益的也可以是营利的;而财团法人的目的只能为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
解散原因及后果不同。社团法人解散的原因的是多种的,并可以因成员的协议而解散;而财团法人则只能因为期限届满或财产不足而解散。社团法人解散后,经清算仍有剩余的财产应分给其成员。财团法人不得退还出资人。
22.财团法人可以遗嘱方式设立,该命题: 正确
【解析】
财团法人的设立行为为单方行为,并可以遗嘱方式适时。社团法人设立行为属于合同行为而且为生前行为。
23.甲、乙、丙三人共同与刘某签订一份租赁合同属于多方法律行为,该命题: 错误
【解析】
租赁合同,双方法律行为,此时只是承租人方为多人而已。多方法律行为如股东协议、合伙合同。
24.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双务行为,该命题: 错误
【解析】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借款人提供了借款后才成立。合同的权利义务是在合同成立后才谈及的,借款人提供借款后合同才成立,此时只有借款人的还款义务,属于单务行为。
25.无论被胁迫人是否受到损害,都能构成可撤销的胁迫行为,该命题: 正确
【解析】
给予受胁迫方以撤销权的目的是为了矫正意思表示的不自由,与是否受到损害无关。
26.如果你被恶猫围攻,我对你说:“如果不把房子送我,我就袖手旁观。”你无奈赠与我,我是否构成胁迫? 不构成
【解析】
属于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情形。胁迫与乘人之危导致显失公平的区别在于胁迫是预告一个危害,如你如果不给我防卫我就要我家狗咬你,乘人之危导致显失公平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危害。
27.由于撤销权属于形成权,所以被胁迫人撤销合同的通知到达胁迫人时即发生撤销的效力,该命题:错误
【解析】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中受欺诈者、受胁迫者、发生重大错误者、因显失公平而遭受损失者的撤销权是形成诉权,必须依诉行使,“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补充:对比解除权的行使(通知,无须依诉讼)
28.基于胁迫实施的法律行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胁迫行为之日起一年内、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主张撤销,该命题: 错误
【解析】
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主张撤销。
29.善意相对人可以随时以通知的方式撤销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该命题: 错误
【解析】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除纯获利益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外的行为。法定代理人有追认权。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狭义的无权代理,效力待定。在被代理人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30.在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中,被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应当在行为发生之日起 30 内追认或者拒绝追认,该命题: 错误
【解析】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予以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权和狭义无权代理中的被代理人的追认权具有形成权的性质,但是其追认权并没有被设定一个法定的权利行使期间(除斥期间)。相对人可以启动一个催告,从而确定了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期间30日。
相对人的催告是准民事法律行为,因为催告的法律效果是由法律行为给定的。
31.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以及使者(转达信息的人)均是独立作出意思表示,该命题: 错误
【解析】
传达人只是将表意人已经形成的意思表示传达于相对人,其对表示内容的形成并无决定自由,为“表示工具”。
32.甲母给五周岁的甲十元,让其去巷口儿小卖铺购买一斤酱油,甲照做。酱油买卖合同效力:有效
【解析】
此时甲只是传达人,只是使者,将甲母已经形成的意思表示传达于相对人。甲母才是合同当事人,合同有效。并非效力待定。
33.孙某是李某的代理人,孙某代理李某买下孙某自己的猫属于间接代理,该命题: 错误
【解析】属于自己代理,而非间接代理。
依是否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分为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
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代理活动,该代理活动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代理。
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代理活动,该代理活动的法律效果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代理。
34.孙某委托王某为其购房,李某委托王某为其卖房,王某于是代理双方签订合同,将李某的房屋卖与孙某。本案属于双方代理,该命题: 正确
【解析】
双方代理: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权滥用的情形有:自己代理、双方代理和恶意串通。
实施自己代理、双方代理,民事法律行为并非无效,而是效力待定,可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追认。从本质上看,自己代理或者双方代理禁止之规则是对代理权的法定限制,违反此种限制的代理行为属于越权代理,应当按照无权代理规则处理。
