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少女》

——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语言。
一
公园的西侧路,靠西,第三条长椅,那是某天我偶然发现的一个好地方。
长椅上方的树叶疏密恰到好处,缕缕阳光洒在长椅上,亮度对于看书来说可谓正合适,那也正是我的爱好,不是在家里,也不是在图书馆,而是在有和风、绿树、阳光的地方,在喧闹的都市里,一块小小的宁静场所实乃天堂,像我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不知还有多少。 总之,这就是我把那条长椅称作“好地方”的原因。
理所当然地,我自然会被吸引过去。那个春日的午后,我在那条长椅上坐了下来,开始读书。
那条路上散步的人们仿佛故意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总是在绝妙的时机从我面前走过,所谓绝妙的时机,正是我的眼睛从文字的海洋中探出来寻求休息的时候。
二
有一天,一名少女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女孩有着一头飘摇的头发,身着粉色的上衣,以及粉色的裙子,坐在我对面的长椅上。她两手空空,坐在那个地方似乎什么事也没在干。但是光凭这一点不能引起我的注意。
她的脸上似乎总是有一种喜形于色的表情,即使周围谁也没有,或者只有一个坐在对面长椅上静静看书的人,她也依然是这幅嘴角上扬表情。当有人走过的时候,她的那种表情就会灿烂数倍,进而真的成为一种微笑了。
这就是我能注意到她的原因,她确实在做着什么事情,她的那种表情所流露出来的,是期待,我想我能感觉得到这点,或者说,我希望如此。
相比之下,我所做的事情就普通得多,以至于她没有注意到我。
她对着每一个与她四目相对的行人都报以她的微笑,但是人们来到这个公园的目的,大多数可能都是想要在工作之余寻找放松场所,他们或许不是我这种能够静下心来看书的人,所以很难注意到路边长椅上对着自己微笑的女孩,正如他们很难注意到坐在路边长椅上静静看书的人一样。
那名少女的微笑没有得到回应,但是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变回了之前那种表情,到下一个行人出现,她就再次报以微笑,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几小时后,看起来是她父母的人来接她的时候,她仍然没有露出过除此以外的表情。
开始我并不知道她是出于什么目的而这么做,也不明白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度过那几个小时,不过我对她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这是除了看书之外,第二个让我感兴趣的事情。
我开始刻意关注她,所以一天、两天,久而久之,我也就明白了。
如果硬要说她在做什么的话,我想,她是在寻觅微笑。
尽管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对他人报以微笑,而期望得到的回应,除了微笑之外,我找不到更好的答案。
三
然后终于有一天,她注意到了我,第一次注意到了与自己只有数米之隔的人。
那天,我看向她的时候,发现她的目光也正好在我身上。四目相对之时,我想,接下来的事情已经很清楚了。 理所当然地,就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她把她的微笑投给了我。
那一瞬间,我感到有一股强烈的感情窜动起来,虽然我喜欢看书,但是书中很少有语句能对我产生如此突然的震撼。我想,仅仅是因为一个微笑就如此,实在是太不自然了。
但是,我却没有办法反驳眼下的事实——我发现我的视线无法从女孩的脸上移开了,而她仍然向这边投以微笑,那表情看起来,就好像在她身上从未发生过不幸似的。
我完全被吸引住了。在叶间透过的斑斓阳光的点缀下,那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刻画的和谐之美,被人们誉为文化精髓的文字在此刻也显得如此枯燥浅薄,无法把它转化为语言,唯有用心去感受,即使如此,却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这是我那时的全部感想,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心中的某种情感变得更加汹涌了,汹涌得似乎难以抑制,而当这感情最后凝聚成一股行动的动力时,我笑出来了。
女孩突然愣了一下——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微笑得到了回应吧——然后更是将那微笑的表情又升华了数倍。那是一种比礼貌性的微笑更流露出开心,但又不至于笑出声的笑容,我虽然看过不少书,但仍自感才疏学浅,无法用一个准确的名词来概括那种笑容。
但我仍然对那位素不相识的女孩回应以微笑,虽然只有短短十几秒,那之后我终于把视线转回到书本上去,但是心中仍然有什么感情在流动着。
那大概是快乐,或是满足,在常人看来并没有发生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也许正因为我和常人有别,我才能察觉到这种感情的本质吧。
我到公园去看书的日程没有规律,但从那天之后,我去的次数变多了,至于增加了多少,也许从三四天一次,变成了一两天一次吧。
不管我什么时候去公园,总是能看到那位少女坐在那个地方——公园的西侧路,靠西,第三条长椅,就好像她天天都在那里。她对来往的行人报以微笑,不过还是和往常一样,基本没人会有意识地回应她的微笑。
——除了我。
从那天以后,随着我去公园次数的增加,我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固定活动:她看见我的时候,就会报以微笑,而我则会以相同的微笑回应她。
