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脑康心理医院医生: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能忽视
根据《中国国家精神卫生发展报告》,中国至少有3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多动症、强迫症、自杀和自残。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很多问题会延续到成年,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恐惧症、人际关系敏感、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问题跨越了年龄的界限,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知道什么是焦虑,什么是抑郁,什么是恐惧,等等,我们也知道如何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但这还不够!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往往会使人变得异常敏感,容易导致很多心理疾病。对此,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都容易滋生哪些心理问题。

每一代人在童年(0-12岁)都有自己的精神心理问题。
5岁前的幼儿期,心理问题主要是行为障碍,包括抽动、多动、动作僵硬、退缩行为等,多与教育方式、父母关系有关。在5岁以后的儿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这个时期容易出现孤独、胆怯、焦虑、恐惧症等问题,主要受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的影响。
青春期(12-18岁)
青春期面临着升学、交友、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既要快速扩大知识面,又要适应社会,还要努力处理更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压力容易导致情绪脆弱,喜怒无常,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果孩子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压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容易抑郁、沉默寡言,甚至导致抑郁、社交恐惧症、焦虑、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心理问题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调节。心理治疗的临床方法有很多,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和后现代治疗方法如箱庭、叙事治疗和焦点问题解决。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心理问题。精神和心理问题也可以用药物治疗。如果此时严重程度相对较高,影响专业工作和日常生活,此时应使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或精神稳定剂进行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