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之安在,心不流浪

2019-02-08 01:06 作者:Z-Cyber  | 我要投稿

    讲道理,个人算不上个科幻迷,甚至不能算是一个电影迷,仅仅就是个凑热闹的普通观众,当然久闻大刘的大名所以对于《流浪地球》(下简称《流》)有所期待,目前总体评分其实还是很高的,然而,观影之前,看到了太多恶评,三人成虎,所以对本片是有些担忧的。

    但是看完后我只想说“我 T M 吹 爆”,没想到完成度能如此之高。大道理我讲不出来,但观影体验极佳,觉得剧情跌宕起伏,铺垫和交代该有的都有,其他的还要啥自行车。

    以下文字涉及一定剧透,酌情观看

整个故事的叙事方式十分的中国,
   “串”字灯,舞狮子,春节十二响,这是很中国的符号整体的元素充满着“自己人”的气息,让整个电影很接地气。

角色方面,
    刘启:对父亲的叛逆->对父亲的呼喊,算是这个角色感情的成长。我记得见到有人说这个角色没成长,然而,这种释怀难道不是一种成长??
    妹妹韩朵朵和姥爷韩子昂:有些差评说感情突兀的,大概是说老爷子的死吧,因为我刚看的时候也觉得有些许许突兀感,然而姥爷和妹妹是一个整体,姥爷的死并非泪点和感情爆发点,而是姥爷临终前对韩朵朵的回忆才是把这两个角色的关系和感情具体化的地方,用情至深以诠释“家人”为何。
    父亲刘培强:一个拼命三郎的父亲,为了家庭而奔走,即使得不到儿子的理解也义无反顾。标配国产父亲。当然在战狼PTSD眼里,则跟角色无关,“吴京”二字就够0分滚粗了。

┑( ̄Д  ̄)┍


    看得出来,算是很熟悉的中国三代同堂的组合,可见《流》的角色设定算是在运用上很成熟的套路。

故事方面
    主线上,前后都很明确,危机所以救援,身后即家人家乡,所以不愿放弃希望,合情合理。故事细节上,刘启的叛逆根源,刘培强的抉择,救援队的军人气息,空间站叛逃的原因,都有交待,不空降。最后的木星点燃方案,跌宕起伏,而且每次的意外都是依靠努力来解决,人定胜天也表达的淋漓尽致。“流浪地球计划”的梗概,放到了全片的最后,做一个总结是个聪明的安排,试想一下,如果那段话安排在一开始,会不会有种特摄片的感觉?←_←

缺点上,
    个人觉得有些镜头太晃,看不太清明白。姥爷对韩朵朵的回忆,安排上提前些,不是在濒死时,而是在感到被困已经无望那一瞬间的话,姥爷的死估计会更震撼些。电梯井那段,近镜头略多,感觉视觉上有些憋屈。基本都是些技法上的问题。


之后说点和原著相关的东西
    看到有些差评说电影乱改原著....emmmm,让我们来捋捋:电影的内容从地下城开始到逃离木星而终,对应原著的哪一部分呢?
    原著本身是一个十分短小的小说,全篇263页,刨掉作为附赠的最后一章,只有220页,地下城到逃离木星,则仅仅只是原著第八章的第二节:逃逸时代,即第132至第148页共16页尔,好啦,区区16页的东西,请告诉我你打算怎么在不做填充扩展的情况下按照原著平推?
    估计会有人说:那你不会多节选一些内容吗?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原著的叙事风格了,个人对于原著的感觉是:更像一本史书,更多的是对事件,时势的记述和批注,然后用人物来做引子,个人的善恶,抉择,事迹,内心,在大势面前都很渺小。所以,即使只是区区16页,但其格局和信息量也是很大的。之所以不能平推,不是因为内容不够,加几章就能解决的,反而16页已经叙述了很大的一个跨度,只是细部弱化了,而《流》就是对细部重组,然后从16页的小说扩展成了2小时的电影。
    顺便说一句,这次郭帆导演仅仅只提取了一个小节来拍成电影,个人对此感到的是高兴,因为有太多的电影就是对原著贪多嚼不烂,最终叙述不足细节不明而陨落。都说小孩才做选择题,大人我全要,然而拍电影,懂得节选题材才是成熟的表现。

