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红楼梦| 石头记与情僧录书名分解


《红楼梦》还有四个别名,甲戌凡例特别为此说明了一番。凡例相当于作书人和批书人对此书的简要说明。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红楼梦》虽是此书书名总称,但是脂砚斋在抄阅评书的时候,仍是把这本书命名为《石头记》,而曹雪芹也尊重了他的意见,这也说明二人关系十分亲密,较与别个不同。
在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这三个重要的早期抄本都叫作《石头记》,这也是《红楼梦》的本名,我想按照曹雪芹和脂砚斋的原意,这本书应称为《石头记》。
《红楼梦》这个书名也辜负了脂砚斋和曹雪芹的本意。
第一回提到补天顽石,下界造历一番幻缘之后,把这段故事,刻在了自己身上,恰逢空空道人路过,仔细检阅了一番,于是要为它这段故事问世传奇。
《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这四个书名,包含了四层意思;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这几个书名。《石头记》这个名字当然和作者喜欢石头有关,作者常以石头作比,以画石为乐。
批书人常亲切的称曹雪芹为石头、石兄,可见石头是作者的雅号。
据《废艺斋集稿》残卷记载,曹雪芹喜欢画石头茄子,芹菜草木之类的朴素自然的事物。

金陵即南京,又称石头城,这里是作者的故乡,同时又是明孝陵所在地,这么想,石头记这个名字也有吊明之嫌。
曹雪芹书箱上有一句题刻,”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上面画着一朵兰花,一拳顽石。
这个书箱是曹雪芹与芳卿成婚时用的,这里曹雪芹把自己比作一拳顽石,顽石上生长了一朵兰花,象征夫妻琴瑟和鸣相敬如宾,承载了对妻子的爱意。


曹雪芹爱石,如石,写石,画石。他的个性犹如石头一般坚强耿直。曹雪芹喜欢石头,石头的特点 就是坚固,就是朴实无华,曹雪芹身居陋室才华超凡,品行高洁愤世嫉俗,在统治者看来,这样的人不能为我所用,其思想是非常顽固的,真像一块石头。
曹雪芹以石头自比,他是个意志坚定的人,认准了的事从不会轻易改变,坚若磐石,绝不动摇。
鱼儿喜欢成群结队,牛羊也喜欢聚集在一块,这样才会有安全感。人也是一样,害怕被孤立害怕被议论,在人群里才更安全。
曹雪芹隐居在山野拒不仕清,过着凄凉贫苦的生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作出这样一本奇书,没有像石头一样坚韧的品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做到的。
他这种性格在外人看来是孤僻不入流的,所以他自诩为石头,任他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我依然是我,决不动摇。他的意志如铁,思想如同一块石头一样,任凭风雨如何变迁,他从不会改变。
曹雪芹对统治者横眉冷对,对贫苦的下层人民甘愿做一头俯首帖耳的老牛。就像一块石头一样,任人在上面歇息,任劳任怨。但当有人看它不顺眼,即便从它身体上踩过去,踹它几脚,它也纹丝不动绝不让步,
它是一块可爱又顽强的大石头。《石头记》这部作品是朴实无华的,和他做人的品格一样。
单从《石头记》字面上的意思理解,这本书是石头记述的故事,而石头是没有个人情感的,所以书中并没有直抒胸臆的语言,也没有直接带入自己的观点。
这种不带入个人感情的叙述使书中的故事更加真实。书中人物言行举止,都是量身定制的,主人公做的诗也符合他们各自的才学和心境。
石头的语言冷峻而又晦涩,作者很少褒贬书中的人物,不到最后我们也看不出他们的本性。作者以补天顽石自比,创作了一个似是而非亦梦亦幻的世界,每个人都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者永远不会把书中人物的真实想法告诉你,作者只是个石头,石头有什么感情呢?
石头是毫无感情的蠢物,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石头是负责不偏不倚的将真实的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书中的文字时常非常冷静,写到动情处往往一两笔带过,写到死亡时,往往十分的冷峻,甚至让人感觉到很冷漠,很少有动容煽情的时候,这何尝不是石头的笔法呢。
书中的许多不合逻辑且古怪之处,但石头难辞其咎,石头是蠢物,记错也是应当的,这样便成了无头冤案,这看似无情却有眷眷深情,看似不通却奥妙无穷,这也是《石头记》的魅力所在。
《石头记》又名《情僧录》,这个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本人,他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了书中,他就是那个情僧。曹雪芹有过一段佛门经历。家族没落后,曹雪芹一度沦为乞丐,后来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曹雪芹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见证了种种丑恶,看透了假仁假义炎凉世态,自以为勘破红尘大彻大悟,余生了无牵挂,于是剪断万千烦恼丝与青灯古佛为伴。
天若有情天亦老。
曹雪芹始终难忘旧情,想到当年那些美好的过往,还是放不下,最后还俗去了,故名情僧。
空空道人因为心中空无而见到欲望,当欲望满足后,人性中天然纯净的一面就会展现出来。
于是由色生情,心中的情需要引导而不是禁锢,是需要解放而不是束缚。
心中的情便是祛除邪气之后,与世界建立起牵绊的感情。
空空道人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终于彻悟,接着传情入色,希望将这份情传播到大千世界之中,好让世人也得以渡脱。
当见识过了形形色色的世界,他自己则自色悟空,又重回无我的境界,最终获得超然的解脱。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曹雪芹做过出家人,这本书亦是以一种慈悲心怀写就,我们也要以慈悲心怀去看为是。
佛家追求的是真善美,这本书也是在教我们如何去辨别真善美,假恶丑。
《红楼梦》旨在传情,旨在为世人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心有万物,便会得到解脱,心中有情,自会光明,便不会拘泥隐喻是如何表现只钟情于作者塑造的美丽世界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