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元嘉三大家之谢灵运)

考点六、元嘉三大家之谢灵运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①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
谢灵运,祖籍陈郡阳夏,生于始宁,南北朝著名诗人,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的一大流派。谢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谢公,与同族后辈另一位著名诗人谢朓分别被称为“大谢”及“小谢”。
②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运转关”
晋宋时代,尤其是南渡以后,江南经济发展,士族过着登临吟啸的悠闲生活。当时的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同时,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不断浓厚,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五言诗的成熟和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借鉴,都促进了山水诗的产生。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新的特征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
③分析陶渊明和谢灵运异同
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来说,魏晋和南朝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则一变魏晋的古朴,开始追求声色。而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具体说,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从写意到摹象。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干诗人性情之外的。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做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