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心病》第三百章的一些絮叨
这一篇是我的絮叨。

《心病》起初只是我给我闺蜜解闷的文。
2020年初,我们都很苦闷。
她苦闷于职场,我苦闷于家事。
父母老了,孩子还没长大,父母不再能够遮蔽我们,我们需要遮蔽父母和孩子。
我们俩从小被娇生惯养,人到中年,依然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
走到人生的中段,我们非常不适应。看别人离合悲欢,我们觉得那是人生常态;当自己淋了雨,才知道那有多难。
《心病》的前一百章其实是个遮蔽的故事,一个少年遮蔽另一个少年,一个孩子带大另一个孩子,他们比我们勇敢。
我们从九辫身上汲取力量,也通过九辫的故事调整心态,学着接受真实的人生,学着不抱怨、不奢望,学着专注眼下的每一个过程,学着走一步看十步。
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少年。
《心病》的第一章,叫“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是八十年代很流行的一首电影插曲,歌词是这样的: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
但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到了。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这才是人生常态,随着年岁的增长,烦恼忧虑都到了。
何以解忧,唯有文学。
所以,我写了《心病》,希望能用虚幻的文字给闺蜜解个闷。
《心病》最初的构思只有90章,预想的是上中下三部各30章,缘起,剧变,治愈,然后理所当然的完结。
然而人生不是小说,不会有某个桥段戏剧化的彻底治愈,只会有许许多多的点滴细节,今天好一点,明天孬一点,日子跟着日子,烦恼叠着烦恼。
我们不再奢求治愈,我们学会了接受现实,带着病痛前行。
《心病》写完一百章,我本来不打算继续写,因为觉得写不完也写不好。
但是在发《心病》的过程里,我们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读者,因为这些人,《心病》继续了。
从第一百章到第二百章,《心病》的主题是离合。
生离死别的离,心心相印的合。
人生就是这样,半点不由人。
张云雷活下来,杨九郎一定万般庆幸,庆幸张云雷活着,庆幸他们都还有机会弥补遗憾,庆幸生活赐予的恩赦。
张云雷红了,杨九郎一定也欣喜非常,高兴他角儿有很多很多的爱慕,很多很多的肯定。
然而,亲人的离去猝不及防,没有告别,没有准备,人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我们很感激九辫,感激他们帮我们营造了《心病》这样一个梦境。
在梦里,我们得解脱。梦醒后,我们有了勇气也有了方法面对真实的生活。
我闺蜜华丽转身,化身钮祜禄甄嬛,回那个让她难受的职场征战杀伐大杀四方。
我也日渐平稳,开始为以后的改变做准备。
我们都不再烦躁焦虑。
我和我闺蜜心态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心病》文风的变化,因为我们有勇气面对真实的人生了。
在真实的生活里,我们可以有欢乐的心情,轻松的片段,圆满的渴望和幸福的憧憬,但那些都是短暂跳跃的音符,不是整首旋律的基调。
所以,《心病》的第200章既有相扶相携的甜蜜,又有明知不敌却还要奋勇向前的悲壮和哀伤。
这种情绪一直弥漫到第三百章。
在我写第200-300章这个阶段,我闺蜜再不诉苦,我们俩每天聊得最多的是:我们想干成什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干成?
聊通了,就分头去做,她忙她的,我忙我的。
没聊通,就在做的过程中继续聊,PDCA永远滚动。
《心病》的第200-300章的主题是相声、搭档、同事、领导,领导期望和自我期望的错位,公私定位的冲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九辫的站位越来越高,他俩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内心越来越稳定。
他们不再需要耗费精力彼此关系的处理,而是从“九辫”这个“一体”出发,处理外务。
虽然还会有一些小儿女情态,但那都是点缀,是捎带,九辫成长了。
这种感情的深化,我和闺蜜也体会过。
以前,德云社是我的娱乐,从写《心病》后,相声对我们有了意义。
以至于我又去南德的时候,感觉十分古怪,和闺蜜说我感觉我的身体少了一半,缺了她那一半,我不完整了。
这种感觉,大概就是张云雷在台上喊一声翔子,翔子却没即时出现,张云雷就会觉得:我的身体怎么少了一半?
很多朋友对九辫的现状耿耿于怀,尤其是张云雷长期不出现,粉丝难免哀怨。
但是,张云雷在《一天零一页》里是怎么说的?


接受命运的安排,接受祖师爷的赐予,接受雷霆雨露,接受现实,不慌乱,不矫情,不哀怨,不愤世嫉俗,认准目标,不断前行。
这种说法看似唯心,但是,身在其中的人是真的能够感受得到。
今年八月份为了看话剧《窝头会馆》,我去了北京。
从天桥德云社出来走不多远,有几尊艺人的塑像,分别是拉洋片的大金牙,说唱数来宝的曹麻子,说相声的穷不怕和耍中幡的王小辫。

我在朱绍文的塑像跟前站了好一会儿(这里没有对外开放,不能长时间逗留),他像一个饱经风霜久历人事的长辈,活生生地在那里,用戏谑调笑的神情看着我。
没有怨恨,没有愤怒,有的是“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的随遇而安和“日吃千家饭,夜宿古庙堂”的坦然。
那一刻,我相信我看到了他,他也看到了我。
我想,老郭、张云雷、杨九郎,他们都曾有过许多这样的片段。
今年下半年,我闺蜜在职场越发得心应手心想事成。
对此,我俩时常自得:我们是有祖师爷的人,我们有几千年的传承!
闺蜜和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张云雷和杨九郎呢?
《心病》写到第300章,九辫的感情线差不多就完结了。
后续会怎么写,我也不知道。
生活在继续,《心病》应该也会继续吧。
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