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药理学(第四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022-03-20 18:27 作者:智霸忠缘  | 我要投稿

1.喹诺酮

【抗菌谱】

对需氧的 G-菌(包括铜绿假)有强大杀灭作用;

对大多数 G+菌(包括金葡菌和产酶金葡)作用良好(第四代>第三代);

对分枝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有作用(第四代抗厌氧菌作用最强);

该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作用机制】

G-——抑制 DNA 回旋酶;

G+——拓扑异构酶Ⅳ,而影响细菌 DNA 的复制。

【体内过程】

①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但可螯合多价阳离子如 Fe2+、Ca2+、Mg2+、Zn2+等,使 F↓。

②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穿透性好,分布广泛:肺、肾、尿、胆汁、前列腺组织中浓度>血浓,脑脊液、骨组织、前列腺液中浓度<血浓。

③代谢与排泄:

培氟-主要肝代谢、胆汁排泄;

氧氟-、左氧氟-、洛美- 80% 原形肾排;

其他药物肝肾清除均很重要。

【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敏感 G-菌、G+菌引起的:

①泌尿生殖道感染(尿路感染、尿道炎等); 

②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肺炎等);

③肠道感染(肠胃炎、腹泻等); 

④骨、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

①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味觉异常,食欲不振等。剂量大时发生,不严重可耐受;

②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兴奋; 

③光敏反应(光毒性);

④软骨损害;

⑤其他:

增加横纹肌溶解、跟腱炎、跟腱断裂风险;

肝毒性:转氨酶升高—诺氟沙星;

泌尿系统毒性:结晶尿,血尿,肌酐及尿素氮;—环丙沙星,诺氟沙星;

心脏毒性:低血压,心动过速,Q-T 间期延长;

血液系统毒性:白细胞降低、溶血性贫血、再障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重重症肌无力症状;影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2.磺胺类

【抗菌谱】广谱慢速抑菌药,对多种 G+和 G-菌均有抑制作用;

最敏感: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鼠疫耶尔森菌;

次敏感:大肠杆菌、志贺、布鲁、变形杆属、沙门菌等,SML(磺胺米隆)和 SD-Ag 对绿脓杆菌有效;

其他:

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弓形虫等有抑制作用;

对支原体、螺旋体无效,刺激立克次体生长。

【作用机制】与对氨苯甲酸(PABA)的结构相似,可与 PABA 竞争二氢蝶酸合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各磺胺药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体内过程】

治疗全身感染的药物,口服后几乎可完全迅速吸收,SD 易通过血脑屏障,适用于治疗流脑。

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口服不易吸收,在肠腔水解后释放出游离氨基后发挥抗菌活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大,蛋白结合率低的易通过 BBB,可用于治疗流脑(SD)。

主要在肝脏代谢为乙酰化产物后失去抗菌活性。

主要以原形和其代谢产物经肾排,在碱性尿液中溶解度高,在酸性尿液中易析出结晶 。

【不良反应】

①肾损害;

②过敏反应:局部用药或长效制剂,药热和皮疹,偶见多形性红斑和剥脱性皮炎;

③造血系统:长期使用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粒细胞减少,再障、血小板减少症;

④其他:新生儿及 2 岁以下小儿禁用,会产生胆红素脑病。

3.脓液或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 PABA,局部应先清创排脓;

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也能水解产生 PABA,忌与 PABA 衍生物合用。

4.甲氧苄啶

【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阻碍细菌核酸的合成。

【临床应用】

SMZ(磺胺甲恶唑)+ TMP(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

SD(磺胺嘧啶)+ TMP:复方双嘧啶;

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对伤寒、副伤寒疗效不低于氨苄西林;

也可以与长效磺胺类药物合用,用于耐药恶性症的防治。

5.TMP 和 SMZ 为什么合用?

(1)双重阻断作用,抗菌作用大大增强,甚至呈杀菌; 

(2)联合用药减少耐药性产生


药理学(第四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