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杨森传》之一:为什么和她在一起
《杨森传》更完了,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也答应大家会逐步用视频公开解答这些有关作品的疑问。
今天第一个解答视频,就回答一下一个最高概率的问题——很多人没看懂为什么十多年以后杨森选择了跟罗晓丹在一起。有的人说杨森这不犯贱吗,面对庞雪的时候表示自己坚决不从,但是十多年后为什么看到晓丹一个人生活的时候马上就从了呢?之前好像俩人也没什么感情基础啊,觉得他俩在一起的结果有些突兀。
在正式回答问题之前,我抛出一个小线索先,可能有人听了以后就比较好懂了,那就是——杨森和晓丹其实一直都没领证。如果根据这个事实往回反推,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在杨森和晓丹的心里,还是默认晓丹和赵男是一对的,他们其实保留的是对赵男这份感情的尊重。那么人既然已经没了,晓丹一个人又很辛苦又要带孩子,女性在一线城市的生存又是很不易的,所以也就接纳杨森补了这个缺,杨森首先是一个有被动收入的人,生存不成问题,而且无论是文化课方面还是体育锻炼方面还是生存本领方面,其实都会是一个好父亲,因为杨森本身就是一个原声家庭父爱严重缺失的人,这种缺憾也会让杨森内心涌起父爱,去接手培养赵男的后代,这个是表层的一个源动力。
那么再说上层建筑。很多人说杨森和晓丹没有感情起初啊,但如果看得足够细的话,其实是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的。这里面有几个要素其实决定了两个人的感情基础,其一就是杨森跟赵男一直感情都很好,虽然对于杨森的那个层次来讲,其实可以不去理睬赵男,譬如方世千眼里,赵男就是个智障,而且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了对吧。对于跟方世千很类似的人,杨森对赵男一直都是很好的,物理类聚人以群分,赵男喜欢的人,杨森也不会排斥,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其实相对于赵男来说,杨森和晓丹才是一类人,首先晓丹绝不是这片土地上通常意义上的女性,这点在两方面能体现出来:
一是开学就敢主动去追求、示爱、公开求爱自己喜欢的对象,完全不顾周围人的眼光,敢作敢当;
二就是罗晓丹敢于参加毕业实验的竞选,她是一个目的性很强、功利性很强、投机心理也很强的女性,她是典型的事业型女性,内心有着强烈的欲望,现实中也有很强的执行力,但凡想到,一定会做到。这点跟杨森来说是很接近的,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讲,反倒显得赵男是个局外人了,赵男跟晓丹相比反倒更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不抛头露面,没有目的性极强的欲望,逆来顺受,不来的也不强求,永远做一个贤内助,赵男能做到做好的,只是方方面面去支持别人,但从来不会站在第一线。
善于站在第一线的是杨森和晓丹这种人,所以他俩才是一类人,这是他们走到一起的一个性格基础,精神上是门当户对的。
在性格基础之上,他俩也是有感情基础的,具体表现在晓丹先是高概率地出现在402寝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这个基础往往就越深,这个不难理解;
其次就是,有没有注意到,在罗晓丹进行上任竞选的前一夜,杨森彻夜帮晓丹改演讲稿的时候,赵男在干嘛?在上铺呼呼睡大觉,能在精神和行动上真正去帮晓丹的也只有杨森,再就是那天晚上,晓丹说过一句可以视为是很暧昧的一句话,叫做“我该怎么感谢你呢”,杨森的回答是:现在谈感谢为时过早。
把自己带入到那个场景当中去,你体会体会,他俩那个时候有没有一种互相欣赏、惺惺相惜的东西呢?人都是在关键时刻见真情、患难时刻见真情的,而且晓丹晕倒以后有个细节,是赵男和杨森两人一起把晓丹送到医院去的,杨森还没忘通过大舅的人脉叮嘱一下医院的人要对外保守秘密,你说这是友情也好,说这是战友情也对,说是再高级一层的什么情感也在理,而这一切晓丹都是心里有数的,她很清楚最需要人的时候,谁在旁边真正起到了作用。
抖音评论区还有一个声音说,会不会是之前杨森没东西,是碍于兄弟情面,所以才没对罗晓丹袒露真情的?这个我不敢苟同,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年轻人20岁的时候的感情基础其实更多是荷尔蒙的作用,但奔四的时候,荷尔蒙的力量远远不会像20岁的时候那样占上风,可能虎狼之年虽然无法完全排出荷尔蒙的力量。
但对于杨森晓丹这样的人来说,在奔四的时候更多是在面对现实、权衡利弊,他们在20岁的时候就很懂得互相利用、护卫人脉来达到目的,何况奔四的年龄对吧,在彼此都不在年轻、也没有那么多冲动、而且面对家里只有一个女人还带着一个孩子的现实问题之下,彼此是有足够的利弊权衡最终决定在一起的,而他俩到现在都没领证,也说明了这点——他们俩的结合其实更多是交易、是生意、是买卖,而不是爱情。
其实杨森和晓丹的关系怎么看都是友情、战友情,他俩之间自始至终20年来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男女之情,20年前就是互相肯定、互相欣赏、互相利用、互相成全;20年后还是如此,都是基于现实需要做出的决定。虽然经历了干柴烈火的一夜,但干柴烈火并不是本质上的源动力,源动力是两个人互相需要。
