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笔】对颜氏阿开等的爱恨一肩挑

2023-04-10 10:04 作者:魔怔的阿Q  | 我要投稿

首先 感谢你能接受我吐苦水,我是个傻瓜。


      A、说到盐开水,笔者第一反应是要给颜氏阿开为首的“三侠”和读者们打生理盐水——说的是三位要给《画书大王》(等)没结局的三篇来个结尾,毕竟读者很多已经奔四甚至……


      “三侠闯京都”,郑旭升在《超速风暴》上的连载,极其恶搞的把哥三儿的处境描写的很怪,笑中有泪,配合陈翔的《亲亲小鸡仔》等短篇回忆,可以想象一下,紫色年代初那个“漫画杂志基本等于同人志”的时代,大陆地区连环漫画圈子里的苦中作乐。

      《小山日记》连载时,陈小山离开城市,而现实中,陈翔和颜开离开家乡到京城,辗转于几家出版社,除了梦想,似乎也是“当时年少”在鼓励着自己,但正如“混沌”的含义,那时的种种混乱,现在的读者可能不好理解——

  没有因特网、没有现代软件,漫画杂志编辑兼职记者,很多采访、发稿靠邮递、传真,对作者而言,不仅仅面对采集素材的困难,还有,很多作者实际上是参加新人比赛的选手,期待能在杂志上看到自己的稿子被选中(举个例子,《画书大王》上发表超短篇的肖文津,在《儿童漫画》上连载四格《V星小子》,画《小山日记》的陈翔,在《儿童漫画》上连载《阿猫阿鼠》)——而那个时候的12-16岁读者为主的漫画杂志本身能活多久都是个问题——

 《画书大王》《少年漫画》、《漫画原子弹》等,都没维持很长时间,就连准备出满三十六期的《超速风暴》,市面上也凑不到两位数的不同期。

      所以,相对而言,颜氏阿开居然能把《雪椰》凑到八本,那个时候,真的很对得起读者了——但,不表明我没有怨念余下部分的中止。

      B、 《小山日记》与《雪椰》、《我们的鸦片战争》等,在那个“短暂的春天”(这个比方学自历史)里,代表了一种试图画出自己风格却又受限的起步者的实践——“天堂路上满是各种石头,匍匐前进”。

      尽管笔者一直想用文学批评的法子来正式赏鉴漫画作品——事实上也确实需要这么端正姿态的对待动漫和轻小说——奈何那个时代,《人民文学》和《漫画世界》,你能相提并论简直是天房夜谭,何况笔者自己才疏学浅,只好装腔作势一番。


      你要说颜氏阿开等没有致敬,那时候自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是《雪椰》也总有别的影子,但好在这里不是仿制,颜氏阿开是有自己的战略构想的,奈何现实中的灵感不是硬想便有的。

      现从我对《雪椰》的看法来聊聊。

      与《小山日记》有《阿拉蕾》式样的世外桃源不同,《雪椰》干脆来个超时空转换——而且一开篇,那个衣帽上snake的仿佛简易版JOJO片场来的快递员与邹源的画风迥异——便已经告诉我们,邹源的世界既是现实的,又是虚幻的——有什么仿佛在连接着几个维次的几个世界。

     紫发、白色连衣裙(想到那时候谁的打扮了?),雪椰出场若不考虑水晶柜子这个超时空载体(第三本提到的)因素,我能说这是类似法老木乃伊金棺——仿照外星来客冬眠系统而来——后来感觉还真差不多。

     邹源没多久便叫出了“大丈夫能屈能伸”——这里是原作者自己的心声,尤其是当年他与陈翔等在电饭锅坏了的时候,想办法凑过饭的时候;

     呃,抱歉,说偏了,尽管邹源的家乡细节明显的有那个时候的痕迹,但想到那并不冷的冬天的因素,颜氏阿开明显的不是刻画京城,也不是深圳,尽量造出一个“地上”地方来,与摩达等所在的想象的核冬天之后的“地下”城做了比照。

    《正大剧场》曾有过“侠胆雄狮”,地上地下两个世界,文森特和凯瑟琳在里面是串联人物,邹源和雪椰也类似,但是时空上的连接——个人认为,这个设定实际上是为可能的悲剧作了伏笔——