代理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代理人和相对人承担连带责任。(代理人和相对人的责任应解释为共同侵权责任)
35.复代理制度中,法定代理人始终具有转委托所需之复任权,该命题: 正确
【解析】
转委托的前提是有复任权。关于复任权:
法定代理人始终具有复任权。
委托代理人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具有复任权:1.被代理人事先同意转委托的;2.被代理人事后追认转委托的;3.在紧急情况下,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而需要转委托的。
36.复代理是被代理人的代理, 该命题: 正确
【解析】
复代理人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不是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
37.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该命题: 正确
【解析】
诉讼时效只和请求权相关。
38.除斥期间仅适用于形成权,该命题: 错误
【解析】
除斥期间多适用于形成权,但也可适用于请求权,如占有的不动产或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请求权消灭。如,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行使。
39.债务人同意履行一律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该命题: 错误
【解析】
分情况,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若诉讼时效期间已过,债务人同意履行,这是放弃时效利益,而不会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40.最长诉讼时效不可中断,该命题: 正确
【解析】
最长诉讼时效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适用延长的规定。
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可以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不适用延长的规定。
诉讼时效的类型:
普通诉讼时效:3年。
特殊诉讼时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4年;技术进出口合同4年;人寿保险合同5年。
最长诉讼时效:20年。
41.返还原物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该命题: 错误
【解析】
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不适用诉讼时效,但未登记的普通动产所有权人的返还原物请求适用诉讼时效。
42.共有物分割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该命题: 正确
共有物分割请求权实际上属于形成权,当然不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只和请求权相关。
43.果树上的果实属于天然孳息,该命题: 错误
天然孳息需与原物分离,果树上的果实属于果树的组成部分。与果树分离的果实才属于果树的天然孳息。
44.若无约定,天然孳息属于原物所有权人,该命题: 错误
【解析】
无约定,天然孳息由原物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
45.物权属于支配权,具有排他性,该命题: 正确
【解析】物权、知识产权、人格权、身份权等属于支配权,具有排他性。
46.债权属于请求权,其客体为行为,该命题: 正确
【解析】
例如,我卖家和你签订买卖猫的合同,我对你享有债权,可以请求你付款,你对我享有债权,可请求我交付猫转移猫的所有权。你的债权的客体不是猫,是我交付猫的行为。我的债权的客体是你付款的行为。债权的客体是履行义务的行为。
47.居住权的设立采取登记生效主义,该命题: 正确
48.不动产抵押的设立采取登记生效主义,该命题: 正确
【解析】
不动产抵押的设立采取登记生效主义,动产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登记只是对抗要件。
49.法院判决原夫妻共有房屋归妻子一方所有属于形成判决,该命题: 正确
【解析】
判决某物归某人所有是形成判决。形成判决可以发生物权变动效果,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物权变动。
50.法院判决甲履行合同将房屋过户给乙属于形成判决,该命题: 错误
【解析】
判决某人办一件事属于给付判决,法律文书生效时仍未发生物权变动,需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确认判决、给付判决均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形成判决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
51.戴某遗失小猫,被李某拾得后又卖与善意的老王,戴某能向谁主张返还原物? 老王
【解析】
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权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权返还原物。
遗失物原则上不能善意取得,老王没有善意取得猫的所有权,戴某仍是所有权人,向无权占有人老王主张返还原物。遗失物返还请求权的行使时间为二年,自请求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算。
52.戴某将房屋卖与孙某,已经交付入户,但未过户,那么过户之前戴某能否主张返还原物?不能
【解析】
房子未过户,戴某仍是房屋所有权人,但孙某相对于戴某并非无权占有人,孙某占有的本权是债权,是基于房屋买卖合同。戴某不能主张返还原物。若戴某之后又将房屋卖给李某,并办理了过户,那么李某可以向孙某主张返还原物,孙某相对于李某是无权占有人,没有占有的本权。基于物权的有权占有对所有人都算有权占有,基于债权的有权占有,只对合同当事人算有权占有。
53.所有权的积极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该命题: 正确
【解析】
所有权的权能(内容)包含积极权能与消极权能。
