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弗兰茨·卡夫卡
原来,那不只是共情。我那是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思维方式,和处境。从表面上来看因为时代变化、家庭因素不会死掉(此句话是为了让get不到的人不产生过多误解)。但从本质来看是一样的。(而且那不仅仅只是在家庭中的,而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人心呵!人性是不变的,同时也是会变的,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人心。 卡夫卡最后一年的作品。《女歌手约瑟芬或老鼠民族》中女歌手对所谓“聋子”唱歌,但不缺乏掌声和欢呼?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以是卡夫卡自传?也可以是当时时代的缩影?也可以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关系?所以他会毁掉自己大部分的手稿?并且有不得出版或再版其作品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