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女儿38岁,未婚、无儿无女……
今天是情人节,是歌颂爱情的日子。
就在前一天,这条新闻却不合适宜地冲上了热榜。是的,中国的女性,这个被视为“能顶半边天”的群体,选择终身不结婚、不生子的比例正在以难以令人置信的速度上升。
联想到我之前写的一篇有关我国人口的下降趋势,形势真的不容乐观。
统计局:我国去年人口减少85万!年轻人真能“不婚不育保平安”吗?
2020年中国女性的终身无孩率已经达到了10%。人类社会繁衍万年,结婚生子、瓜熟蒂落这样自然而然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反倒越来越成了奢侈品了。我身边近些年来,也有不少人成为丁克一族,有些人是因为身体原因,但更多人却是主动选择不要孩子。
作为一个在国家政策毫无激励时就一口气生了两个娃的中年妇女,我却比较能理解这后一部分姐妹。有时候与她们聊天,我能感觉到她们内心的纠结与痛苦,虽然对她们生活中散发出来的自由与洒脱,我心里其实羡慕不已。
有人曾经问我,如果时光倒退到十年,我还会选择结婚生子嘛?我思索再三,可能我的答案依然是肯定的。不是因为我传统,也不是因为我现在的婚姻生活还比较正常,而是因为:我们80后,是最后一代愿意听父母话的孩子了!
50、60、70后这一批人没得选择只能听话。所以他们不纠结,该结婚时结婚,该生孩子生孩子,但最近的两代人——90后、00后——可就大不一样了。前一段时间冒出了一个观点:90后、00后是这个时代最正常的人类,他们独立、自信、敢于挑战权威,甚至前一段时间还曾有00后整顿职场这一说,倒是把这群年轻人树立成了独立自主的典范。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群卡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80后才最为纠结,我们注定需要在维护父母权威与自身独立之间左右徘徊。
如果有这么一个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女儿,眼看她的年龄越来越大,老父亲老母亲们头发都能一夜急白。
在老一辈人眼里结婚生子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偏偏到她们这里就变得像烫手的山芋,避之唯恐不及呢?
父母很难理解他们30多、40多岁的女儿,究竟为什么不结婚。
明明她们只有15、16岁的时候,就急着谈恋爱呀!隔三差五总能从她的书包里翻出隔壁班毛头小子们送的情书、零食……有些父母亲视早恋如洪水猛兽,恨不得把女儿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好。可是这群少女,半夜翻墙都要出去玩……
2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家长更是不淡定了,因为听说大学城里生意最好的就是旅馆……
一晃女儿们毕业了,这时候还是如花的年纪,家里亲戚不时有人打听女儿的终身大事,一开始父母说:不着急,还早呢!让她自己谈,可是时光就那么一晃而过,无论你明里还是暗里问她,她却什么也不跟你说。
眼看着她一步步走到了26、28、30、32……父母终于急了,开始拜托一切能拜托的亲戚朋友给女儿张罗亲事。可女儿这个时候远在大城市闯荡,一年才回来一次,好不容易听说隔壁有个条件不错的,死活催出去相亲,她却连露脸都嫌麻烦。
再后来,父母亲想从女儿的朋友圈里查看她有没有在谈恋爱的蛛丝马迹,只可惜女儿的朋友圈总是不更新(其实是被屏蔽了)。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每年过年父母都要因为这件事而和女儿展开一场大战。
爸妈想不通,小时候姑娘还挺招人喜欢的。一转眼大了后,连个男人都找不到呢?她不许爸妈过问,问就是没有,再问就炸了。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也不再给孩子介绍了,因为她对七大姑八大姨一点好脸色都没有……凭什么人家要热脸贴冷屁股呢?
