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Battlebots2021 第8集 赛后分析汇总

2022-03-03 12:38 作者:炮灰Denver  | 我要投稿

补充和更正等移步评论区。看任何东西时都去看评论区是一个好习惯。


!!剧透预警!!

(预警个啥啊,反正想看也没地方看)写到一半发现又可以看了,好耶



1 Malice vs Blacksmith

Blacksmith的前铲是3/8英寸厚的AR500,但是因为赶制而不是很精致,留了很多可以被打到的边边角角。Malice听了Tombstone的Ray的建议,把武器的4个AR500材质的齿用0.5英寸厚的螺丝钉在了武器上,也就是说做工的差别可能也挺重要的……话说Malice到现在都还没用到转鼓,大概是目前为止的对手(两个是竖转,两个很结实的)都更适合板子形的,而且她们也透露,在目前Malice的转速不是特别快,所以如果用那个不对称的转鼓的话,对方经常会先打到武器齿的对面,Malice反而会被崩飞。

武器凿击未半而中道崩殂

Malice和Shatter一样,也用UHMW之类的塑料和金属夹层抵御Blacksmith(这场是一英寸厚的钛板,钛板可以不被打穿而只能磨损),然后最后也没用到。就算Blacksmith的刀没有恰好打到Malice的武器边上,他也会因为武器臂弯曲而没法继续进攻。

Blacksmith虽然受了很多伤,但是据说依然没有烧掉任何一个电调。如果是真是这样,那也很厉害了,毕竟这次他们新加的武器系统意味着要携带六个电调。

和之前几场相比,Malice在电调电路里加了一个二极管,可能弥补了电调对电流控制的缺陷?至少从第一场对Tantrum时一下子丢了武器变成了这场连续运作三分钟的武器。但到现在我们并不知道这招有没有完全去除所有的故障……本文末尾那场会提到,就算是经过各种测试的机器,真入场了也有几率出故障。


但值得一提的是,Malice某种程度上被BB坑得很惨……在录制开始前大约30天,BB才放出Upper Deck的消息,这对Malice拉长机身的新设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意外。新场地对横转很不利,对于拉长了的Malice来说,起转的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Malice不得不丢弃新设计,然后重新从第五季的设计造起……但改进还是有的,比如说这次不会再卡住无法复位了,而且皮带也没再断过。希望Malice下一季能把原定的设计完善并造出来。比如说,Malice本来打算把武器电机换成无刷的,但这届因为临时改设计而没了测试的机会(无刷很烦人),但下届应该能做到。

如果可以重来的话,Malice可能和钢铁侠一样,涂成红黄色(电磁炮?)

对了,Malice和HUGE一样,都在不同的量级有很多“替身”,甚至还有150克的……队员David Rush两台轻一些的机器(叫Aminus和Omius,拉丁文分别是“仇恨”和“负面情绪”那些含义)用的就是横向的转鼓,后来和队长Bunny两位红绿色盲第一次在深圳相识,几年后才有了现在的队伍。而现在,驾驶员David Small也将以自己轻量级的弹射为原型来申请在下一季奉上一台叫Banshee的弹射,祝单独成立队伍的David好运。同时也祝Malice剩下的另外三个David他们好运,希望造价能从这届的8万继续往下跌。

节目里出现的这个Small一点也不small,好不好

……我不知道Banshee的脸和上图的脸哪个更可怕一些。

来源:

Malic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malicebattlebot

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t3t539/we_are_team_malice_back_at_it_again_ask_us/

Blacksmith拍卖残破部件用的网站:https://www.ebay.com/usr/garthknight?_trksid=p2047675.m3561.l2559

Malice和Blacksmith访谈节目: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McwhQdeT1mZ8sZgnhsR3k?si=UmrD6gabQ8W2xlMYBDP5Ww

除Blacksmith拍卖图以外的图片版权皆属于JCRB(大概是BB的御用摄影师了)