    未来的邹源成了叔叔,游走在维护时空稳定的路上,起因应该是雪椰——看看第八本,颜氏阿开明显的想用红楼梦“草蛇灰线”、“终结者”里的父亲来源于未来世界之类的卖个关子,在第一本里把校园生活等做个伪装,给后来的脑洞大开做准备——注意,1994邹源出场的时候,玩老式游戏机被K.O,而故事里2014的邹源便有了实际上时空行走的能力……


     提及一点,在那个时候,所谓穿越剧较少,读者好新鲜的、尤其是颜开想要在尽量避免出现矛盾甚至悖论的前提下构建一个世界(暂时不考虑机器猫那种时空转换),潜在的头脑风暴不会少,且很下了一番功夫,这可能是影响后来情节展开的一个因素,所以,搁置多年之后,如今的颜氏阿开没有轻易补完,也许是怕细节上出岔子,毁了全篇。


     《雪椰》作为漫画作品,当初的读者(包括笔者)往往开始是被人设吸引,其次是注意到背景故事,再次是考虑到假如自己处在那个环境里,会怎么做?

     恰是人类三大疑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

     老版本书里,颜开提到自己的“门罗大冒险”、“摩达那个替补”之类的,在那个时候,原作者还显年轻,对整体把握的力度尚不足,框架结构成了,添加肌肉之类的时候,便发现了需要整理的什么——不仅仅是将杂志连载的修正以适应单行本需要(举例子,第一本“斗士对弈”的结尾邹源疑惑“没刮着?”改为了雪椰想起了诺亚、还有什么恐怖的而怔住),也是为了全篇的完成度而努力。

     可笔者发觉,颜氏阿开可能与《红楼梦》创作者一样遇到了瓶颈,那就是开始构思的回数框架下,除了要改写的,很多部分或者超了,或者短了——于是,想调整计划,适当改变叙述速度,由此,5本之后,力量使用上有所变化,雪椰身为灵人类的身份表述上,稍显生硬,女主虽不是花瓶,但在人物性格等各方面没有完全“撑起来”——立体化表现得不很足,可惜,这最后一回主要表述摩达、灯泡门罗等方面,雪椰的照应方面没有补完……当然,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况外加原作者的生活因素,使得故事不得不中止。

     C、人物浅析。(一家之言,主观看法,请读者小心)

     有当年的读者一看到雪椰的白衣紫发便想到“圣斗士”里的女神,当然,这里的巧合没有影响到故事情节,因为人物性格等差别明显,但原作者明显的是想借此“女神”来暗示着这个故事不简单,且私下觉得邹源2014会如“圣斗士”(剩斗士?)以半生来维护什么。


     邹源这个家伙“一见(雪椰)误终生”,与假宝玉一般看似中心,实际上是串起来其它事情的,若是把他当作主人公,某种意义上讲既是七个小矮人之首(1994),又是王子(2014)更是读者-作者的部分人格投入,“倘若是黄粱一梦,那么,哪个少年没做过中二梦?”

     雪椰则一方面是黛玉、宝钗合一,与宝玉一起形成镜像,串联起未来世界,公主?女神?恐怕更多的是读者心中追求的那种“美”的化身,“画中仙”一般(想想《济公游记-醉官图》里的完美象征),却也意味着不确定的命运。现实若是太残酷,则失望愈快。

     摩达实际上是“另一个邹源自己”的存在, 若是从邹源1994看来,摩达实际上是成长起来的自己,特殊环境下的不知所终的真宝玉,像《爆裂鼓手》里被魔鬼般的教练训练的鼓手主人公。生活实际上是个丛林,大浪淘沙,最幸运的邹源类似四月一日君寻、最适应环境的摩达类似于真狼,一旦照镜子,会发现自己在彼此的深渊中——走向邹源2014那个未知的命运……

     至于梭伦,以贤者之名,加之于恶故事里的之上者,折磨力所在。

     

     故事倘若有个结局,也许是这样——

     诺亚等从其他灵人类那里收养了一个紫发的女孩,如瓦尔基里一样的潜在存在……在超时空的讯息交流里,邹源成长起来后,无意中想起了什么,“白得像雪?纯若椰蓉——就叫阿雪吧?”

     恰如古埃及神话,赋予名字便获得了生命——雪椰——一切从此开始了……


【随笔】对颜氏阿开等的爱恨一肩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