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山东省的各种鸣虫(上)
把本人知道的山东的鸣虫记录在这篇文章中,记录其栖息环境与生活习性,过于小众没有名气的种不记录,过于相似,而且并不突出的种不记录。话不多说,开始正文。 1.中国斗蟋 Velarifictorus micado 阳历7月20日以后开始出现,八月开始数量大量增多,鸣叫时喜欢找结构处,探出半个身子鸣叫,白天多藏匿于洞穴,枯树叶,石头等地,有趋光性,夜晚部分个体会走向路灯下。在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和一些钢筋混凝土遍布的地区每年仍然会有此种,其适应能力可见一斑。饲养和赏玩本种为中国鸣虫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2.大馆头蟋Loxoblemmus doenitzistein 永远不讨喜的蟋蟀。最早出现时间比中国斗蟋略早,在七月末叫声已经形成规模,在城市绿化带数量和中国斗蟋差不多,而在野地馆头蟋的数量会更多。此种的若虫和雌性头上的形状并不明显,只有成年雄性才有标准的大棺材头。在部分地区,有这种蟋蟀不吉利的说法。
3. 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us 长相非常类似中国斗蟋,数量比中国斗蟋略少,叫声更加轻柔,区别方法为长颚斗蟋有非常长的上颚,和中国斗蟋一对比就可以分辨。和中国斗蟋没有生殖隔离,据说白虫的培养需要此种和中国斗蟋杂交选育。每年和中国斗蟋同时出现。
4.长翅姬蟋
Svercacheta siamensis
始见时间我并没有留意过,叫声为滋滋滋的电音,对于这个种没有什么可说的我的了解也比较少,希望有人在评论区补充。字体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了。
5.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最经典的鸣虫之一,有鸣虫之王的美誉,每年七月末始见,在野地中有相当数量喜欢在草堆底下鸣叫,此种成体之后飞翅不会脱落,有一定飞行能力,在夜晚雌性更容易被灯光吸引。饲养和赏玩本种是我国名虫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市场上已经人工培育出锻子青,冰糖紫等品种。
6.钟蟋Meloimorpha japonica 原名日本钟蟋,鉴于我对日本的憎恨,本文中一切出现日本的昆虫名都用其他词代替。每年7月20日始见,8月10日后到达数量巅峰,常有数十只争相鸣叫。在小区内经常栖息于小龙柏丛中,十分难采集。在数量较多的野地可以循着边缘的灯光寻找,经常能找到因为趋光而跑出草丛的个体。白天多躲藏在烂木堆里。顺便说一句这种爱吃屎,野生的个体很不干净。
7.罗根扩胸蟋/周氏扩胸蟋Cacoplistes (Laminogryllus) rogenhoferi(疑) 此种在山东的分布并不确定,同城一位养玩鸣虫的虫友说他在钓鱼时发现了本种的叫声,和电报蛉一模一样,鉴于他赏玩过不少鸣虫,说的话有一定可信度。 本种在山东的分布存疑,如果为真则有可能是绿化植物的意外引进,能否在山东形成稳定野外种群,还看后日,希望各位山东虫友多多探索野外资源,如有发现请一定告知笔者
8.青树蟋Oecanthus euryelytra 俗名青竹蛉,在山东一年两代第一代6月20日后始见,第二代8月15日后始见。在城市绿化带中喜欢栖息于灌木上,在野地喜欢一些较高的野草。鸣叫时身体呈斜角。有褐色,绿色两种体色。绿色个体年老后会转为褐色。本种也是受中国人喜爱的经典鸣虫。
9.长瓣树蟋Oecanthus longicauda(疑) 据描述,长瓣为在中国分布最广的树蟋从南到北各省均有分布,而本人在山东从未见过。贴吧有人猜测可能是数量极少目前没有被发现。希望各位山东虫友多多探索野外资源。如有发现,一定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