积极权能,也即人对物的权利,是指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个权能。
消极权能,也即人对人的权利,是指当所有权受到干预或者侵害时,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54.收取自有物的孳息体现了所有权的收益权能,该命题: 正确
【解析】
收益是指收取财产产生的孳息或者利益,如收取天然孳息,收取租金等。
55.征收属于原始取得所有权的方式,该命题: 正确
【解析】
征收在法硕中认为属于原始取得。
56.法定继承属于原始取得所有权的方式,该命题: 错误
【解析】
法定继承是继受取得,前手是取得后手的法律地位,以被继承人的所有权为基础,继受权利上的负担。
57.抛弃所有权引起所有权的相对消灭,该命题: 正确
【解析】
所有权的消灭分为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
所有权的绝对消灭是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发生使所有权的客体不复存在。
所有权的相对消灭是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导致原所有人丧失所有权,但是客体依然存在,只是更换了权利人。
58.所有权人死亡引起所有权的相对消灭,该命题: 正确
【解析】
客体的灭失属于绝对消灭,主体的变化属于相对消灭。只要客体还在,就是相对消灭。
59.如果业主放弃对共有部分的权利,便可免除相应义务,该命题: 错误
【解析】
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免除。
60.业主打回决定更换物业应当达到四分之三以上同意,该命题: 错误
【解析】
筹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
61.居住权自书面合同生效时设立,该命题: 错误
【解析】
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62.居住权人死亡,居住权随之消灭,该命题: 正确
【解析】
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即便居住权期间未届满,居住权人死亡,居住权也立即消灭,不能继承,体现了居住权“人役权”的属性。(人役权只为特定之人的利益设立,这个人没有需要了,这个权利就立即消灭。相反,地役权是为了特定的土地利用需求而创设的权利,谁是需役地权利人谁就享有这项权利,不是对特定人的)
63.戴某谎称其猫性格温顺(实则暴躁)骗甲购买,甲信以为真来看猫,只一眼便被它的可爱深深吸引了,温不温顺无所谓,决定购买。戴某是否构成欺诈? 否
【解析】
甲并非基于错误认识而买猫,并非因为被骗而买猫,而是因为觉得猫可爱,是否温顺无所谓,所以不构成欺诈。
64.戴某为了戏弄李某,发了一份正式邮件谎称欲卖其猫(实则心想:谅你也买不起),不料李某不知实情,却也钟爱此猫,卖房筹款答应买猫。买卖合同效力如何? 有效
【解析】
属于真意保留。真意保留是指表意人虽作出意思表示,但内心不希望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相对人明知,法律行为不生效。相对人不知,法律行为生效。
65.承包方可以用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该命题: 正确
【解析】
承包方可以用承包地的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担保物权自融资担保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66.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合同生效时设立,该命题: 正确
【解析】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生效时设立。无须登记,登记也并非对抗要件。
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67.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只能作为国家机关用地、军事用地,该命题: 错误
【解析】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方式包括出让和划拨两种,两者适用范围不同。出让没有特别限制,划拨只能用于法定特殊情形,例如:国家机关用地、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建设用地。
68.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时,应当连同土地上已有的建筑物一并转让,该命题: 正确
【解析】
房随地走,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
69.让与担保属于典型担保,该命题: 错误
【解析】
让与担保属于非典型担保。让与担保,以为担保的目的,在形式上转移财产权,但并非真正、终局意义上的转让。在无须承担担保责任时,债权人有转回的义务。
典型担保包括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保证和定金。
非典型担保包括让与担保、并存的债务承担、所有权保留买卖、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有追索权的保理)。
70.保证与定金属于典型担保,该命题: 正确
【解析】
保证。定金、担保物权都属于典型担保。
71.以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抵押的,债权人无法取得抵押权,该命题:错误【解析】
原则上不能以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抵押,但是如果抵押了,即便构成无权处分,债权人还可以通过善意取得取得抵押权,更何况还可能是有权处分。
72.以查封的财产抵押的,债权人主张行使抵押权的,法院不予支持,该命题: 错误
【解析】
当事人以依法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抵押,抵押权人请求行使抵押权,经审查相关措施已经解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抵押人以抵押权设立时财产被查封或者扣押为由主张抵押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