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短篇

大约还是...第一次写校园小说?
----------
傍晚的天空,有鸟飞过。
轨迹的曲线优美婉转。时而穿云,时而射月,盘旋乎青云之上;时而俯冲,时而跃起,穿梭乎行人之间。其来也惊异,不禁以美为叹;其去也千里,不禁以痛暗惜。
余日四百,高二之时,春花初放。
同桌一周一换,但五周一循环,小组制。然而不在意同桌是谁,随缘自适,开心就好。虽然也有一些应付不来的同学,但无论如何,没有过分讨厌。
寒假结束,新学期之始。座次仍沿用上学期期末,同桌也因而又是上学期那位同学。她好像很喜欢聊天,但又看似沉默寡言;时而轻盈地回来,又于恍惚时离开。几天后的开学考之备考总是逼压得心情沉重,难以喘息。然而处于这样的环境里,纵使压力再大,都仿佛不重要——并非压力解除,而是快乐胜过压力与劳累,学习的动力油然而生。
作为同桌,她应该是相处来很舒服的那一类。
这学期初仅与之同桌五天,也足以令我在考试前无忧无虑地拼上一把。且先前没有与他人讨论过问题,我也以之为常,然而这学期初也能够与同桌讨论问题。即使每天回家时心里有些空荡荡的,回到学校时也恢复了无限精力,心乐之。“这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当时不禁感叹道,现在看来,近乎如此。
一周一次更换同桌的制度仍然生效,于是我又将等待一月零一周。为什么要等?大概性格相似,相处起来比较舒服。每周都会换到新同桌,各有其才能。好在人类的适应能力强,这次串座对我并没有什么影响。
第二天早上,照例起床,洗漱,吃饭。心中又有些空,大约是忽而从快乐中抽离出来。
没事,照例上学。
很少正视过他人的脸,说话就更少,但总是能够从众人嘈杂的声音中辨认出那独一个的声音,清晰得仿佛筛选过。偶尔视线经过时,意识会停留一瞬,然而不多作停留。我暗自作出愿望,幻想着在这一个多月里能够学出些成果来,等待“刮目相待”的那一天。
昏昏度日,一月过得必然飞快,但我希望接下来的七天慢一些,再慢一些。
总会感觉到班级里莫名的疏离感。或许是因为高二重新分班,半年来未曾融入;亦或是自身能力的不自信,恰逢一群有一定实力的人,自卑便被无限放大。然而小心翼翼地摸索融入的途径时,恰好有一个能够令我放松的环境,心自然也安定下来。况且还第一次能够为他人解惑,幸甚。
“问对人了”
后来问过她一些题,她开始有些吃惊,然后得意洋洋地说出了这句话。或许那一刻,她也怀着相似的心情,才有了这样的行为,实在可爱。
自知在学习之外掺杂私心是我的不对,我改悔。
后来,班级内有了一次自由选组的机会,我们组多出一人。因而我被随机抽出来,以己组之有余,供他组之不足。
“不可以焦虑。”
某天时间飞快,而作业少有进展时听到的一句话,也是最后一次听到她作为同桌的话。很温柔,亦很普通。只是于我而言,好似有所安慰。
雾茫茫,烟雨丝丝缕缕。以跑者的视角前进,天地一片灰白。但见一条跑道纵入雨雾,深红漫进浅粉之中,于几块斑点状的青中映照出天的颜色。中心处有一人,轻踏两三步,转身,数片水花飘落。顺流水之势,起骤雨之章。见其欣然,心乐之,因而不愿避雨,继续跑行的步伐,独享其自然的恩赐。
喜欢上每周两节的体育课。
期中考试,成绩有所提升,然而增加的成绩换不来空间上的距离。渐少的交集,并非我应当关注的内容,但偏偏就是在这时,而不是更早,更早一点换组就不会有这方面的敏感。由对学习的关注转移到对人的关注,由对自我的关注转移到对他人的关注——这不好,真的。我希望由我来答疑解惑,然而我不能名正言顺,亦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每道题都会琢磨到近乎透彻;每个课上的知识点我都会仔细研究;每一次听到问题的声音时都会早自预先思考......然而,空间上的距离越发地大了。
“就近原则嘛。”她说道。
诚然!我深知其道理,又能做什么呢?然而我决定表达一下“可以来问我”之类的话,因此才得到以上的答复。
——至少并非厌烦。
这是我的结论,于是继续给她着讲一些课上的知识点。
我喜欢周六的中午,教室无人,因而得以有了独处的时间空间。一次复习知识点,一次一起放学。可以说是“每到周末就必然有幸运的事情发生”,然而时间一长,发现仅有两次,余下只有长久的等待。
做到好题,收而藏之,分享之,为何?不知道。我会很认真地注明过程及自己的理解。然而反观自己近一周的错题本,竟然没有送出的题数量多......并非错题不多,相反,错题很多,整理很少;好题不多,行为从心也。给他人分享多会无意间引来一两句“做过”“秒了”之类,但我希望将其分享给我想要给的人,她从未说过类似的话语,而且真做。
空望云之旧迹,不曾意,鸟已飞回。
夏,余三百天。以回忆过往为由,希望有所回顾,平近日躁动之心情,作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