基于对赵男的关系,杨森肯定会觉得赵男的孩子狠可怜,赵男的媳妇又不是外人;对于晓丹来说,杨森明显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存在,在内心的男人列表里肯定是靠前的,一个又有头脑、又有财力、又有体力,又知根知底的老熟人,经过一夜试婚之后又得到了肯定,于是就在一起了,这其实是一种横跨了20年的水到渠成,而不是天降甘霖。这种婚姻的结合恰恰是经历了人品、时间的历练和认可的,是一种更为成熟的结合方式。
我的视频里经常说,婚姻就是生意,要不然签合同干嘛;像杨森和晓丹40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切,恰恰是一种成熟生意的体现。赵男和晓丹的生意其实源动力非常1.0,非常简单,就是互相吸引;但杨森和晓丹来讲,他们在一起的源动力是彼此需要、彼此肯定,这是一种2.0层面的东西。
再就是一定不要忘了杨森是怎样一个人——杨森是个非常非常懂得经营的人,这个经营不仅限于钱,他始终都是把自己放在利益最前面的。要看懂杨森的做法,首先你要牢记他是个男性思维;其次是道家思维,最后是生意人思维。
男性思维,是他很需要一个女人,一个家庭,这点跟马书生完全不同,马书生是一个道骨仙风的人,鄙视世俗里很多东西,但杨森恰恰相反,他很愿意接纳世俗里的很多东西,譬如说钱和权,会挣钱,在每学期期末就体现出来了;想要权,在纪检组组长和做黑衣人的层面也体现出来了,而喜欢钱和权的特质,恰恰是他两个舅舅长期浸染出来的:
二舅是生意人,爱钱,杨森的成长就是二舅用钱砸出来的;大舅是体制内的,有权,而且深谙权力之道,否则杨森也不会在学生时代就懂得运筹帷幄诸如纪检组、学生会和老师之间的那些事,大舅二舅在杨森的十多年生活里,都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教给杨森了,这一点是马书生不具备的,所以虽然是修道出身的,黄老爷子给了杨森很多世俗之外的素质,但杨森在世俗之内的素质其实一点都不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一阴一阳之谓道。
再就是,两个人的心理性别。有没有发现,罗晓丹虽然生理上是女性,但其实心理上是个如假包换的男性角色,如果晓丹是个拉拉的话,那一定是个铁T没跑了。而逆来顺受的赵男虽然表面五大三粗虎背熊腰,但其实是个女性心理。可杨森也是男性心理,攻击性、占有欲很露骨,所以杨森和晓丹的结合,看似是异性恋,但其实是通讯录。
那么这种通讯录的心理哪里来的,不用我点名了吧?恰恰是杨森十多年的原生家庭,他两个舅舅无形之中影响出来的。可即便如此,杨森的生理特征仍然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男性,不像马书生,马书生是无性人。
再就是职场心理层面,杨森是个创业者心理,很懂得自己要什么就要自己去赚,而不是等着别人赐予,所以他能40岁就财务自由提前退休,杨森从来就不是打工人心理;马书生虽然退休比杨森早,金钱的课程上可能不缺,但那是后天的,而且书生也不像杨森那么懂得玩弄权柄,他只不过一直都是方世千的手下,后来又是杨森的手下,给方世千干脏活儿、给黑衣人打下手,成了方世千二号和黑衣人二号,但无论如何,马书生在学生时代都是个打工者角色、而非创业者角色。
但罗晓丹,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个如假包换的创业者角色,无论是自己的爱情还是自己的事业,晓丹都是自己命运的发起人、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在晓丹的面前,杨森反倒是给晓丹打工的、是晓丹的幕僚长。
这么一看,是不是就觉得杨森和晓丹特别特别像了啊?所以在一起也就是时间问题。
所以有点理解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绕了一大圈后来又在一起了吧?就是阅人无数、历尽千帆之后,才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如此的醒目、如此的无法逃避,当荷尔蒙和年轻的冲动都不再成为底噪杂音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才会更加清晰,成年人的结合、成熟的人的结合往往是利益,而非年轻的喜欢和冲动。
故而,当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某一个人的选择你无法理解的时候,那么很大程度上你要肯定一点,就是你么有了解到这个人完整的成长路线,你不知道这个人内心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他是怎么走过来的;再就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因为A、所以B这种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选择题,他做出的选择更是一种往复交叉的、立体的、多维度的、千丝万缕的因果大网,这面大网,但凡少了一根线,都织不成;但凡你少看到了一根线,这个网都是不全的。
经过这么一解读,杨森和晓丹的结果就不是很意外了对吧?这才是看一部作品、一个故事应有的打开方式:立体交叉、循环往复、因缘业果。
那么下一个解读视频,要讲的也是大家高概率关注的问题,就是这几个主要角色为什么20年后差别那么大,其中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起跑线、出发点,也就是原生家庭的问题。看懂了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也就看懂了为什么20年后他们会各自活成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