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院终于要开门啦!上半年全球影院惨成啥样了…
话说这几天北京的疫情已经逐步趋近于零,全国紧绷的心态终于有所缓和。
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我们第二季度的GDP,总体而言好于市场预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2%。
华尔街日报说,“这显示出中国正逐步摆脱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的拖累”。

进入七月份,感觉终于好起来了。
然后就是刷遍朋友圈的重磅消息:
电影院,终于也要在7月20日复工啦!

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

通知确定,低风险地区的电影院,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从7月20日开始有序恢复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不开放。
因为疫情的存在,电影院并不能马上恢复到疫情开始前的状态。该通知对疫情期间电影院运行提出了很多额外的要求。

与电影院相关的,就是人员防疫培训和场地消毒等,和广大观众没有太大关系。我们跳到观众进出这一部分,划重点:
入场检测,必须全程戴口罩,体温37.3度以上不能入内。
全部采取网络购票,实行交叉隔座购票,陌生观众之间距离超过1米,每场上座率最高30%
每场都有专人负责督促观众戴口罩,电影院原则上不售卖食物饮料,影厅内也不能饮食。
电影院减少放映场次,日排片减少至正常时期的一半。每场不超过2个小时。
这么看来,其实规定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电影院不论这么说都是高危地区,严格对待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无到有就是质的区别,电影这样的有限复工,就已经足够让大家非常开心了。
戴十个口罩都没问题:

不吃零食也没问题:


只要让我看电影,什么都好说:

知乎上的网友喜极而泣:想要住在电影院里面了…

今年春节档没有上映的那些电影,终于可以排片上映了…

想到上一次看到这些电影的海报上面还都写着“大年初一”的字样,感觉恍如隔世,疫情前和疫情后已经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了:

著名导演贾樟柯也第一时间发文:开工啦,不卖爆米花了

没有关注的同学可能不知道,贾导上周发了一张自己坐在街头做爆米花的照片,自嘲说是老汉再就业…

7月20日当日上映的电影,应该不会是万众期待的春节档电影,而是一些重影的老电影,或者疫情之前已经上映过的电影。
毕竟刚刚宣布复工,电影公司还不确定市场反应,应该不会这么快就把压箱底的大片拿出来试探行情。

电影院打出“我们会回来的” ( 图源:BFI)
更何况现在有减半排片和30%容量上限的规定,就导致就算上映电影,票房也会大受打击…
具体的排片情况,应该等等就能出来了。
电影产业在全世界,其实都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电影产业的影响力非常大。电影是大部分人消遣的首选,好的电影总是能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这就是为什么电影院一关门,全国人民都能明显感觉到影响。

但另一方面,电影产业的规模却非常有限。
中国电影业在2019年的总产值在642亿人民币,这个数据已经无限接近北美票房,很多媒体都估计,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影国家。
但600多亿人民币这个规模,和我国的其他行业相比,实在是太小了。如果你看2019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的话,你会发现就单火锅一个门类,产值就是9600亿人民币。

(图源:让子弹飞)
再加上他们在疫情中的先天不足:需要几十几百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数个小时,就导致电影院在疫情中是第一个被关门的场所。
过去几个月来,我们看到了一家又一家电影院因为资金周转不开而选择歇业关门
卢米埃重庆店:“从2010年开业至今,我们见证、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电影院的蓬勃发展。感谢广大影迷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厚爱,让我们能携手与共,走过了最美好时光…”


还有天津的橙天嘉禾银河影城:
“橙天嘉禾银河影城2012年9月26日试营业,当天00:35,5号厅第一次点亮影院银幕,试映了《碟中谍4》,至此我们共计放映电影164847场电影,有4134602名观众来影城观影,营业天数2752天。
2020年1月23日 10:20, 3号厅放映了最后一场电影《误杀》,在影城营运成本和新冠疫情双重压力之下,我们终究没能和大家坚持等到复工的那天,橙天嘉禾银河影城将于2020年4月17日永久闭店。感谢各位朋友一直以来的关注与厚爱。”


而那些没有关门的电影院,也想方设法地努力生存下去。
比如有媒体拍到电影院员工开始在门口摆摊做鸡蛋灌饼。

北京的某电影院变成了生鲜大卖场

还有很多电影院为了处理库存的零食,开起了小卖部。


远观美国,情况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美国目前并没有全国性的电影禁令,但全美最大的两家电影公司都宣布停业到7月30日。考虑到美国目前严峻的抗疫形势,7月30日这个期限还很可能会继续延期。
对于那些在有些州已经开门的小电影院,大家可能害怕他们造成了疫情传播。其实他们的上座率非常有限。毕竟目前所有新电影都被延期上映了,这些小众电影院本来就没有多少客人,再加上疫情的摧残,更是没有人愿意来电影院看电影了。

(图源:variety)
目前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现在电影产业的份额都是去年同期的零头。
有几家美国电影院找来了40年前的老电影《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放映,结果那周这部电影成了北美票房榜首(总计大约100万美元)。
和传统电影院萧条不同,美国的汽车电影院迎来了第二春。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不用走出自己的汽车,算是美国特色的一种对抗病毒的方法。当然,汽车电影院的兴起对整个电影行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图源:BBC)

(图源:CGTN)
像中国一样,美国的大片全部都推迟了。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这些电影都应该已经上映了:
新的007电影《无暇赴死》▼

漫威的新电影《黑寡妇》▼

《神奇女侠》▼

诺兰的新作《信条》▼

新《壮志凌云》▼

等等等等...
有些电影,比如汤姆汉克斯的《灰狗》,还有徐峥的《囧妈》已经决定不等上映,直接在网络上首映播出了。
自然,关于这次疫情是否会成为电影院衰落拐点的讨论,也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其实在美国市场,电影票房已经好几年处于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看电影,而不是开车外出和好几百人挤在一起看。

(图源:SWJ)
尤其是合家欢电影,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户5人的家庭要出去看一部动画片,那要买五张票,还要买电影院巨贵的爆米花和饮料。而如果选择在家看,那么只要付少得多的钱就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美国的电影院在疫情前,其实早就有点无力支撑了。

(图源:medium)
但是也是有爱电影院的人想要支持它走下去的。
比如诺兰就坚持让自己的新片《信条》在8月12日上映,而不是推迟或者改为线上播出。诺兰说他希望自己的电影可以是美国电影产业从疫情中回春的第一枪。
但从美国目前的新增患者数量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图源:screen rant)
目前电影产业唯一稍有起色的,就是韩国了。
《釜山行》的续集《半岛》在韩国上映,预售量超过16万张,打破2020年预售量记录。大家可能觉得打破今年记录并不厉害,但要考虑到韩国疫情爆发前有口碑佳作《南山的部长们》。

用一部讲僵尸的电影来宣告韩国电影业的回归,可以说是非常应景了。目前观众反应都非常正面。
7月20日之后,我们国家的电影院也终于可以逐步恢复。
爆米花的味道,身边人的呼吸声,还有昏暗的放映厅,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到安心和熟悉。
希望这一次的相聚,可以是永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