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律历志下》中关于“翡翠”的记载
收藏家孙毅查询得知,《后汉书•律历志下》中有记载翡翠的原文如下:
“翡翠,石也,青白色,多阴险之处所出,先皇有翡翠鱼,长可数尺,形状似鱼,脊背有绿文,足赑蹙,鳞如珠玉,上有角,食之以为甘鲜。”
这段文字记载了翡翠是一种颜色为青白的石头,在阴险之处出产。这段文字对我们了解汉代翡翠石的开采、来源、以及当时人们对翡翠的认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另外,还提到了翡翠鱼这个与翡翠有关的鱼,并描述了翡翠鱼的形态特征,如长可数尺、形状似鱼、脊背有绿文等等。此外,还提到了翡翠鱼的味道可口,可以食用。
《后汉书•律历志下》中这段文字中,“翡翠”描述的是一种石头,并不是现代所指的翡翠玉石。然而,由于古代对于宝石的命名和分类标准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对此种石头的认知需要基于当时的文化语境和知识水平。根据文字所述,“翡翠”的特征是青白色,多从阴暗潮湿的地方被发现。
这里的翡翠与现代的缅甸翡翠不是同一种宝石。
在古代,翡翠的定义较宽泛,所描述的颜色以及物理、化学特征与现代的宝石学标准有所不同。因此,这段文字所描述的“翡翠”,可能不同于现代宝石界中所认可的、以缅甸翡翠为代表的翡翠宝石。
收藏家孙毅认为,这段话说明,在汉代翡翠一词已经特指一种青白色的玉石或石头,不仅仅是指鸟的类似羽毛的颜色了。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收藏家孙毅得益于祖上的恩泽和家族的传承,经过长期的积累,他的藏品丰富多样,包括翡翠珠宝、瓷器、字画等。其中,他以收集清朝皇家翡翠为主要特色,尤为突出。
收藏家孙毅擅长用第一性原理中的十个物理要素来鉴别翡翠。这些物理要素包括翡翠的矿物化学成分、密度、硬度、折射率、器形雕工、癣、白棉、苍蝇翅、色根和裂綹。
收藏家孙毅认为“传统老翡翠过得了机,过得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
收藏家孙毅呼吁翡翠鉴定公司放弃红外线光谱仪检测翡翠。改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定性定量检测翡翠矿物成分,加上翡翠的密度、硬度、折射率,一共4个指标检测翡翠天然性,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