再来说说恶评吧
    一开始也说了鄙人仅是一普通观众,并非什么专业人士,没啥精力去做个详细的了解,仅仅代表个人来谈谈吧。当然了,什么说特效的,说吴京的之类PTSD患者类型的,还有尼玛说椅子不舒服给差评的那种的,类似的咱就没啥兴趣谈了,和神经病叫啥劲呢?
    其中有一种,个人真的表示很劈叉:说《流》里面的科学不靠谱的,打个比方吧,说《流》里面都那么牛逼的科技了,怎么还在用汽车,而且居然还没发展出自动驾驶技术,简直把观众当ZZ....看到这个我就瞬间佛了:哥们儿,您是参加科研会的吧。来错地方了,这是电影院。
    说说科幻这点事儿吧,讲道理,甭管你是科幻,是玄幻,是魔幻还是什么幻,总归到底,是一个娱乐品,科幻中的科技,魔幻中的剑与魔法,本身的目的只是提供一个质感,让一个电影有科技感未来感或者古典感魔力感的素材基础,是让作品变得更有趣的零件,故事本身才是主题,科技之于科幻,如果能更加严谨,自然是好,但是如果和剧情需要有冲突,那么就需要退至其次,以故事需求为先。
    打个比方吧:《阿凡达》算是个人认为十分经典的科幻作品,但是你仔细想想,都可以星间飞行了,都能实现生物复制并且进行神经无线连接了,人工智能操控自如怕不是什么难事吧?那还要啥人类投送,而且,机械本身不说了,单武器系统上,怎么看都像是当代玩意,在那种科技水平下,大气层外打击,不过分吧。嘛,人家剧情也都说了,就只是想开矿,那好办了,造一堆机器人,负责战斗保护的,负责开采的,都来点,在卫星轨道进行操控甚至狂野些,来个量子纠缠通信,直接坐在地球操作,原住民要是是在不服,咱再来个大气层外打击支援,那不更简单?
    嗯~,想想这画面吧,一群人,组团对着电脑屏幕一顿操作猛如虎,暴兵,打怪,开矿,超级武器....对方投降,然后我方挨个击掌表示喜悦。恭喜你,看了一场即时战略游戏的电竞实况,后面的什么原住民生态,什么主角心理变化,什么冒险,都不存在。
    科学严谨和故事需求,谁主谁客,明白了吧,如果本末倒置,那这电影还拍个毛啊。卡梅隆之所以用这种安排,不就是为了拖出后面那一连串的事件吗,如果不是这种的科技设定,主角不亲自到潘多拉,不亲自体验健康的双腿,没有和原住民的互动,没有心理的变化,那么《阿凡达》的故事该怎么展开?
    《流》也是如此,如果设定上自动化深入到每个角落,每台车子都可以自律行动甚至不是车子而是更一体化的运输方式,那么原著的16页,打算怎么扩展?看人工智能尬聊?
    刚岛雷,有些人他就是不喜欢这个片子,个人喜好原因,那给个差评也OK。有些人PTSD发作,神经病咱惹不起,也行吧。但是有些个恶评基本属于故意恶心人,平心而论,单这特效就只值1分?哪怕你给的是2分,起码说明你底线是2分,而这类人之所以给1分,基本仅仅只是因为没有0分选项甚至负分选项而已,紧跟着的长篇大论看似厉害实则狗P不通,也只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罢了。

最后再说一句,科幻元年已始,还需砥砺前行,加油中国科幻,小破球冲鸭!!


家之安在,心不流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