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
贝多芬350、朋克: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

朋克(一种音乐、文化形式)(百度百科):
…朋克:见《贝多芬343~348》…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欧几里得》:小说名…)
…文、化、文化:见《牛顿159》…
(…《牛顿》:小说名…)
…形、式、形式:见《欧几里得13》…
背景特点
…特、点、特点:见《牛顿95》…
…
朋克乐队“性手枪”被誉为“英国朋克革命急先锋”。

紧随其后的还有:碰撞、诅咒、洛克西、亵(xiè)渎神灵等等。
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不大一样,但音乐的特点却同出一辙,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
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
…意、义、意义:见《欧几里得26》…
…生、活、生活:见《伽利略29》…
(…《伽利略》:小说名…)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意识,
…意、识、意识:见《欧几里得142》…
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深入生活各个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类通向未来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事、实、事实:见《欧几里得6、7》…
…目、的、目的:见《欧几里得195》…
朋克音乐家们的创作,往往直指人类的苟且,以挑战一切既成的规则。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规、则、规则:见《牛顿75》…
他们用简单的和弦,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人性的美丑。
…简、单、简单:见《伽利略13》…
…和:见《牛顿35》…
(…《牛顿》:小说名…)
…弦:见《牛顿44》…
…和弦:见《贝多芬109~152》…
…语、言、语言:见《欧几里得160》…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
他们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
…社、会、社会:见《欧几里得163、164》…
他们诅咒战争;
他们生活靡(mǐ)乱,但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颠覆旧有的糜费文化、同时也创造新的糜费。
…糜费(百度汉语):浪费;耗费过多…
…文、化、文化:见《牛顿159》…
总之,同文学上的“垮掉的一代”、美术上的“ 达达主义”一样,他们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 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主义:见《欧几里得10》…
…发、展、发展:见《伽利略21》…
…矛、盾、矛盾:见《欧几里得72》…
…直、接、直接:见《欧几里得34》…
…反、映、反映:见《欧几里得22》…
继而,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
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
鼻子上穿洞挂环;
身上涂满靛(diàn)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你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
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罢了。
如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装扮,那就错了,
用朋克的话来说:“我朋克 所以我朋克,
如果是为了让人认识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装扮得像朋克的话,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
…认、识、认识:见《欧几里得51》…
如今这个社会似乎什么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
假冒警察罚款的;
假冒瞎子要饭的;
当然,也有假冒朋克的。
这些假的朋克们不断的自我标榜为朋克、自诩(xǔ)为斗士,“我只会三个和弦!”
天知道是不是第四个和弦苦练未遂(suì)才这么说的。

其实,他们骨子里不过是比俗人更加虚伪的俗人。
有假装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装俗人的朋克,
前者为满足欲望和虚荣,
后者为了满足内心和精神需要。
朋克的鸡冠头,也称“莫西干头”,源自北美地区的一个印第安部落,
莫西干族人留的发型就是莫西干发型。

““用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话”这至高无上的“信条”,洗礼着每一个朋克爱好者。
请看下集《贝多芬351、最初的“朋克”并没有内在内容,只是一种发泄方式》”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