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忆故人今总老”,聊聊《中国奇谭·小满》
小满则盈,大满则缺
“小满者,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直译过来就是在这个节气里,万物得以初步饱满,正是从成长到成熟的懵懂阶段。

导演以节气来命名这集,讲的也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叫做“小满”的孩子跟伙伴在河里玩水时,被一只大鲶鱼所惊吓。而随着“小满”年龄的成长,看待周围的事物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孩子眼里,普通的鲶鱼成为了水怪,这个世界则是个等他去发掘探索的游乐场。可等他慢慢长大,发现水怪不过是稍大一点的鱼;井中的大船不过是一堆废墟;他捡到的“稀世珍宝”不过是印着画的铜片。虽然他克服了年少的恐惧,但也失去了年少的纯真。

如同我们再也不能捡到根趁手的树枝,就为自己幻想出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披上家里的床单,就能在爸妈不在的下午获得仙女的法力。
最终我们都慢慢地成熟长大,却也都活成了那句古话里的样子——小满则盈,大满则缺。


这种情绪在影片中,则直接表现成主人公走过由“五牛图”、“斗茶图”组成的古画,反映时光的流转和成长的过程。


当主人公看到鱼店里那条记忆中可怕的大鱼被分成三段时,他终于意识到了成长的不可逆,所以才会求着母亲不要买这条鱼的肉。


最终主角“小满”似乎意识到了成长的到来,他去看那座井中的大船,发现不过是一堆废墟。那块记忆中璀璨夺目的鱼牌,也成为了普通的铜片,我们也成长为今天的我们。


这种对于“成长的遗憾”的表达,也体现在全片的音乐中。
动画配乐里使用了唐代的各种乐器,尤其是孩子在幻想中的大船上打闹嬉戏时。整个画面动作和配乐风格试图营造出一种“雅乐”的效果,筚篥、箜篌、尺八,这些我们在唐诗和古籍中才会读到的乐器,奏响了跨越千年的音律。

巧妙的是,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这些乐器,也都正好对应了“小满则盈,大满则缺”的主题。就拿尺八来说,这个乐器的名字来自于它的尺寸。最早的尺八管长度是一尺八寸,所以就直接命名为尺八。它在唐代传入日本,因为是来自天朝上国的乐器,自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日本“宫廷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海对岸的中国来说,随着政权中心的更迭,时代的发展。箫、洞箫、南箫等音域更广,更好掌握的乐器,逐渐代替了尺八的地位。

同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从“吴服”到“和服”,从“鱼脍”到“生鱼片”,从“角抵”到“相扑”,从“点茶”到“抹茶”。甚至象征日本的樱花,在日本的《樱大鉴》里也记载着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英文中“China”是瓷器,而“Japan”是漆器,但漆器却是由中国传入日本。只是因为到了元明时期,漆器的利润空间比不上瓷器。才逐渐“下游产业转移”,成为日本的代表。

正如王安石《渔家傲》里的一句词:“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故事中梦里的小满,接到了水怪还来的球。水怪抽身而去,小满拿到了球,也告别了童年时光。就像童年的纸飞机,再也飞不回你手里。

你在成长中一路向前探索新的世界,变得更强大更成熟。但你偶然回看,也会发现年轻时的“故人”已老。光记得少年时有一起玩的伙伴,记得那份开心与兴奋。那时的伙伴叫什么,你们在哪玩,却都如“邯郸学步”般,早已想不起最初的样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