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艺考文化课培训学校:两个概念:物质和意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反应。这里又牵涉到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两个概念。客观现实是指真实的事物,包括客观现象和客观事物,可以看到或触摸到,如笔、表、人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客观存在,还包括精神层面上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观念、思想等。比如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关于物质和意识的概念,高考只会考选题,所以考生只需要了解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中容易出错的点,不需要深入研究其余部分。关于物质与意识的概念和容易出错的问题,我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中已经有详细解答,这里不再赘述。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可能有人会说房子是静止的,房子只是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是地球是在自转,绕着太阳公转,说明房子相对于太阳不是静止的。我们常说有些东西是静态的,只是选择的参照物发生了变化。而且,物理学认为固体粒子和液体粒子无时无刻不在高速运动,怎么能认为由粒子组成的各种物体是静止的呢。物质问答中一般不考查“物质的动静关系”。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选择题中很少考到这个知识点,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需要重点复习,掌握基本知识即可。
此外,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不能忽略或更改此连接。这就像儿童玩的电脑游戏。想要过关,就必须掌握过关的技巧和规则,否则过关难度会很大。就像学习一样,要想学习效率最高,就必须了解人一天中什么时候记忆力最好,掌握记忆规律,才能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正如“欲速则不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关于“规律的客观性”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高考选择题和问答题都考过,所以考生一定要复习它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