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44:《极速车王》

一开始看剧中的‘卡罗尔·谢尔比’,我感觉是看到了‘小李子’的形象,体型和脸型都有点相似,更神似的是剧《华尔街之狼》中的那种商业头脑,真可是绝了。
言归正传,电影开头给了‘谢尔比’那么长时间的叙述,我还以为主角就是他了,然后对于‘迈尔斯’的角色就有点定位不清晰。虽说电影是关于来两人之间的故事,但我更倾向于把自己关注的焦点放于‘迈尔斯’身上,因为这是电影呈现的内容所引导我的。
电影前期铺垫了一些福特和法拉利的爱恨情仇,作为如今世界的汽车知名品牌,关于它们的前世想必也能勾起大家吃瓜的热情吧。虽然我在此部分快进的时间略多,毕竟商业的明争暗斗我略感反感,还是请对车真正有兴趣的朋友为大家娓娓道来吧。
电影的第一个小高潮就是赛车团队的组建。过程环节就让大众在电影中慢慢品尝了,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点在于这是电影第一次完全地展示‘迈尔斯’对车的热情和理解,那种不可动摇的执著,那种细致入微的感官调动,那种对热爱的狂喜和期待,是对世界上各种热爱最好的价值体现。也许‘谢尔比’在新车发布会上的演讲有些‘商业成分’,但不得不说,那番演讲中凝聚着电影的核心精华,从那段话去欣赏电影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再说点其它的,不知道有人关注迈尔斯第一次试车时的那辆车型吗,车的造型就不用说了,车灯竟然放置于车底,这样的设计确实挺别致的,电影制作方在还原当时的赛车模型时也确实下了很大功夫的,值得尊敬。

电影的第二个高潮自然就是赛车比赛了。每一辆赛车和每一个赛车团队都毋庸置疑的是用金钱打造出来的。对于赛车比赛,我想大部分人和我一样,都只粗浅的知道F1赛事的存在,至于其它的,可能确实知之甚少。即使我看过很多我特别喜欢的韩寒的书,知道他对赛车的热爱,但也没真正去尝试了解过赛车相关知识。赛车需要的不止是工程师对各种物理知识的使用,还时刻考验着驾驶者对赛车技术的理解。在高速运动下去操控这样的设备,稍不留神带来的意外不可预知,这不仅考验驾驶者的心理素质,也是对驾驶者体能上的极致考验,其中的难度对于我这样的外行人来说,真是难以估量。所以在观看电影中的赛车环节时,我的焦点需要在转速表和人物的心理之间来回切换,当电影把观众带进电影进度中时,这部电影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在赛车过程中的场景给我一种很特别的动静结合的感触,高速行驶的赛车之中存在着一种不会改变的东西,有时是车灯,有时是赛车外壳,有时是雨势,总之,这样的体验对于我来说蛮特别的。
说完剧情,再回到人物本身。对于剧中的人物,商业中的人物想必大家都自有分说,此处再度略过。对于两位男主角,我想把他们放置于整个赛车团队来叙述。谢尔比从比赛环节退出后展示了他过人的商业头脑,他对于团队,不可否认就是领导者,他知道为人处世,他深知赛车环节的一切,他对赛车的热爱,从一而终,这样的人作为一个赛车团队的领袖,真就是可遇而不可求。迈尔斯对赛车的付出,我想我可以再写一个关于热爱的小作文了,他的性格使得他无法成为一个领导者,他的纯粹能让赛车的极限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既有热爱又有天赋的人,我只想将他称之为‘天选之人’。而在团队之中的其它人,‘菲尔’,就是体现出一位工程师对设备的不懈追求,在各种环节上精益求精,不仅能够对自己的技术有自信,还能对各种细节认真对待,这样的人,也是团队建设中不可欠缺的一环。当然,车队中的其它人就不再深挖了。
最后的话,我想把电影中的一条支线再聊一聊,那就是家庭。迈尔斯对车的热爱是有目共睹的,那他的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能够理解和支持丈夫热爱的妻子,在需要陪伴的时候给够分享一瓶啤酒,在工作的时候会选择保持距离,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丈夫对自己的隐瞒,这样的知己,也真叫人羡慕的。还有就是迈尔斯的儿子彼得,彼得和迈尔斯的关系既是父亲也是朋友,或许美国人在父子关系上处理得确实比我们强一些,我也羡慕了。从彼得身上,我看到了热爱这样东西是可以的感染和传承的,热爱作为一种永远闪耀着人性之光的存在,能够在家庭中生长,确实太美妙了。
《极速车王》这部兼顾剧情和传记的电影,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很好的体现了热爱与友情两大主题,一松一紧的电影节奏调节得适当合理,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