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郭纪军:致敬援鄂抗疫英雄记

2020-04-01 12:20 作者:郭叭说美业  | 我要投稿


寒冬,雾霾,肺炎

“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王先生在微信上对我说。

我不假思索地回复:“是啊,太现实了。”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节奏。海陆空交通路线中断,居住区禁止出入,街道上也没有了往日熙熙攘攘的场景。站在清冷的街角,一眼望去看不见车辆和人流,空气中参杂着北方冬日特有的雾霾,气氛显得十分诡异凄凉。

到了傍晚时分,小区楼下的路灯寂静的像一座雕像,凝望注视着一切。“禁足”近三个月的我,耐不住寂寞,开车去街道上兜风,一圈又一圈,心里在想:这日子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回想3个月前,我还在浙江出差,临回河南的前日,因为熬夜通宵受凉感冒,好一顿发烧、咳嗽、嗓子疼,病情拖沓了一个多星期才算好转。之后不久电视里就开始到处充斥着肺炎的新闻报道。紧接着是一串串数字每日剧增,也证实了这场疫情的严重性远超过17年前的非典。

90后真是不平凡的一代人。03年非典,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手足口病,10年青海玉树地震,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19年凉山州火灾,20年新冠肺炎。似乎我这辈子该经历的灾难在生命的前三分之一都经历了,这应该算是一件庆幸的事情。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大灾大难面前,总能看到英雄们的身影。此刻,我没想到英雄距离这么近,她就是我的二姐--周口中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河南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白衣天使”的成长路

姐姐大我8岁,在家中排行第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过半家庭都是多子多女,“重男轻女”的现象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异常的根深蒂固,每个家庭的女儿都永远成为了男孩子的陪衬。

记得我四五岁的样子,小时候特别调皮,母亲基本上照顾不了我,加上白天父母要下地做农活,将我一人落在家里又放心不下,放到田间地头,又怕被野狼叼去。话说那几年,村里还真有传言说:某某家的孩子在田地里失踪了。

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用他极富权威和震慑力的语调说:“他二姐,你的中学暂时停课吧!休学1年,等你小弟大了一些你再继续读。”

二姐生来秉性温和可亲,便照着父亲的安排做了。

那一年,对于二姐是极其痛苦的;对于我是快乐幸福的。那我算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二姐的痛苦之上吧!长大后,我与二姐谈到此事,她只是淡然的微笑,并没有太多的言语回答,她用母爱般无私的奉献寄语弟弟这么多的温情和关爱。

刚离校那会儿,村里和镇里很流行“铁饭碗”的说法,所谓90年代的铁饭碗,记得父亲的一句话说的最在理:

“这人呢,生活在世上,总得吃饭、看病、上学,所以厨师、医生、教师是最好的职业,你们姊妹几个都要想尽办法考这样的学校,一辈子才过得稳、过得好!”

现在仔细琢磨,父亲的话很在理,不过这话倒是挺有意思。

父亲的教育观念影响了我们一代人,也在无形中决定了姐姐的命运。

中学结业后,父亲“铁饭碗”的逻辑思维作用在了二姐的身上。在她读卫校的那几年,因为父母都不在家,我被寄放在爷爷奶奶家照看。身边没有至亲的家人,二姐成为了我朝思夜想的唯一亲人。我最喜欢过每个月的第四周的周末,因为那是她回来的日子,她回来了,拎起自家宅院的钥匙,牵着我的手,打扫没有人气的庭院,这种感觉很悲凉,也有几分怪异。稍后,又习惯性的带我去四乡八邻家串门、嘘寒问暖,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晚上,七旬的奶奶弓着背,在煤炉上做晚饭。奶奶的厨艺很棒,我很喜欢,大个儿的手工馒头我一口气能吃两个,饭后我的小肚子被撑得咕咕的,爷爷还开玩笑地说:

“看来,你奶奶做的馒头确实香甜,我吃一辈子了,都没吃够。”

睡觉的时间也是我最活跃的时段,我总要赖着奶奶说与二姐睡在一张床,奶奶抵不过我的央求只好答应。躺在木床上,家的气息弥漫四周,少了平时的孤独与惆怅。几年后,二姐参加了工作,从刚开始的一个月回家一次变成了2个月一次。听说医院里的护士叫做“白衣天使”,有那么几刻我非常的羡慕她的工作,救死扶伤,多么的伟大啊!直到我在暑假去了姐姐工作的地方,赶上她值夜班,便跟了去。姐姐的同事很好相处,说我这个弟弟长的很可爱,我特别高兴。一晚上下来10个小时,她呆在值班室的时间不到60分钟,其他时间都被医院里的病人占去了。凌晨6点,带着一脸倦意的姐姐脱下白色工作服,摘下护士帽,载着我回到了住所。

让我们一起加油,战病魔、渡难关

转眼17年过去了,姐姐在护理岗位上坚持了近20年,成为了一名令人钦佩的护士长。疫情就是命令,护理人员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力队员。她作为一位优秀的护理管理者,恪尽职守,在危难关头,舍小家顾大家,冲在防疫最前线,带领中医院其他6名队员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支援武汉的战斗中。2月27日,她们正式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14病区,并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每天除了完成护理患者的任务,还要给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她把患者当亲人看待,及时有效地用药、一口一口给他们喂饭……一天下来,疲惫的她脱下防护服,汗水浸透了衣衫,连脚底都是湿的。在重症救治病区,不仅没有患者家属,也没有保洁阿姨。端茶倒水、发卫生纸、发盒饭、扫地、拖地、消杀……都是医护人员亲自动手。

有一次,姐姐在病房做消杀工作,为一位老年患者擦床头柜时,患者说:“你们在河南自己上班的医院,也拖地、擦桌子吗?”

她微笑的回答说:“这些工作是由保洁阿姨做的。”

患者突然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充满歉意地说:“我们让你们受委屈了,这些本不该你们做的。”

听到患者的话,姐姐立刻安慰道:“这是我们的责任,来这里就是为了帮助你们。让我们一起加油,战病魔、渡难关。”

疫情后迎接迷人春天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周口援鄂医疗队用实际行动保护了一方人民的平安。从2月21日至3月31日,整整40天日夜坚守,伴随着重症救治区最后一个隔离患者出院,她们圆满的完成了支援武汉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任务。

老家周口的亲人用鲜花和国旗向英雄致敬,齐声高呼“英雄凯旋、欢迎回家”。在迎接仪式上,丁市长满怀深情地说:“全市人民都在期盼着大家,欢迎大家回家。你们在疫情发生最严重的的时候,不计生死不计酬劳,白衣之将主动请缨,义无反顾的奔赴抗疫最前线与湖北人民肩并肩战斗,同新冠病毒面对面较量。”

疫情即将过去,抗疫英雄们,你们辛苦了!

我们一起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

文:郭纪军

2020年4月1日


郭纪军:致敬援鄂抗疫英雄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