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最近两期视频播放量都不乐观,或许自己太急于求成了吧,想做长视频,但又考虑到流量不得不缩水,结果,整活,发病,理性分析,都要最后只能搞得四不像,还没个人特色。 up主大多是要和生活对线的,用于做视频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完全追求质量的话,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写稿,配音,做后期,可能你们想不到有时候一个5分钟的视频都要剪几个小时。然后投稿后……视频数据高了,有这么多人看自己肝的作品会很有成就感,但如果数据很低的话,基本就意味着这段时间,几天,十几天,或者几十天,甚至更久的努力全部白费了,没人看,那为什么不拿这些能量去做点别的事呢?而在现在短视频盛行的大环境下,最适合用爱发电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 完全的整活发病分享类更贴合大众,雅俗共赏,但却不适合自己,自己还是想做偏细节的解读。缩短时长,会丢失质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选择内容向,流量完全看运气了,啊,触发选择困难症了。而在自己主页设计解读这一分区,稿件的播放整体上也是越来越低,或许该停下来思考了吧,各个部分都要权衡与取舍,还要让观众看的开心,而这时候才会发现自己与大佬们的差距,自己的作品只是对别人拙劣的模仿罢了。 说起来设计解读这个系列的诞生也很意外啊。以前非常喜欢看果佬的皮套赏评,之后獭人,果子哥,虚空等人的解读也很吸引人,知识类视频真的有种神奇的魔力。最后就突然想到自己好像也可以做一期试试,于是在2020年4月就先写了一篇希儿的专栏,之后又写了篇琪亚娜的,但都没视频化,因为自己口胡不自信吧,说起来最近还买了个麦来着,发现音质真的好了好多,但麦会自动处理杂音,有时候自己的声音会被误伤,然后配出的声音虽然清晰,但会断开,突然声音听不见或爆音,就很尴尬,所以还是直接配吧,其实也有之前说的耗时长的原因在内,自己也想选个适合自己的麦,配的声音也至少听的舒服,但是,要时间,然而又要在有限时间内做出这个视频,这其中也有蹭流量的原因,所以,尽管可以等一段时间慢慢做,但还是想,要不就这样吧。跑题了,绕回来,正好第一期设计解读诞生的那个时候,当时是大鸭鸭的版本,作为鸭厨肯定是心血来潮,于是写了篇专栏,后来也在机缘巧合下与别人合作将其视频化了。过了很久后第二期的纳西妲,开始自己配音。那时纳西妲的视频完全是兴趣所致,再后来的一期是薪炎,是为了补档,毕竟专栏都放那一年了。再后来是终焉的理性分析,那时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看,也有一些人催更,于是就将这个系列做下去了,期间有很多想做的游戏,但粉丝量少,为了播放还是选了米家游戏,恰好我的xp角色也大多是米的,说起来我抽卡也是xp抽卡。 嗯,就写这么多吧,之后这个系列也会好好打磨与大家见面的,当up主,我也想尝试更多方向,番剧吐槽,游戏攻略,生活vlog,舞蹈……多元化一点吧。 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