2 Black Dragon vs Claw Viper

没有更新……Claw Viper的社媒甚至都没有预热这集的比赛……但是他们办了自由问答,这就够了。

Claw Viper他们每边轮子都配了一个和Riptide武器一样的电机,驾驶系统十分强力,最高可以达到35mph/5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用这种速度去撞对方,也能造成一些伤害(谁还记得Vlad?)。但是如果一个轮子坏了的话,那突然一侧的抓地力远胜于另一侧,驾驶起来会很奇怪。当Claw Viper举起Black Dragon后,毫厘之间,后轮被打到,轮挡变形卡住了一个轮子,优势局瞬间变得非常劣势。

好了赛后分析结束了,现在可以借着自由问答来说一些别的东西了。Claw Viper虽然开得非常快,但是电池只有不到48V。在加速时,这48V的电池要提供高达600A的电流来驱动这行驶系统。另外,虽然Claw Viper开得很快,但这在开场并不一定有利——因为场地太大,驾驶员只能盯着一边看,要么看不到自己的机器在往哪开,要么看不到对方在往哪边躲。

Claw Viper举升叉选用UHMW塑料是因为轻,而且被武器打到的话会因为形变弹开,而不是一下子坏掉。举Black Dragon时有时候自己会翘起是设计方面的缺陷,如果叉子不能深入地插进对方底盘的话,举升电机离重物太远,反而自己会翘起来。以后应该会把叉子进一步加长。

Claw Viper设计时,国内的贪吃蛇算是原型之一。他们想造一个能像贪吃蛇那样的举升,又想让它开得很快,就造了一个合体版,就连名字都是两者的合体(爪子蛇,爪子负责抓举,蛇负责跑得快)……不过大部分重量也因此都放在了行驶系统上。

解释灵感

Claw Viper的举升系统用的电机和War Hawk行驶系统用的是同一款,不过举升需要很大的扭矩,传到电机上就是需要很大的电流,因此不可持续太久。Claw Viper录制前测试得并不全面,但至少也把旧War Hawk的机身零件之类扔来扔去了几次。

Claw Viper和Malice的主要财政来源有可能都是码农的工资……

部分来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wDaVGgCfc

Claw Viper的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t4f4d3/going_fast_claw_viper_ama/


3 Gigabyte vs SMEEEEEEEEEEEEEEEEEEE

Gigabyte一般不怎么在社媒等地方发赛后总结,所以我只能抓一些SMEEEEEEEEEEEEEEEEEEE的回答……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本场用的“前铲”是接近垂直于地面的,而不是斜面。因为造价等限制,SMEEEEEEEEEEEEEEEEEEE的前铲是AR400钢(对,被打得弯来弯去的这块东西是钢)。一个斜面钢板在遭受几次打击之后很可能会弯,而这种变形有可能会让行驶系统前轮悬空。(不过这次的装甲这么重,难道反而不会导致前面太重、后轮翘起吗)

SMEEEEEEEEEEEEEEEEEEE在3磅的赛事里还是比较成功的,但这些优点在放大到250磅时不一定还在,比如如果想保持和别的机器类似的行驶系统动力、并沿用3磅的钛板的话,造价会是现在的10倍。本场的SMEEEEEEEEEEEEEEEEEEE想通过加大吸力来尽量保持不动,但是反而对驾驶有了影响,被Gigabyte击打后产生的各种振动也让控制变得很难。

说到驾驶,SMEEEEEEEEEEEEEEEEEEE应该非常难驾驭吧。两边的行驶系统永远想靠到一块去,转弯时还会有比较大的转动惯量。但平时又不太有测试行驶的时机(别忘了队伍在纽约市),那么一大片14英尺长的斜面也不很好找加工商(本场的钢板也是14英尺长),在前往录制前顶多临时找一块木板当斜面模拟一下。好在别的部件还是很好造的,一边90磅的行驶系统一个人就能完成。

SMEEEEEEEEEEEEEEEEEEE本场另一个选择是把旋转武器挪到顶部,这样就不会用只有17磅的武器去怼Gigabyte那120磅外壳下方的钢牙。另外,在设计的时候,负责维系SMEEEEEEEEEEEEEEEEEEE结构的连接处都在上方(下方的螺孔留给别的装置),可能也使得Gigabyte造成的伤害更小一些。斜面变形了但没有变成两半。不过Gigabyte还是打坏了很多东西——下图里列出了:两边的武器电机、一边的底板、一个驾驶系统的齿轮、一个轮子、一个武器轴+轴承、一堆减震塑料、等等等等……

