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前,隆中属于襄阳,河南也承认,但现在却说隆中位于南阳
旅游开发前,隆中属于襄阳,河南也承认,但现在却说隆中位于南阳
诸葛亮隐居地到底是在襄阳还是南阳,历代官方都有认定,本来不需要争论。但是,
因为涉及到旅游开发,有了孔方兄的加入,问题就复杂了
!原来包括南阳武侯祠的官方简介都承认隆中在襄阳,南阳武侯祠修建于唐宋时期,
现在为了旅游开发也改口了
,变成了南阳卧龙岗就是诸葛亮的隐居地,而南阳武侯祠修建于魏晋,由黄权率族人修建。
由此可见,
在利益面前,人是很容易不要脸的,不仅南阳人如此,世界各地都差不多
。
举个例子。我是湖南安化人,安化与新化交界,但不属于同一个地区。前些年,新安二化为了蚩尤故里争得不可开交。其实,但凡有点点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蚩尤大概率不是某个人,而是某个部落。说蚩尤故里在新化或者安化,都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
二十年前,县乡两级的领导们为了政绩,不惜抛出了这么一个伪概念
。说得不好听一点,那时候的基层领导读书少,中专毕业的占多数,认知能力有限。
现在所谓的南阳武侯祠兴建于魏晋,也是这样,于1942年由一个南阳人炮制。
除了利欲熏心的南阳有关部门采信,外省人没有任何人相信这句鬼话。
包括诸葛氏宗谱,都认定诸葛亮隐居于襄阳隆中,绝口不提南阳卧龙岗。
最近搞了个“诸葛亮文化研究与旅游联盟”,
襄阳古隆中、成都武侯祠、勉县定军山、岐山五丈原、荆州古城和赤壁古战场
均加入其中,唯独没有南阳卧龙岗。为什么?因为襄阳古隆中和南阳卧龙岗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襄阳隆中是真,那么南阳卧龙岗必定是假,反之亦然。我相信,
成都武侯祠、岐山五丈原这样的著名景区,应该不至于跟一个假透底的景区搞联盟,因为这样很丢脸
。
河南人最喜欢说两句话,以此来证明诸葛亮曾经住在南阳。一句是诸葛亮《出师表》所写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另一句是刘禹锡《陋室铭》所写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为什么只有这两句?因为
绝大多数给我留言的河南IP网民都只上过初中,高中都没有上过,只知道这两句课本上的话
。如果能抬出杜甫与白居易,那算是非常有文化了!
其实
这都是只具备单线思维的表现,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
。在这种单线思维者看来,诸葛亮时代的南阳郡就等于现在的南阳地区,1800多年来没有任何变化。他们根本不知道,在秦汉时期是要郡县并称的,这一点在《三国志》里面表现得非常明显。介绍某一个人的时候,
一般都会说是某某郡某某县的人,或者只说某某郡,不说某某县
。所以诸葛亮说自己躬耕于南阳,而不直接说在某某县。这就像现代人介绍自己是某某省某某市,或者某某省某某县的人是一个道理。
至于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说法就更简单了,
他完全是为了尊重历史事实,因为诸葛亮的草庐在当时确实属于南阳郡
。同时也是
为了对仗的需要,因为南阳与西蜀相对
。扬雄是蜀郡成都县人,即今天成都市郫都区人。
刘禹锡所说的西蜀,其实就是蜀郡
。既然将蜀郡称之为西蜀,那么
南阳肯定就是南阳郡,而不是南阳县
(当然,诸葛亮时代也没有南阳县)。否则的话,刘禹锡就会说成都子云亭,而不是西蜀子云亭了。
为什么南阳人只会这两句?
因为河南教育非常落后,而教育落后的本质就是经济落后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人脸都不要,都要争诸葛亮隐居地。哪怕
《现代汉语词典》
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他们依然充耳不闻,抱着南阳卧龙岗宝贝得不得了!
说句不好听的,人家襄阳古隆中是国家5A级景区,而南阳卧龙岗只是4A级景区,有必要那么敝帚自珍吗?不反思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吗?
除了这两句,南阳人也给不出有力证据。但是这不妨碍什么,
他们依然可以指责襄阳造假,对襄阳甚至全湖北进行言语上的侮辱。但越是这样做,就越是显得他们心虚,显得他们没有格调。
相比之下,湖北IP的网民的素质就高多了。他们不仅摆出了一个又一个铁的证据,还进行了逻辑上的论证,给了我不少启发。
证据充足,当然有绅士风度,不会气急败坏,更不会污言秽语
。
南阳网民总是说,襄阳古隆中是新建的。没错,就是重建的,但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我告诉你,北京的长城许多也是重建的,你会不会觉得很惊讶?
任何建筑物都有寿命,但文化可以持续传承。只要文化精神还在,哪怕建筑物本身被毁一百次,它依然存活在人们心中。
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运城鹳雀楼、成都杜甫草堂、苏州寒山寺、杭州雷峰塔等等文化遗迹,其实都是近些年重建的。
如果不能重建
,朱棣建设的太和殿现在应该是一片废墟,因为嘉靖年间,太和殿就毁于火灾
。万历年间、顺治年间、康熙年间都有过火毁的记录。每次毁坏,每次又重建。这影响吗?不影响,该流传的就是能流传。上海迪士尼是最近建起来的,以前没有,但作为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很快就火遍全国,经久不衰。这就是新事物新文化概念的力量。
当南阳人张着巨嘴指责襄阳古隆中是伪品的同时,能不能闭上巨大的嘴巴,看一看被你们宝贝得不得了的卧龙岗景区,到底有多少东西是明清以前的
?我看了南阳的官媒消息,直到现在都在建设当中。说别人的就是伪品,说自己的就是古品,这是什么德性!
退一步说,就算诸葛亮隐居地不在汉江以南,而在汉江以北,也绝不可能在宛城附近!
建安二年曹操破张绣,宛城就是曹军重镇,到建安十二年,刘备敢跑到曹操地盘会见诸葛亮,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真有,习凿齿等人一定会将这件惊天大事大书特书,《三国演义》也一定会编进去。历史上没有出现这样的传闻,所以,即便诸葛亮隐居地在今天南阳地区境内,也绝不可能在南阳宛城区!
逻辑是一个好东西,但没读过什么书的人是不懂的。
(2023年10月20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