渐渐地,这成了我去公园的必做之事,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享受这种活动带来的独一无二的满足感。
走在去往公园的路上,我会开始期待看见那名少女和她的微笑。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会开始期待下次。
我的频率增加到了除了阴雨天几乎每天都去,而那名嘴角总是微微上扬的少女始终如一,从未缺席。
四
我们在公园的相会——虽然没有一句对白,也不曾有过任何约定,但我仍愿意自作多情地管这叫“相会”——是如此频繁,以至于我把这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没有约定的相会是脆弱的,即使崩溃,也不应该感到任何奇怪。
也许在留意过我的人眼中,那个坐在公园长椅上的人仍旧是默默地看着书,一如既往地没什么不同,那是因为他们不能看到人心里的想法。
有一天,我和一个正在寻觅微笑的女孩相遇了。
又有一天,那名少女不再出现在我的眼前。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捧着书本的女孩,就和那时的我一样安安静静,另一名少女,她看书的时候面无表情,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看书的时候。
不过重点不是那女孩的出现,而是消失的那名少女。
那是几天前的事情,现在,我在心里揣摩着那个原因。
是因为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寻找?还是因为寻觅微笑的她达到了目的,所以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吗?不,不会是这样,我告诉自己,抱着不知哪来的自信与勇气,这么告诉自己。我甚至不愿承认这只是我的期望。
又或许,只是因为不能?因为某种限制?
我放弃了猜测,我猜不透,女孩的心思,除了她自己,别人不会懂。
于是我转而开始回忆起迄今为止的每日,发现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同。
看书,微笑,看书,回家,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唯一的不同是书的内容,除此之外一成不变。
那我为何会感觉如此快乐?至少不只是因为看书。从那些回忆中醒过来,除了留下了这个问题之外,就只剩下了一种感情。怅然若失。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那女孩真的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吗?微笑真的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吗?
一切似乎不言自明。
然而我又不能去改变什么,因为我连她的名字也不知道,严格的说,我们对对方来说,只是陌生人而已,所以无从下手。
这时,一种奇怪的假设——不如说是胡乱猜测——闯进了我的脑海。
有一个身患疾病的女孩,为了抵御病魔所带来的痛苦,每天用室外休养的时间来到公园,进行着寻觅微笑的活动。
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她本来没有期待什么回应,没料到真的有人回应了她。
从那天起,她每日都和对方相视而笑,心灵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然而有一天,病情恶化了,医生开始禁止她外出。
从那时起,她只能默默地坐在病房里,微笑着望向窗外,望着浓荫遮盖的公园,希望自己的目光能够像阳光一样穿过枝叶,以便能看到那个回应自己的人……
我突然觉得这种猜测异常合理,也许在附近的医院找一圈,在某个病房前,透过透明的玻璃,她坐在病床上,正对着我微笑呢?
还是算了吧。
我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这种虚无缥缈的可能性上。
就算我的猜测是真的,那么见到她之后,我要怎么做?
微笑吗?也许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她呢?她真的会如我想象中一样回应我吗?
总而言之,我的身体拒绝行动,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书呆子的懦弱”吧。
那么我只有等待了,等待着她病情好转的一天——如果我的猜测准确的话——等待着她再次出现在对面的长椅上。
五
我开始了另一个活动,和她一样的活动—— 搁下书本,我开始寻觅微笑。
对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微笑,没错,那是她做过的事情,如今我也在做了,不过收获甚少,我开始理解那名寻觅微笑的女孩所经历的过程。
对面长椅上那位读书的女孩少女似乎偶尔会把目光从书本上抬起来,投向我这边,不过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
尽管如此,我不敢回应她,而是装作没注意到她的样子。
安静看书的人很少被打扰,我觉得他们有一种气质,让人感觉难以接近,就像从前的我一样,就像我现在面对的这名少女一样。
不过我最终还是得面对她,有一天,我和她四目相对了。
我想这正是时候,于是我开始从她身上寻觅微笑——明知道希望渺茫,但是那名微笑的少女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那名读书的女孩愣了一下,然后她放下书本,目不转睛地望着我。
接着——
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