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华南师范大学学科历史908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经验
2023华南师范大学学科历史908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经验
一、如何看待考研与专业课
1. 考研是一场总体战
考研是一场考查“智慧和努力”的“全面战”,一方面来说,不是你多努力就能成功,另一方面不是你某一科考多高就意味着成功。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要学会“使巧劲”、“求均衡”。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均衡好每一科的时间,花在某一科的时间不能过久也不能完全忽视。
2. 考研专业课至关重要
考研流传着一句话“真正决定你是否能进入复试大门的是第二天的专业课”,专业课(专硕是两门)总分是300,英语和政治总分是200,两者相差了100分。专业课一道简答或者论述已经10-20分,也就是说你在英语和政治比别人更努力,或许拉开至多10分的距离,但是别一道简答或者论述题就拉回来了,实际上英语和政治都是拉不开太大差距的。但是也绝不能轻视英语和政治,对于我们“卷到起飞”的专硕而言,英语和政治绝不能满足于过国家线。
3. 如何安排各科目时间
我建议将英语和政治归为一科,然后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各一科,然后平均分配到一天之中(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前期(到6月底),可以给英语多一点时间(最多一个时间段),夯实基础,专业课主要是熟悉教材、知识点;后期(7-12)则进入专业课的全面背诵阶段。
二、908的备考
1. 均衡好时间
908作为我们的一门专业课,对考研成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复习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333是一门相对比较新的课程(量很大),所以不免比熟悉的专业课更容易吸引同学的注意,因而全身心投入333;另一种是对908备考毫无方向,市面上针对333的课程多而针对908的课程少,所以很多学生在难以把握方向的情况下容易偏向333,从而忽视908。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我认为都是不正确
2. 把握出题规律
任何一个学校出题都有自己偏好,同学们如果自己分析过2011-2022年的真题便会明白学校出题的规律,比如:考频集中在晚清—民国史部分,共和国史最多就是一道简答一道名词,所以重心必须放在晚清—民国史,共和国史简单处理。
晚清—民国史部分的重点:
(1)列强历次侵华的背景、过程、结果与影响(尤其是条约),也会考查近代英、美、日、苏与近代中国的外交
(2)太平天国政治、经济、思想
(3)清政府组织的历次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评价、失败原因分析)
(4)辛亥革命与临时国民政府的建立:这部分一直是高频考点,但凡涉及到孙中山的都需要多加注意,这是他们老师的研究内容
(5)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全部内容
(6)国共的两次合作、分分合合的原因、结果、影响
(7)抗日战争(论述题最高频考点):国共关系、国共两党各自贡献(正面和背后战场)、抗日战争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及其变化(原因)、南京国民政府为抗日做的准备
(8)战后:国共两党地位变化、国民党统治地位危机的原因及表现、中间力量的成果。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分析考点,学会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我2022年上岸华师的师姐送了我一套暨苒德的资料,我觉得还是比较不错的。我利用这本书摸清楚华师的出题点,以及复习了重点考点,背好真题答案。这本书对我七八月复习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有用的,因为长孙博的书打乱了顺序,所以我借助了笔记重新梳理了基础知识。
三、关于今年新题型的应对
1.永远都不要忽视基础知识。
很多人很担心新题型怎么应对,所以拼命准备新题型,然后忽视了基础题。我觉得这是本末倒置了,任何题型都是基础题的变形,尤其是我们的列举题,实际上是名词解释的综合而已,备考期间需要把所有相似名词解释集合起来做有意识归纳。
2.关于一些史学理论和史学动态的题目。
这是很多同学担忧的。我可以理解同学们的担忧,15、19、23年都考过一道论述题,可以说大部分人都答的不太好的,而且不是每一年都考,所以你不需要太担心。只需要做好一定积累,但也要做好思想准备,这些东西浩如烟海,本就不可能都吸收完,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了解,考场上遇到不会的,就要综合运用所学,注意答题规范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