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反思

早晨,阳光温暖、和煦,穿透窗户带着夹角洒到边桌,拖着暗且长的尾巴,行走数公分,最后投射在地板上;长期日晒,靠窗处已些许微黄,自然纹路越发清晰可见,还有来回摩擦的痕迹。我们临窗相对而坐,舒适安宁的氛围,把环绕四周的空气渲染的微微有些困意,身体完全塌落在扶手椅内,后背紧紧贴着椅背,精神随着暖流渐渐融化涣散开来。谈话内容摇摆飘浮,忽东忽西;从天气到午餐,也聊到了近况。惬意、悠哉,也许当下环境与过往岁月对比强烈,或许气氛到位,有感而发,勾起了回忆,让他兴趣盎然地说起过往经历;以前迷茫、跳跃,高傲的灵魂和思想不知该往何处安放,似乎整个地球无法找到一个与之匹配的圣洁的地方;对未来也恐慌,曾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生活多年;岁月长河里,历经雨打风霜,渐渐学会接受和妥协,不再浮躁彷徨。发现和认可自己后,才懂得生活的可贵和挑起该有的担当。停顿片刻,他问我怎么看生命事业,我的生命事业是什么。
生命事业,从未认真思考过的话题,应该是梦想工作乐于奋斗终身乐此不疲。我把所有能量汇集大脑,努力思索,缓缓说道:“以前总羡慕他人目标明确,找不到方向等于没有存在感;跟朋友聊起,又不知该把自己归向哪一类,教师?军人?作家?唯一可以选择的好像只有工人或其他。大众观念,工厂上班的称为工人,无奈只能滑向其他;每想到此,倍感失落。后来就鼓励自己,告诉自己一定有的,暂时没发现罢了。我开始找啊,急迫的苦苦寻找,毫无进展,当时意识不到这不是一时半载的事,即使身边人相劝,全当耳旁风,油盐不进。后来,终于有一丝眉目了,已足够让人兴奋、激动,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跃跃欲试。慢慢冷静下来,转念一想,便开始犹豫了;反问自己,确定可以为此奋斗终身吗?未来道路上,是否有十分的执着、坚强和毅力忠诚并紧紧黏附当初的选择。回想生命中的任何事,自有定数,自有因由,自有存在的道理。事物有多面,不止一种选择,每个人只能择其一,不同选择放在一起,才构成了多样性。权衡再三,我选择了普遍保守的一条路,继续手头工作,做一行爱一行,遵守基本的工作道德。当切换到生活模式时,拾起兴趣所在,全当业余爱好来培养。没有谁规定生活必须怎样。放松、轻快的环境,把自己浸入其中,尽情享受,何尝不是一件快事。假设把兴趣化为赖以为生的工具,时有掣肘,顶着环境和生活因素的压力,难以百分百达到预期的幸福高度;所以,因地制宜,本着活在当下的精神信条,选择了兴趣的另一面;也许,随着岁月流逝,斗转星移,已经学会也足以冷静足以坦然的与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消极面共存;而不像当初二者剑拔弩张,势不两立。”
有时,学会与生活的遗憾和不完美和平相处,也是生活的艺术。
这不是孰是孰非的命题,朋友之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两人时而不忘互夸:这样看来,我们都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想一点一滴地变得更好,也热血了一把。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其实,生命事业,何尝不是’成功者’标榜自己的代号,又被大众视角数倍放大了,把它当作往前走的动力,本身是件好事,也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做好平凡工作,也是成功,把你认为不喜欢的工作做成可以为之一直拼搏奋斗的爱好,就是最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