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核动力战舰介绍(三)特拉克斯顿号
随着海轨行动的顺利完成,美国海军内部水面战舰核动力化的呼声进一步提高。海军认为在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做出轻量化的舰用核反应堆,甚至要求在六十年代就装备一支由6艘航母、6艘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组成的全核舰队。然而,在当时已经服役的三艘核动力水面舰艇中,即使是最小号的班布里奇号驱逐领舰,其造价也达到了1.636亿美元,作为班布里奇原型的莱希级首舰预算为5900万美元,二号舰以后则进一步降低至5400万美元,价格整整差了三倍。海军这项全核动力舰队计划光建造费用估计就要数百亿美元,后续的维护费用在当时更是天文数字,国会山的姥爷们很干脆的驳回了计划,不过为了安抚海军还是同意将最新一艘贝尔纳普级驱逐领舰改为核动力版本,即特拉克斯顿号。

在莱希级完成后,美国海军对其主要性能十分满意,不过由于是纯导弹舰的原始设计,导致其在应付低烈度威胁时能依靠的只有两座双联76炮,作战能力不太均衡。很快,美国海军又推出了在莱希级基础上加强了反舰能力的贝尔纳普级。

贝尔纳普级继承了莱希级的舰体线型、结构和动力系统,依旧采用全钢舰体,上层建筑则换成了铝合金材料;舰尾的Mk10通用发射架被撤除,加装了一门Mk42型127毫米火炮,同时设置了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舰首的MK10更换为了改进型号,可直接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原有的八联装MK112发射器被取消。至于采用了核动力的特拉克斯顿号,其武器配置和贝尔纳普级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主炮和Mk10型双臂发射架的放置位置被前后调换。

作为美国海军的第四艘核动力水面战舰,特拉克斯顿号其实早在1963年 6 月13日便于纽约造船厂开工,1964 年12月即下水,不过直到1967年5月才建成服役,建造周期长于上一艘班布里奇。


基本性能
舰员编制:475人
标准排水量:8200吨
满载排水量:9127吨
舰艇尺寸:172m×18m×9.3m
动力系统:两座D2G加压水型反应堆,两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70000马力,双轴推进
续航力:90000海里/20节
航速:31节

武备
一座MK-42 单管127毫米/54倍径自动舰炮
一座MK-10 双臂发射器(备有小猎犬舰空导弹60枚、阿斯洛克20枚)
两座单装76毫米/50倍径高炮
两座MK-32 双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六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一部AN/SQS-26 船壳雷达
两部AN/SPG-55A 照射雷达
一部AN/SPS-67 对海搜索雷达
一部AN/SPS-43 对空搜索雷达
一架DASH无人反潜机/SH-2海妖/S-3海王反潜直升机

后期加装
两座NK-15 六管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
两座MK-141 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器(鱼叉8枚)
一套AN/SLQ-32电子战系统
四套MK36雷达干扰箔条发射装置
一套AN/SLQ-25型鱼雷诱饵系统
一部AN/SPS-48E/49型对空警戒雷达
一套AN/SYS-2型自动战斗数据系统

特拉克斯顿号服役后次年,正好赶上了朝鲜抓捕美国间谍船普洛维尔号事件。此事件发生后,特拉克斯顿号和企业号组成编队紧急进入日本海对朝鲜施压,之后该舰一直被编入第七舰队,长期在西太平洋地球活动,主要执行侦察任务。

在70年代末期,特拉克斯顿号也接受了现代化改造,舰艏加装了两座密集阵近防系统,舰体中部的两座76毫米速射炮更换为了两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AN/SPS-48C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取代原本的AN/SPS-43。

90年代初期,该舰又换装AN/SPS-48E/49型对空搜索雷达以及SYS-2整合数据系统,同时更新了标准2ER防空导弹。

1995年9月11日,特拉克斯顿号退出了现役。

1999年,特拉克斯顿的核武反应堆被移除无害化处理,之后该舰被售出拆解。



上期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