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造谣中国士兵“越线”被扣,忘了加勒万河谷的教训?

文/行走斯图卡
美国的内部危机已经火烧眉毛,但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攻讦依旧没有停止;围绕着债务上限问题,国会议员们已经吵得昏天黑地。眼看着“大限将至”,虽然共和党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松了口,但是最终协议能否达成还不得而知,而美军在
印媒造谣中国士兵“越线”被扣,忘了加勒万河谷的教训?
原创2021-10-10 06:52·火星方阵

文/行走斯图卡
中印边境紧张局势,从2020年持续至今依旧还留着一个小尾巴;两国目前仍寻求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只不过中国对谈判坦荡荡、印度则长戚戚,时不时想搞点小动作。
据媒体披露,中印第13次军长级边境问题谈判正在进行,但在谈判前印度方面千方百计想给自己增加筹码,又弄出了一系列外交事件。据环球时报10月9日报道称,近日一些印度大肆渲染所谓“解放军越线被印度扣押”事件,对此解放军消息人士透露,9月28日,中国边防部队按计划在中印边境中方一侧的东章地区进行例行巡逻,中途遭遇印度方面的无理阻拦;我军官兵坚决予以反制,在完成巡逻任务后返回营地。
消息人士还严厉印度媒体的无良炒作,这次事件是印方蓄意挑衅在先、歪曲抹黑在后,属于严重违反协议协定的行为,责任完全在印方,并且警告印方“严格管控和约束一线部队,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这段时间以来,印度给自己增加筹码的方式,还不止主动挑事并让媒体出面胡说八道;前不久,印度宣布重组军队,设立专门针对中国的军区,将刚到货的K-9自行火炮、阵风战斗机和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靠前部署到中印边境附近。
印度交通部长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又继续煽动民众的“反华民粹主义情绪”,要求美国特斯拉不要在印度销售“中国制造”,如果想拥有印度市场就必须在印度设厂;除此之外,印度媒体还大肆渲染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近期对印度的访问,这位美国高官在印度表示“已经准备好与中国进行激烈竞争”,其实印度外长苏杰生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早在4个月前,苏杰生就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时表示,“印度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在印太周边地区展开竞争,这不是什么问题”;这次谢尔曼在印度说类似的话,一些印媒立刻展开联想,纷纷将话题对准了中国。
印度这些小动作完全是不自信的表现。如果印度人在边境占据了上风,又何须借助外力来营造谈判筹码呢?就在10月9日这天,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此前未曾公开过的两张中印边境冲突的画面:一张是一大群印度士兵鼻青脸肿,正在被解放军夹道押送,看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就知道身份一定是俘虏;另一张是解放军士兵在分界线附近向印度移交部分缴获的印度武器装备,那些摆放在地上的印制“英萨斯”步枪,就是印度军队入侵中国并遭迎头痛击的证据!
这些画面的出现,再一次痛击了去年至今印度媒体编造的谎言。无需更多说明,印度的狼狈全都在画面上,联想到印度政要们种种言论,那真是“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
说真的,我们不像美国那样喜欢在弱者身上找成就感,能将对手揍得满地找牙、抱头鼠窜,因为我们是威武之师;揍完后给俘虏包扎伤口、还交还武器,因为我们是文明之师;获胜后还愿意跟对手讲道理,因为我们是和平之师!痛殴入侵者是子弟兵们的本职工作,下手越狠越说明我们给了对手应有的“礼貌”;我们今天放出这些照片,不是为了嘲讽印度,而是为了提醒印度: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2020年6月15日在加勒万河谷牺牲的陈红军、肖思远、王焯冉、陈祥榕四位烈士,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儿郎,也是印度欠我们一笔还没有偿还的血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每一寸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誓死捍卫!印度想要继续搞“前进政策”,妄图蚕食我们的国土,那就记住:现在我们是用棍棒揍,倘若新德里有些人依旧执迷不悟,将路走窄了,那我们就要请大炮发言了!
这个时候恰到好处地站了出来。
据海外网10月7日报道称,美国防长奥斯汀日前表示,军方可能无法按时支付其服役人员和军事承包商的薪饷,拖欠债务将削弱国家安全所依赖的经济实力。奥斯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没有能力或权力确保该国现役和退役军人、承包商能够按时或全额获得薪饷,240万退伍军人和40万承包商的福利也将面临风险,为军队提供服务的企业也将难以及时获得货款。
军队欠饷,这可是大事,还是发生在倚仗军队到处抢劫、捍卫石油美元地位的美国身上,这恐怕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再愚钝的人都知道,拖欠谁的工资都不能拖欠军队的工资,从古到今因为没有军饷而发生的兵变,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奥斯汀这么说,很可能就是在吓唬国会山里面的那些大老爷,仿佛在说“赶紧打钱,否则下次冲进去的就不是红脖子,而是大头兵了!”
对于我们吃瓜群众来说,倒是不介意国会山跟五角大楼莽到底,毕竟这两年的美国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咱不嫌瓜大。但是对国会一肚子意见的,不止五角大楼和白宫,还有美国的企业集团;据香港《南华早报》10月6日报道,一位美国科技企业的高管表示,国会正是拜登政府重新调整对华关系的主要障碍。
报道称,美国释放华为高管孟晚舟女士后,美国企业就对这个消息感到振奋,认为这将成为中美进一步改善关系,恢复正常商贸往来的契机;但是不少共和党议员却在怒喷拜登“向中国投降”,质疑拜登政府“是否有能力继续制裁华为、是否有能力领导美国赢得对中国的大国竞争”。
报道提到,“国会的气氛对中国和华为来说很糟糕”,随着2022年中期大选的临近,不少议员为了席位大打中国牌。路透社也分析认为,目前民主党在参众两院的优势微乎其微,共和党可以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竭其所能破坏民主党的政策,阻止拜登任何关键性的政策变化,而这种情况可能要持续到中期选举之后。
拜登政府这些天来连续释放出降低对抗调门的信号,在联合国大厅喊出“不寻求新冷战”、五角大楼喊出“不寻求与中国的战争”、贸易谈判代表喊出“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话说得很好听,但是行动上却寥寥无几,国会显然是一座大山。
中美之间的关税与反关税、遏制与反遏制、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持续数年、态势越斗越明朗,中国依旧保持着经济韧性和内部稳定性,美国反而给人风雨飘零、多事之秋的感觉,时间站在中国这边,我们当然不急,然而美国到了明年中期大选时到底要承受多少损失呢?
敌在国会山,当然拜登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作为“第四罗马”的晚辈,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学习的榜样嘛,比如当年凯撒率领13军团跨过卢比孔河,巧了,华盛顿特区也有一条波托马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