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思想政治试卷答案

2023-04-11 00:02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二)教学难点

理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

五、教学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我确定本课教法和学法如下:

(一)教法

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1、诵读法。诵读是古文教学中最基本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诵读是学生体验文章情感的基本途径。《过秦论》文笔流畅,辞采灿然,是极好的诵读课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诵读体会文章气势,把握文章概貌。课堂上,学生的自读、配乐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2、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与作品意境相当的氛围,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主体感悟。

3、讨论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二)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通过诵读加强学生朗读的习惯;

2、通过课外预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六、教学时数2课时。

七、教学程序配合课件

课前布置预习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难而且沉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畏难心理,我采用提问法导入新课。

(三)诵读

1、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检查预习情况,选个别学生试读。

2、课件播放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标注读音,划分节奏,体会文章气势。

3、为了让学生了解秦国兴亡过程,把握文章脉络。我布置与此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自由诵读。

(课件展示)

任务一:找出文中提到的秦国帝王。

任务二: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秦朝灭亡的原因。

设计目的:设计简单的问题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阅读兴趣。在教师点拨之前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导读

1、解题。在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解题是对诗文典籍题旨的阐释,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

过秦论即论秦过。

2、点拨以上两个任务,把握文章结构

任务一:文章1-4依次提到“秦孝公-惠文-武-昭-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记叙了秦王朝由兴而盛,由盛而亡的过程,1-3段是写秦朝的兴盛,第4段写秦始皇死后,也就是秦二世时期秦朝的衰亡。


重庆市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思想政治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