本届SMEEEEEEEEEEEEEEEEEEE其实还是灌注了很多设计细节在里面的。比如说,武器上在保持中心对称平衡的情况下,刻上了许多E型孔,来在减小重量的情况下保留更多惯量;比如说,轮子和机身都有了新的设计;比如说,这次机身上的E变成了铝制的——你可能还记得上一届SMEEEEEEEEEEEEEEEEEEE的配色是蓝橙色,每一个E都是粘上去的贴纸,但是UHMW不是很适合附着,结果每场下来SMEEEEEEEEEEEEEEEEEEE都要掉一大堆贴纸,以至于贴纸上的时间花费比维修本身还多……而这届换上铝制的E之后,就可以利用灯光反光来上色了。

退役声明(最后那段)

不过本届过后,SMEEEEEEEEEEEEEEEEEEE就要退役了,原因暂时不明。SMEEEEEEEEEEEEEEEEEEE将住在NHRL。如果你还记得的话,NHRL是孕育了Pain Train等队伍的队员的地方,也是Sharkoprion(大鲨鱼)拍卖时的买家。
个人感觉,能打上一场Gigabyte之后,SMEEEEEEEEEEEEEEEEEEE这个设计也算是圆满了,与其在这个很难被认真对待的设计上接着下功夫,可能收手准备别的思路是一个更好的主意?

来源:

SMEEEEEEEEEEEEEEEEEE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SMEEEEEEEEEEEEEEEEEEEEEE(有22个E)

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t1hw5y/ask/(标题里放了45个E,说明E的数量全看心情)


4 Glitch vs Hydra

Hydra本届大概是十分水逆了,第一场坏的是武器电调,第二场坏的是液压系统,第三场(本场)坏的是行驶系统……一侧行驶的传动齿轮系统不知怎么回事就卡住了,这也给电调带来了损伤。

大概是卡住的那个

更气人的是,卡住的那个链轮在KO倒数结束之后被挣脱弄碎了,Hydra反而又能动了……他们在社媒上指出,下图比赛结束的采访画面里,Hydra已经不在角落了——他们移动到了别的地方。

大家来找茬之:Hydra在哪里

相比之下,Glitch一开始十分确信自己大概会是被喂给Hydra的炮灰机。在他们的第一场里我们提到过,因为各种延迟,他们和Ghost Raptor等了一周才在周五对上;Ghost Raptor随后在同一天里被Cobalt打碎,那么可以猜测,时间对于Glitch一样十分紧张。按照队伍总结所述,在凌晨2点得知将要对战Hydra时,他们有两种选择:躺平认栽,第一次让自己休息一阵;或者咬牙坚持下去。自然,他们在睡了一觉之后选择了后者(毕竟维修区凌晨不开,你就算想看凌晨四点的拉斯维加斯,他们也不让),而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

Glitch的轮子形状不适合对Hydra,因为没得减震,轮子直接和传动箱连着。队伍做过坠落测试,就算只在1英尺的高度摔落,行驶也受到了影响。

Glitch使用的万向轮,可以安装传动的空间很小

Glitch修得匆忙,万向轮行驶不擅长推别人,而且贴地也比不过Hydra,在第一弹之后应该已经快输了。然后Hydra就在卡了一下场地之后又出现了行驶故障……Glitch不知怎么就打到了Hydra的武器,然后又在Hydra尝试复位的时候来了一发连击,在一系列小概率事件里奠定了胜局。之后Glitch在看不清Hydra会不会被倒数KO的情况下又多补了一两刀。

首次弹射高度13英尺,离天花板还有3英尺

临近结束时,Glitch的抓地磁铁因为吸到了太多杂物而对贴地行驶产生了一些阻碍,再加上轮子本身抓地力不强,Glitch的行驶可能也逐渐更难控制了。如果他们没有撤下上一场里没磨平的前铲的话,恐怕结局会大不一样。我猜这就是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吧。

而Hydra被打成至少三段的钛弹射杆只留给有钱的人拍卖

来源:

