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底线:见微知著,合理与违法之间,才是人性的“照妖镜”

2022-09-21 11:04 作者:roybankds  | 我要投稿

一口气看了八集的《底线》,丝毫没有煎熬的感觉,不知不觉间就刷完了,应该说是一部挺不错的剧。

或许有人会说了,法官的戏有什么可看的,根据证据判案而已,顶多蹭一下真实案例的热度而已。平心而论,表面上的确如此,但凡事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见微知著。

关于计价器的知识点

在正式切入剧情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知识点,与出租车有关。众所周知,出租车上安装了计价器,以此来计算乘客需要支付的费用。至于计价器的工作原理,一部分老式型号是根据车轮转动的圈数,圈数越多费用越高。于是有些司机为了多赚钱,会刻意使用尺寸稍小一点的车轮,等于在无形中增加了车轮的圈数,这样每次都可以多收乘客几元钱。

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合理与违法之间”,合理是肯定不合理,但又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一次几元钱,那么十次、百次、千次……一旦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必然会从量变转换为质变。

“辱母案”

例如《底线》中的“辱母案”,单纯从被告在案发现场的举动来看,认定其故意伤害并非毫无根据。毕竟死者的辱母行为已经停止了二十分钟,并且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被告此时出手致人伤亡明显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畴。

但要是把时间线再往前延伸两年,原告方对被告母子所施加的精神压迫感,极有可能给被告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做出不符合法理的过激行为。人不是精密的仪器,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能够保持绝对的理智。

换而言之,恰恰是原告方的不合理讨债行为,催化了这起案件的发生,但不合理的讨债行为偏偏又不违法或者很难被认定为违法的行为。从而导致不合理的讨债行为反复上演,结果就是从量变升级到了质变,发展成了命案!

弱者的无助感

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人总是喜欢取笑别人,甚至隐隐有人格侮辱的趋势,以此为消遣。遭到取笑的人选择沉默,取笑者则愈发肆无忌惮,遭到取笑的人要是出言反驳,取笑者多半会变本加厉。这个时候遭到取笑的人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可是对方没有违法。要是使用暴力的话,违法者就是自己了,不由自主会有一种无助感。

这就是人性,有些人的确奉公守法,但却热衷于踩在“合理与违法之间”,将相对弱势者逼入墙角。对于弱势者而言,合理的反抗是收效甚微,万一反抗过度便是违法,立马从有理变成了没理。

例如“骚扰案”,重点不在于“摸背”是否构成骚扰,而是被告之前的一系列行为。可是碍于原告所在公司的大环境以及社会的舆论,原告很难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即便官司赢了,也有可能丢掉工作。何况仅仅是“摸背”,在没有其他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恐怕也很难给被告定罪。

结语

综上所述,《底线》的剧情正是围绕着各种卡在“合理与违法之间”的案件而展开,有的实现了突破,比方说“辱母案”、“主播猝死案”。有的依旧不尽如人意,“骚扰案”就是例子,只能寄希望于后来者的大智慧了。

一言以蔽之,法律不是万能的,“合理与违法之间”恰好是尚待开垦之地,大多数时候只能依靠调解。同时“合理与违法之间”也是人性的“照妖镜”,即便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也可以看到人性的丑与恶!

个人观点吧,不喜勿喷。


底线:见微知著,合理与违法之间,才是人性的“照妖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