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设计模式

2021-10-23 19:18 作者:剑离我离  | 我要投稿

可维护 可复用 可拓展 灵活性好

工厂模式

传入什么就返回对应的对象

策略模式

  • 面相对象的编程,并不是类越多越好,类的划分是为了封装,但分类的基础是抽象,具有相同属性和功能的对象的抽象集合才是类。

  • 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家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直接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

开闭原则

对修改关闭 对拓展开放

依赖倒转原则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两个都应该依赖抽象。

  •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里式代换原则

  • 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父类型

  • 一个软件实体如果使用的是一个父类的话,那么一定适用于其子类,而且它察觉不出父类对象和子类对象的区别。也就是说,在软件里面,把父类都替换成它的子类,程序的行为没有变化。

  • 比方说,猫是继承动物类的,以动物的身份拥有吃、喝、跑、叫等行为,可当某一天,我们需要狗、羊也拥有类似的行为,由于他们是继承于动物的,所以除了更改实例化的地方,程序的其他处不需要更改。

如: Animal ani = new cat() 在需要更换的时候 我们只需要直接换掉对应的实例化对象即可。

装饰者模式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模板方法模式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例如 在一份试卷中,只有学生填的答案是不一样的,那么就可以把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抽出来,把学生填答案的【打印】 延迟到子类再进行,而父类就只打空字符串就行了。

  • 特点:模板方法模式是通过不变的行为搬移到超类,去除子类中的重复代码来体现它的优势。

  • 当不变的和可变的行为在方法的子类实现中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变的行为就会在子类中重复出现,我们通过模板方法模式把这些行为搬移到单一的地方,这样就帮助摆脱重复的不变的行为的纠缠。

外观模式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此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就像基金和股票。

建造者模式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抽象工厂模式

ps:自己注:可能为Spring实例化的核心模式 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通过反射来创建; 在没有反射的情况下,创建一个多个的对象工厂,可能就要在对应的工厂方法中通过写switch来处理传参,然后再进行处理,这样就无法避免switch的选择了,而如果使用反射,即使是只有一个String,那么也能通过反射找到对应需要创建的对象。

状态模式

  • 当一个对象的内在状态改变时允许其行为,这个对象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其类

  • 状态模式主要解决的是当控制一个对象状态转换的条件表达式过于复杂时的情况。把状态的判断逻辑转移到表示不同状态的一系列类当中,可以把复杂的判断逻辑简化。

  • 当一个对象的行为取决于它的状态,并且它必须在运行时刻根据状态改变它的行为时,就可以考虑使用状态模式了

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Adapter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备忘录模式

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以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

  • 游戏的保存

组合模式

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要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区别于平行的关系,就像把一个子公司的所有的部门都先封装在这个子子公司中,而从层次上来说,这个子公司和总公司的其他部门是平行的关系,然后直接用root去添加即可

  • 组合模式这样就定义了包含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这些基本对象和分公司、办事处等组合对象的类层次结构。基本对象可以被组合成更复杂的组合对象,而这个组合对象又可以被组合,这样不断地递归下去,客户代码中,任何用到基本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组合对象了。

迭代器模式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合成/聚合复合原则

尽量使用合成/聚合,尽量不要使用类继承。

  • 聚合表示一种弱的“拥有”关系,体现的是A对象可以包含B对象,但B对象不是A对象的一部分;

  • 合成则是一种强的“拥有”关系,体现了严格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一样。

  • 比如说,大雁有两个翅膀,翅膀与大雁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且它们的生命周期是相同的,于是大雁和翅膀就是合成关系,而大雁是群居动物,所以每只大雁都是属于一个雁群,一个雁群可以有多只大雁,所以大雁和雁群是聚合关系。

  • 好处:优先使用对象的和合成/聚合将有助于你保持每个类被封装,并被集中在单个任务上。这样类和类继承层次会保持较小规模,并且不太可能增长为不可控制的庞然大物。

桥接模式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他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 抽象与它的实现分离,这并不是说,让抽象类与其派生类分离,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实现指的是抽象类和它的派生类用来实现自己的对象。例子:让“手机”既可以按照品牌分类,也可以按照功能分类

命令模式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责任链模式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个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handleMapping?)

通过设置上级的方式,来达到传递的效果 当当前的handle不能处理请求时,就调用上级的handle

中介者模式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享元模式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解释器模式

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 如果一种特定类型的问题发生的频率足够高,那么可能就值得将该问题的各个实例表述为一个简单语言中的句子。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通过解释这些句子来解决该问题。

  • 当有一个语言需要解释执行,并且你可将该语言中的句子表示为一个抽象语法树时,可使用解释器模式。

  • (正则表达式)

  • 特点:容易地改变和拓展文法,因为该模式使用类来表示文法规则,你可使用继承来改变或拓展该文法。也比较容易实现文法,因为定义抽象语法树中各个节点的类的实现大体类似,这些类都易于直接编写。

访问者模式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元素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设计模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