Glitch网站:https://www.crberkeley.org/blog/fight-2-hydra

Hydra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Whyachi


5 Tombstone vs Free Shipping

嗯这又是两个不喜欢发总结的队伍……一切信源大概只能靠Tombstone的AMA了。Tombstone和Free Shipping两者的前身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对战过三十多次,但是一直都是Free Shipping胜率更高,已经有许多别的up主搬运过类似的视频了。本场里Tombstone割掉3个轮胎取胜,可能是运气,可能是策略,我说不清。

根据Ray的回答,本场停转的原因是:机器的重新设计增大了武器系统的载荷,扭矩大到切断了键槽。这里并不清楚是怎么个切断法,因为键槽是一块空气……可能Ray想说的是放在键槽里面的小方块(key)?如果key断了的话,那武器系统马达连接的轴就仍然可以转动,但是这些转动不会传导到通过key连接的齿轮链上,自然武器也不会转动——这符合下图后面的描述。这个情况还是几年来第一次出现。

也就是说,Tombstone三场也都遇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麻烦:第一场是刀断了导致震动,震动期间有电子元件短路;第二场是驾驶系统无法挣脱场地锯子槽;第三场是武器系统本身的负载,前两场结束得太快,可能也确实没能及时发现武器系统还能出这个毛病。

所以Ray把反派头衔送给Jake不是传递厄运,而是厄运共享……

解决的方法倒是简单,跳过这个键槽、直接把齿轮和电机转轴焊到一起就行了。

上图:本场使用的刀片Ray不知道是不是记不清了,但如果记忆正确的话,这个刀片在五年前打赢Bombshell夺冠的那届也使用过,算是“全能型”。

另外,Ray的粉丝可以关注一下未来的NHRL比赛,Ray会带一个12磅级别的机器过去。

Ray在自由问答里回复了几乎每一个人,一共一百多条,即使好多问题是重复的

来源:

Tombstone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t2xfvl/tombstone_ama_today_at_600_pm_pst/

单独回答:r/battlebots/comments/t0ukfa/tombstone_v_free_shipping_question/hyhoah2/?context=3


6 RiBBot vs P1

P1本场的配置和前两场都不一样,为了让举升器能有更多的活动(和复位)空间,他们选用了中间有缺口的前铲。这个设计没有经过实战测试,但是P1的意图是能抵住RiBBot的叉子和竖转武器,从而推动RiBBot。事实证明,RiBBot的武器受双方形状限制,也打不进去这个缺口。只有一个问题——设计的时候,这个前铲弄得太轻了,又没有测试,于是最后装好时P1重量只有235磅……

举升器效果图……但是应该不会举到这样子打RiBBot吧

一开始P1的策略是很有效的,但是一旦被抓到一个缺口,情况就急转直下。RiBBot找到一个好角度之后,很快打碎了这个偏轻的前铲,掌握了主动。就目前这个形势,控制系想打竖转,基本都有这个问题:竖转只需要一次机会就能奠定胜局,但控制系不能出任何一点差错。好在P1这次应该稳进32强了,于是赛后赶快开始换用另一个机体,然后继续修Valkyrie造成的伤害……(怎么还没修完啊)

赛后

RiBBot每年的改进也有目共睹,第四季到第五季之间他们把同侧的两个轮子都串联在了一起,改进了行驶控制;第五届他们没有烧掉任何一个行驶电机(不是电调)。第五季到第六季时,他们用了252V高压的武器系统;和Uppercut类似,他们借鉴了丰田普锐斯的马达设计。据队伍所说,更高的电压代表可以用更小的电流来达到同样的功率,所以能减少电调烧掉的可能性,甚至可以因此减重。他们唯一提到的代价是,维护流程变得更繁琐了。

关于电压的原文;PPE指护具(比如实验室白大褂那种)

另外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去年RiBBot操控时还带了一个平板,但是今年似乎没了。那个平板是接收电子线路各种感应器输出的装置,从平板到遥控信号传输乃至电调等元器件都是队员亲自设计的,也就花了几千个小时吧……当然,传输或存储数据,然后赛后进行分析的做法,别的队也会去做。但是像RiBBot这样专门单做一个无线电系统用5个节点实时传输数据的可能也就他们一个。

