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 23 国考,给你 4 点建议

2023-06-24 23:24 作者:搞学习的大手子  | 我要投稿

去年底两件事情,一个【国考延期】挨骂,一个【考研不延期】挨骂。

国考延期】挨骂能理解,正常开考的话,疫情当时还不严重,是的当时还有疫情,延期之后反而正是达峰;

考研不延期】挨骂也能理解,多少人二战三战毁在了那“阴阳两隔”的考场。


2022-10-24说12月4日开考,我寻思就在厦门考了。

2022-11-28说要延期。

2022-12-16说2023年1月8日开考,可以重新选择考点。


我觉得大家都是属鱼的,忘性都挺大的。

过去的三年真的就好像梦一样。

而这梦醒了就醒了,成年人不像小孩子,醒来还会记得梦里的东西。

我写这一行的时候,才发现这好像上辈子发生的事情,才仅仅过去了不到半年。

去年底正是口罩严重的时候,那时候还有预测图说12月底厦门达峰,不是碳达峰,是口罩达峰。

正好可以重新选考点,我就选了已达峰的北京。

考前还去了环球,和几万人密切接触,不戴口罩。

图片

一边想着偶遇一下校友哈利波特,一边想着新冠要得就早得,别考试那天得,结果没得。

考试的时候没一个人咳嗽。


接下来是23 国考行测复盘,好好学好好看。


一、国考行测

行测考的就不是刷题,而是策略和精气神。

行测其实也不难,主要就是写不完。

行测一共五个部分,从前到后依次是:

常识 20 道,言语 40 道,数量 10 道,判断 40 道,最后资料分析 20 道。

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一个是题目的顺序就是我上面这行说的,另一个是行测没有给出每部分每道题的具体分值。

但根据经验,资料分析分值最大,应该是一道题一分,数量也是。

所以绝对不能按照顺序来作业。

资料分析的优先级,一定要往前提。

这考的就是策略。


相较于往年真题,今年题目难度各部分均有变化:

1、资料分析应该是简单了

一篇资料五道题,一共四篇资料。

第一篇用了不到五分钟做完,后面三篇就没计时了,难度都差不多。

20 道资料,就跳过了一个比较难算但能算出来的,这种就算了,别算了。


2、言语应该是繁复了

往年的言语可能题目就三四行,今年差不多直接翻倍。

题干长度上来了,耗时也就上来了。

做往年真题的时候,言语基本都是给我省时间的,今年能不拖时间就不错了。

考完果然一片哀嚎,不少人是按照出题顺序做的,先做常识再做言语,后面基本没时间搞大头的资料分析,真的头大。


40 道判断里,按顺序是 10 道图形推理,10 道定义判断,10 道类比推理,20 道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有十五道小题,最后有一个“一拖五”。

今年最后的一拖五比较简单,稍微看一下就能看出来。


3.1、图形,我看网上哀嚎一片,应该是比较难

我是做了一半,跳了一半。

一眼看不出的,基本都过了,反正一个 0.5 分,不值钱。

况且平时我也没咋练。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笔画,就好像高考数学里的空集一样,一定要留意去往这想。


3.2、定义和类比,中规中矩

和往年差异不大,不加赘述。


3.3、数量,可能偏难

数量应该也是一道题一分,很值钱。

不过如果你看了两遍,要用两分钟去做一道数量的话,那就不太值得了。

我还是做了一半,跳了一半。


4、常识这个不太好和往年比较,今年二十大果不其然

开篇三道时政都是二十大。

最后还剩十五分钟的时候,开始秃噜常识,基本都是秒选,不论对错。


总结: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资料简单了,言语变难了。

一定要注重做题策略,先做哪个后做哪个,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再就是 120 分钟要做完 130 道题,不要瞎涂满 140 个卡,更不要倒着涂,一定要保证好头脑飞速运转的精气神。

我直到最后一秒钟涂了最后一个卡,能去考完成功一半,能把卡涂完又成功一半。

对照考研英语中阅读的重要性,我的行测做题策略是把资料分析等同阅读来看。

行测我是没看课的,考的就是策略和精气神,再一个就是你的厚积薄发。

最后给出我的做题顺序:

先 10 道资料,再言语,再 10 道资料,再判断,数量,图形,最后常识。


二、国考申论

行政执法类考的就不是行政执法。


和行测一样,申论是客观题,不是主观题。

和行测不一样,申论还是要看看课。

我是一开始买了行测和申论的参考书籍,行测就自己掐点做,申论就直接看答案。

中公那本申论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我很不理解。

先在文章里划线,再提炼要点,再提取分类,再整理书写,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具备可操作性。

事实上确实不具有可操作性,考场上根本来不及。

还有一些题型套路,背诵“规范词”,看到规范词这个个词,我是完全不理解的。


看了小马哥的视频,思路对了。

材料是爹,粗中有细,配不配,把握住这个才是关键。

没有套路,没有规范词,只有材料,只有配不配。

去年是行政执法类第一年,没有大作文。

有的同学就不准备大作文了。

今年第二年,就是大作文。

这个东西就好像彩票店里的历史中奖号码连线一样,没啥规律,做好准备就是了。

图片


大作文的要求是:根据材料 5 的“把时间精力放到能有长期价值的事情上”,结合【全部资料】,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自拟标题,自找角度来作文。

我是有一个小时来写大作文的,基本没有几句原创,全部用上材料。

写完作文,还差两行满格,还差两分钟结束。

小题都是常规概括题,往年真题认真听了,今年认真审题就没问题。

基本就是找爹环节,就看一手配不配。


一共五个小时的考试,还是挺激动人心的。

头一晚住的宾馆有水滴声,半夜翻来覆去醒了几次。

宾馆给的水是怡宝,正好和小马哥日常对应。

30 个人的考场,7 个缺考。

我在北京,整场没听见有人咳嗽,隔壁也没有。

出考场再也没有高考时的欢呼雀跃,只有成年人的默默离去。


以下是我对国考这块想说的:

1、提前准备

多少还是有点遗憾的,研究生三年,我们口口声声喊了三年要考公,结果准备了都不到三周。

现在就有人搞笑建议,大学就应该只有两个学院,一个是考研学院,一个是考公学院。

一个从大一开始准备考研英语和考研政治,一个主修行测和申论。

这个虽然是搞笑的,但如果真的要考的话, 还是要提前准备。

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你提前学都不是坏事,不会浪费时间。

行测考的就是一个你平日素质的厚积薄发,申论考的就是一个你的会不会听话会不会说话。

2、别想调剂

这么说吧,调剂在考研里的作用要远大于国考。

我考研报的母校,数学不过线,我还能调剂厦大;

但你国考调剂基本就只能调到边疆。


3、别想补录

🍠上就有人调侃,有的人二月就死了,六月份又拽起来重埋一次。

补录的分数线真的高得没边。

我第一次差 1 分进面,第二次补录估计就得差个 10+ 进面。


4、别回头,往前看

最终差 1 分进面,也还算是差强人意——稍微还能振奋人心的意思。

国考应该是各种大型考试里较难的了。

有了国考的经验,可以很好地为其他考试做铺垫。

国考都能秃噜完的话,那文职省考事业编都不在话下。


下期预告:文职岗位第一名,体检复检合格

【笔试】专业课根本不学也能进面?

【面试】进草丛发现一群彪形大汉,你该怎么办?

【体检】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基本是想到哪说到哪,肯定有未尽之处。

评论区欢迎交流,基本看到都能回。

我的 23 国考,给你 4 点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