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让我想到要写作这本书的人,是故英皇御准中国香港赛马会[1]董事会主席韦彼得[2],他曾在1974年至1981年期间担任该职位。他指出尽管近些年香港赛马界在体坛负有盛名,可时至今日却很少有人意识到香港的赛马传统是根植于近两百年的赛马史中的,这样的赛马史存在于澳门、存在于香港,也自然在存在于中国自身当中。
中国赛马业的草创期横贯该国历史中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对很多国度而言,他们的赛马社群不常陷入这般回想起来令人讶异的境况当中。
纵然如此,中国赛马业得以幸存,他们已做好了准备去应付那些“小麻烦”,像是重炮部队和制造大屠杀的凶手们。比赛不止一次在战争的阴翳之下举办。似乎没人在意这些事,尤其是在这些赛事中出席的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
那是外行的比赛。百万富翁们骑着他们自己的马匹,或者观看他们的孩子在场上为他们比赛。其经济规模,在业余比赛的历史中无与伦比。在这个方面,中国赛马业离业余相当遥远,在骑术方面亦然,他们的骑术是最高水准的。
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便以其高水准的体育精神与专业知识加入了国际赛马竞争当中。在中国俱乐部里,欧洲骑师为中国马主出战、中国骑师则为欧洲马主参赛。看起来不可逾越的屏障也消失不见。
因而,这正是赛马历史当中不同寻常的一章,中国的赛马史值得在他步入凐灭之前为人所保存。
于1984年,英皇御准中国香港赛马会为纪念其成立百年,正式委托笔者写作《中国赛马》一书。
注释:
[1]英皇御准中国香港赛马会(The Roayl Hong Kong Jockey Club)是现在的香港赛马会的前身,存在于1960年至1997年。
[2]彼得•戈登•威廉姆斯(Peter Gordon Williams,1920年1月23日-1982年10月14日),英国商人和运动员,曾是剑击选手,后来成为著名的板球运动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于英属印度陆军。之后历任英之杰集团主席、香港总商会主席、香港电灯公司主席、汇丰银行副主席等职。1972年任香港立法局议员。1974年至1981年出任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主席,任内兴建沙田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