这种设施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操控手实时了解机器的情况。虽然比赛期间武器不可能为了散热而停转,但是在知道温度和电流等的情况后,RiBBot队就可以实时把控战斗的节奏。不过队伍里大部分人都已经毕业了,不知道像这样投入的研发还能进行多久。

简单放张截图糊弄一下,更多细节请前往他们的自由问答贴。这个图底下还提到,他们队员是NHRL的常客,每次都经常能看到好多WPI的人参加,然后里面又有好几个机器名字和青蛙有关

说回到比赛结尾。RiBBot的一个观察:不管一个机器的推力再怎么强,一旦离地,这些力气就很难有用武之地。所以只要RiBBot能用新设计的前叉铲起P1,就建立了优势。比赛进行到这个阶段,RiBBot已经开始十分注意不要靠近锯子槽的位置了。

——然后RiBBot就在P1被KO的过程中卡住了。

卡住骤停的瞬间

因为RiBBot里面跑着250多伏的电子器件,只有受过训练的队员才能上手碰机器。让机器脱困的方法是旋转它让前叉和槽方向一致,但是卡得还是挺结实的。

采访的时候,背后可以看到组织者之一Trey(上一期吸毒气的那位)和越来越多的RiBBot队员跑进场地里查看情况

采访的时候队长David被问到,第一次被当成主赛录制的感觉如何?——大概因为两位都是2-0的选手了,而且本该之前录制的主赛里SawBlaze因为各种因素没法按时参赛,BB总得做一些第二手打算。20分钟之后,SawBlaze和End Game的那场就录完了,于是我们也没看到关于主赛的采访。

来源:

RiBBot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lpal4q/ama_with_team_riBBot_come_ask_us_all_your_frog/

带有对RiBBot队长访谈的访谈节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wDaVGgCfc

P1网站:https://www.aberrantrobotics.com/season-6/p1-lm-vs-riBBot


7 Captain Shrederator vs Jäger

上一期我们介绍过,Jäger本来是打算有英国和德国两地的队员一起前往录制的,结果最后只有一个人去成了……这集我们看到,上集担任驾驶之一的Big Dill队长这次依然在协助操作。录制前Jäger唯一到场的队员和队长的队长达成了协议:如果绿色分机挂掉了的话,不要去打,因为它是没能成行的队友负责的;如果粉色分机挂了,那请随便打。于是本场里绿机不动了的时候就一直被晾在旁边,但是粉机就挨了很多揍。

Jäger叠护甲时在里面某一层里加的彩蛋,但是你们队也没有法国人啊?(我知道法国国旗梗很过时了,但是不好意思,面对这样一个英国德国都有人分布的队伍,我忍不住……)

在附加赛视频里,队长似乎在KO开始的时候还在继续攻击,甚至在KO结束的时候又补了一刀让Jäger粉机直接飞过了Upper Deck。这大概是录制的误会和剪辑者的锅。根据双方所述,Jäger准许队长随便打粉机,而且在眼看开不动的时候大声吼让队长去随便打,而队长打粉机的时候根本听不到KO在进行,于是就打了……

下图图1是Jäger被KO前25秒时的时间显示,图2是完成KO之前队长那一击的后果(Jäger被打飞、转进了机关),图3是播出节目中KO倒数结束之后粉机被打得飞过Upper Deck的那一幕——可以看到,时间突然变成了46秒。推测图2的倒数是针对绿机的,而图2和图3之间还有过一次双方卡住触发的脱困事件,因此才有了图3的发生。

讨论贴:队长的队员(顶层)说不记得还有最后一击了。队长的队长(底层)表示有过脱困,而且队伍之间听不清对方在干啥,不知道对面在倒数KO

Jäger为本场做了不少准备,包括重新调节皮带的松紧。上一场里,一开始僚机擒住P1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粉机没打中……粉机完美擦过了P1的机身,然后打断了自己内部的一个链条(下图),于是再不能复位。与此同时,虽然绿机撑到了最后,但是期间对僚机造成的伤害比P1给的伤害还多……本场没上僚机,多余的重量全用来加装甲了。

