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度思考

思考更像是一种自我强健的锻炼,不是漫不经心,发散到失去边际,无法控制的无望。
记得看陈虎平(一个GRE老师)的书,他经常控制不住地思考,每当感到失控,他就强迫自己去外面走一个小时,直到平静。社会对思考有一种政治正确性的误导,那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事都去思考,就是美德,值得称赞的。然后很多人思考地傻掉,疯掉。这种社会美德,实际是恶意。
初中看到杨绛关于读书的那句话:“很多人爱思考是因为看的书不多”,当时自己看书不多,就很纳闷,然后就又思考了起来,也没想出什么东西。现在看这句话,思考像无限的黑夜,书籍则如夜中的星星点点。它让你知道前人想过什么,朝哪些方向想了,大致有什么结果。你心里大致有了个照应,可以不摸黑了,一个人摸索太累,你扛不住,一定会觉得自己精神不正常。实际不是你的思考有问题,而是它越出了社会认定的范围。
与想象不同,想象力是一种有益的发散,是创造性的行为。你不开心的时候,主动寻求创造,如果可以再表达出来,心胸就会舒畅不少。问渠哪得清如许,自己给内心注入活力,最可靠。过度思考不是创造,而是被迫找寻消极的意义排列。
哲人先贤的思考是主动的创造,你不是真的思考,或可算呻吟,环境杵你一下,你就呻吟一下,然后冠之以“思考”。这是懦弱,不反抗。
解决过度思考的方法是勇敢。当你受挫,不如意,深处的环境压力大,不要去过度思考,而是摆脱现状。不主动摆脱,想也是白想,更拖累行动。遇到困难了,可以咬住一点不放,比如这一点我做的不好,那就去改善,直到看到进步,要保证自己时刻抓住进步感,即使它很微小。越微小的进步,越是扎实的成长,更重要的,能帮助你培养一颗坚韧的心。你急燥,觉得人家进步那么快,自己太慢了,实际人家背后努力了不少,或是其上一辈努力了不少。反复思考铁一样的事实,最后换来的,只能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