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于zzr为什么这么有攻击性的一些看法
最近对于zzr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了新的看法和认知所以决定来水一篇,以下观点纯粹图一乐,请勿对号入座。
一 前言
关于zzr为什么攻击碧蓝,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是因为收到虫群势力的引导,但是从目前zzr的火力对象和碰瓷对象来说,我觉得虫群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只能算是为zzr在寻找碧蓝的途中指明了一个方向。真正导致zzr攻击碧蓝的原因还是zzr群体本身对于国产游戏的认知和方舟的认知和自身认知水平有限所
关键词 00后二次元群体 b站 亚文化
二 被忽视的年龄原因
马克思告诉我们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但是关于zzr的问题分析中,总是使用年一游着这种简单的方式进行概括,这种分析方式虽然方便大家快速理解。但是却简单的将zzr划分到年轻人行列中,这一点是不好的。为了更好的分些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两年前,也就是方舟上线的时候2019年。
2019年并非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但方舟的原先预定上线时期201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对于国内二次元手游厂商来说意义重大,这代表着他们的一个重大用户群体高中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便是从2018年9月开始所有的高中都是00年以后出生的人。
这点对于国内二次元群体来说有重大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对于95后二次元来说,小时候是有机会在电视上接触到,日本优秀的二次元文化作品的(是真的优秀作品迪迦 EVA 空我各个都不一般),并且在初中高中大量入坑二次元时,上属于前版权时代,这使得他们还可以和更老的二次元群体接触,这一点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是兼有原教旨日本二次元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二次元思想的。
这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二次元思想,引用相关学者的话,称为“以中心为新边缘”,理解这一句话应该从二次元作为亚文化本身的边缘化特质说起,在日本二次元是远离主流中心的边缘文化,而传入中国之后因为而二次元作为亚文化自身的反叛性质和边缘化性质,导致新的二次元群体会远离老的原教旨主义二次元群体建立起来的中心,将主流文化作为新的边缘,也就是“以中心为新边缘”
这种以中心为新边缘的特性也导致了,他们不屑于所谓的媚宅游戏,因为他们本身的特质就是反叛日式的二次元原教旨的二次元中心,而媚宅的更近一步潜台词便是二次元基因中的软色情
这点可以是说是理解zzr 80%以上行为的基石,因为作为主要组成都是00后的zzr来说,他们身上的以中心为新边缘的思想要比95后强烈更多。
二 错过一整个智能手机游戏时代的zzr
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追溯9年也就是2012年,这对于整个智能手机游戏产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诞生的扩散性百万亚瑟王,标志着以付费单机为主的智能手机游戏市场的前智能手机游戏市场消亡的开始,氪金抽卡游戏崛起的前兆。而在最大的00后成为高中生的2015,几乎所有的付费单机手游就绝迹了,手游至此打上了垃圾氪金抽卡的标签。国内手机市场更是充斥着各类垃圾换皮游戏,各种软色情擦边球游戏也曾层出不穷,目前的国民级手游王者荣耀,还没改名。
了解这一时代背景,是帮助我们去认知zzr眼中的国内游戏市场,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对方舟的极高的评价。
三 属于二次元的平台
再说在真正的主角前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个配角,让我们回到2016年这一年b站开放了大规模注册,我也是这时候开始使用b站的(我比较菜),这一点在当时来看还属于b站为了自身发展而进行的商业化,但是现在来看就在这时国内绝大多数二次元群体,才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流量渠道,国内广大年轻人们,才被真正的联合起来而不是被分散到其他平台中。这一点意义非凡,因为从目前的事实来看zzr大多数都带有b站核心用户属性。从时间线来看绝大多数人应该是先成为b站核心用户在成为zzr的。而b站这个平台对于zzr来说即使大本营,也是扩张的主要战场。同时b站成为二次元主要宣发渠道是这几年的事这也导致,作为很多被拐的前辈游戏,zzr很可能并没有深入了解。
三 方舟本身
对于方舟本身由于本人玩的不多,所以只有从一些浅显和表面的东西上来分析(反正我整篇分析都是云这里在云也无所谓)
方舟在美术上和玩法上给人营造的高级感就不做分析了,还有那些抓住二次元少年少女们的一些被害设定也不说了这里主要分析方舟中非常中国二次元的设定,也就是以边缘为新中心的设定。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以只做一些自己所能认知到比较浅显的东西,用来抛砖引玉(真的会有人看吗?)
首先,也是非常重要的游戏制作者对于玩家在游戏中身份的定位,注意点非常重要,用任天堂的话来说这是林克(link),连接着玩家和游戏,而对于二次元群体来说这不光连接着玩家和游戏,还连接着热爱这游戏的所有玩家,这是这一游戏玩家群体的统一身份和认知,可以说这东西实现了上帝的选民之类的说辞的一部分功能的功能,那就是寻找同类。
回到方舟,在这里还是需要夸一下方舟的制作者们,方舟对于玩家的称呼doctor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称呼了,相比于其他游戏的master、commander、captain来讲,在同样贴合背景与设定的同时,不光有这双关的含义,还更加平民化,减少很多的军事气息,更多出了一丝象牙塔的感觉,可以说是非常符合国内重视教育的环境和高中生的心理了(我上高中的时候也想做一个doctor,但是我现在只想把master水完毕业)
但是上帝的选民这一说辞不光有着寻找同类的功能,还有着区分异类的功能。虽然无论是作为master、commander、captain在游戏中都有着与之对抗的异类,但是在现实中这类称呼很明显是无法用于团结和区分异类,其原因首先是他们在游戏中对抗的基本上都是现实无关的敌人,这是用于团结却分异类实属让人觉得眩晕(太弱智了),所以这类游戏都必须发明别的词来区分异类。
而方舟却有着不同,方舟中的异类虽然也是超现实的类人生物,但是在方舟的游戏中存在着大量的符合高中生认知的zz隐喻,关于方舟游戏中的终极敌人似乎模糊不清,这一切总是更容易让人把游戏与现实相重叠来寻找,这使得作为doctor的这一身份认知相比于其他群体的称呼更容易区分出异类。
当然游戏仅仅只是游戏,doctor这一称呼与宗教称呼相比还是想查甚远,也不是能团结到所有的人(所以他们要发明皇帝的利刃这一新称呼来更好的寻找同类和区分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