(被擦过的P1车身)

最后Jäger把粉机的武器臂送给了队长,不过队长晒的图并没有体现出大部分损伤:

来源:

附加赛讨论:r/battlebots/comments/t2n1tg/battlebots_bonus_fight_captain_shrederator_vs/

Captain Shrederator晒图:r/battlebots/comments/t2yi9s/spoiler_my_prize_from_after_the_shrederatorjager/

Jäger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jagerrobot


8 End Game vs SawBlaze

主赛反而是最没啥可说的一场……End Game的赛后视频大概也啥都没说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在不到10秒的KO之后,双方都向摄制组申请了重赛,不过并没有被批准。有可能是因为害怕设了一个先例?就算这次两队都同意重赛,如果真的重赛了,那以后是不是每个队都可以重赛?如果有个队伍很幸运地快速赢了,观众和输者会不会提出重赛的要求,如果赢者不接受的话又会不会遭遇很多非议?都是需要考虑的地方。

直播现场讨论贴里Jamison和网友们一起用键盘一醉解千愁

对于End Game来说可能没多少可说的,但是对于SawBlaze就不一样了。SawBlaze提到,本场其实录制了两次,第一次上场时SawBlaze发现武器系统的电调完全没反应了。这倒不是说他们准备不充分——与之相反,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机器上场前经过了完整的测试,甚至还能在充电区坐上好几个小时。然而可能这期间某些静电导致了电子元器件的故障……

BB录制方批准他们进行维修,但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个坏了的电调又偏偏在机器最腹部,需要剥除大部分别的电子器件才能接触到,在时间快到前他们才将将完成维修。

真是________,开了眼了

SawBlaze自认为有两种策略:1、驾驶上取胜;2、赌一把。考虑到End Game的驾驶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灵活,SawBlaze选择先尝试赌一把,不行了再尝试能不能驾驶上胜过对方。本场End Game使用的是以前从未使用过的前叉,叉子长度很长,最前端凸起的高度又很高,以至于在正面交锋中SawBlaze不可能有优势。如果正面对撞的话,这些末端稍微高一些的前叉就能钻进SawBlaze底下,SawBlaze就算底盘再高也会被翘起来,陷入劣势,而此时SawBlaze可能又够不到End Game的主机身。

于是SawBlaze打算尝试在快接触的时候突然转一下,尝试迫使End Game转身,从而诱发End Game被陀螺仪效应导致机身翘起的情形。但是这一招也很难,SawBlaze机身的转动惯量在BB队伍里算高的,想起转的话需要比较大的力气,想及时停转的话也一样,万一此计不成,那会十分危险。

然后SawBlaze一开场就戳进了锯子槽周围的涂漆里。注意是涂漆层,不是槽——SawBlaze的叉子应该进不去。

开场两秒钟以内,SawBlaze就在这个地方受了一点阻。比赛至此已经过了将近三分之一

等SawBlaze重新对准时,两台机器的前叉也快要接触了。没想到的是,End Game的前叉纤细,但磁铁吸力强劲,在接触SawBlaze的时候,这些前叉会直接被弹飞,离地面更坚实的机身则不会太轻易移动。与之相比,SawBlaze的叉子应该更紧实,所以受到反作用力时会带动整个机身一起转……然后就被End Game抓到了后侧。而且End Game的长叉让SawBlaze两个轮子都离地了,没有挣脱的余地。

从SawBlaze的FB贴图来看,没准这个就是叉子相对的瞬间。End Game前叉弹飞,但机身没怎么动;SawBlaze则开始转圈

SawBlaze队伍表示,机器本来是可以从OOTA区翻回去的(可能因为被Bronco这样子玩过?),但是可能是出于场地安全考虑,裁判要求他们立刻放下遥控器。于是这个终局之战就像一个响指那样快速结束了,两台机器只有一半留在了场地内。

SawBlaze再次被一个橙色的竖转老鹰捉小鸡

来源:

End Gam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oyesrobotics

SawBlaz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SawBlazeBattlebots

Battlebots2021 第8集 赛后分析汇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