骂也骂了,吵也吵了,有时候恨不得打几个巴掌,可女儿似乎铁了心不想结婚了,更别提生孩子了。
最后这个女儿迈过了35岁大关,父母亲近乎绝望了。,而她也几乎不回家过年了,即使回家过年,气氛也一年不如一年……有一天,她发了个朋友圈:这一辈子就这样,挺好。
有人说,生育是大自然赋予雌性的一项特权。动物界,我们鲜见雌性动物不生后代的,有些甚至一生生一窝。但也许只有人类女性在考虑生育这件事情的时候,会左右为难,权衡利弊。
不生孩子,是很多女性的主动选择,但这个主动选择的背后,其实有太多被动因素。
父母亲如果觉得,女儿选择不结婚生子,就是不听话,就是想跟父母对着干,那就大错特错了。
无论父母亲把婚姻描绘得多么美好,把生孩子刻画得多么神圣,把无儿无女无老伴的晚年描述得多么凄凉,但她就是不为所动。
她们不愿意结婚生子的背后,就是因为她觉得,这两项貌似特权的东西不仅不会给她带来任何好处,甚至于觉得婚姻和孩子会毁掉她的一生。
可讽刺的是,她有这样的想法,是她成长过程中接收了太多有关婚姻的负面信息的结果:她的父母自己的婚姻,往往就是一出男渣女怨的大戏。
现在,她的父亲母亲为了她的终身大事愁得一夜白头,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让女儿恐惧婚姻和生子的那个罪魁祸首,恰恰就是他们自己。
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就见惯了爸爸一喝醉就打骂妈妈,她看到过无数次妈妈脸上带伤、抽泣着给她和弟弟妹妹们洗衣做饭;
可能是因为她在6岁那年撞到了爸爸跟另一个女人调情,然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家里无数次上演着三个人的鸡飞狗跳;
可能是因为她看到妈妈每年过年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忙里忙外,而那个叫丈夫的男人只顾着抽烟、喝酒、赌博、打牌、夜不归宿;
有可能是她看出来,男人在家里永远是大爷,妈妈永远只能被使唤,她对这种不对等的关系深恶痛绝……
更有可能是爸爸妈妈只顾着给弟弟买玩具,而她想要一本新书,都会换来一顿奚落和毒打,于是她从小就知道不被爱、被忽视的感觉有多么痛苦,她不想把这种痛苦带给她的孩子……
她小时候观察到最多的,恰好就是父亲那糟糕的婚姻模样,她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女人在婚姻里不用挨打、不用忍气吞声、不用在生孩子的时候被丈夫使唤,她也想象不到原来这世界上真有男人愿意做饭、愿意下班后就回家陪孩子写作业、愿意一生只爱一个人……
即使她看到了,她也觉得这样的好事不会发生在她的身上,毕竟,她在20多岁时曾经拥有过的几段爱情里遇到的那几个男生,都很像父亲的翻版。
她能怎么办呢?毕竟她花了这么多年,才学会了爱自己。
她那么优秀了。她独自在大城市打拼,过着光鲜的生活,她不结婚、不生子,因此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事业当中。于是,她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并且还突破层层玻璃天花板,爬到了公司里的中高层位置。但是,越往上,她遇到的男人就越不是她喜欢的样子,他们同样也不能欣赏她。
她不是对爱情和婚姻、孩子没有渴望,看到大街上小情侣们手牵着手耳语呢喃,她也会感到孤独;看到一家三口、四口在公园的草地上放风筝,她会想到年轻时候的恋人,想着要是当时没有分手,不知道现在会不会也能这样……
但那只是一瞬间。很快,她就让自己不要瞎想。因为她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能力拥有这样的幸福,她对婚姻依然充满不安,最后,她选择不去以身犯险。
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我几乎条件条射式地想到了知乎上的一个提问:这个问题被查看了千万次。
最高赞是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描述自己孤独心态的回答,只是可能是引发的动静太大,答主自己删了,但依然有好事者截图保存了。
那么,不结婚不生娃会怎样呢?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答案。就像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生了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孩子,将来会以怎样的方式死去一样。
如果女儿真的不愿意结婚生子?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办法。在这个新闻里面,有网友略带调侃地评论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或许,相信并且接受“没有婚姻和孩子的女儿,也能享福”,就是唯一能做的吧!
关注公众号[积极微习惯],分享积极心理学+微习惯,让你真正实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