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子的文学】你是李白型,还是杜甫型?

李白or杜甫
李白:陪他醉笑三万场
杜甫:见证所有的苦吟和嶙峋的攀爬
唐诗: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磅礴挥洒(鲜血淋漓的抒情)
宋词:设计和推理、博学审问诉诸理性的笔端
(天赋型选手和苦读型选手)
杜甫类似陀思妥耶夫斯基(太多经验逼你崇高;太多历史逼你消化;道理、正确而挑不出错误)
《庐山遥寄庐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姥爷:《秋兴八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如晦的孙子:簪缨贵胄(生)
糖尿病按着他酸楚而花白的头颅疯狂地进食,没有“香稻啄渝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早就不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时候。那时,他是荻花小船里僵硬的山水梦魂。
“他年轻的时候会哭会笑,会带着一把长箫进山,在午时三刻包打天下,会坐在高高的谷堆上口角发炎,会攻击那些五勒嚎风的浪荡春天。”
杜甫:人、树(生长周期) 经验、技法、人生
李白永远年轻,在来生、梦里和月亮上(骂得嘴臭,干得最好) 干不好是事儿不行而非我不行
对线圣手,也兼大唐剑客;疯批美人,常有女王行为。
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记与人一片尘埃悲想。写兵马之欢变写出一片兴奋住院知情。其含韵之博,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杜甫就是这种人,明明有着明确的世俗追求,却把自己的价值衡量洗的干干净净。敢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感谢怀着深切的同情。柔软的看这个破败的世界,这种可以千古的人类柔肠。活着的时候,杜甫真的比李白认真很多。可是相应的,因为不那么热爱人间,对于死亡,李白比杜甫要看的开很多。传闻里他醉来天子不能呼,打定了主意游离于世俗功名系统之外,而大部分时间他都能做到爱他妈谁谁。而杜甫在他心灵的隐秘角落,大概有着世俗系统里悬挂的愿望,做个官儿做点事儿被记住。我想这也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包那了一丝丝苍凉痛楚却可爱的野心。而对这种博大均衡正常的人的爱,也会让怀念着制造真实的心灵墓园。我们谈到死者的皮肤就像谈起故乡的山脉。我们谈起死者的玩笑,就像谈起屋后的苗圃。如今杜甫的苦衷变成我的,杜甫的仁慈也变成我的。我是他生下的李白,一个越来越杜甫化的李白。一边温凉一边刚猛。应该相信你瞬间的灵感迸发。而天才洋溢和笔耕不辍都是一种崇高且值得摆放的个人尊严。这是一个意义和人生选择空前开放的世界。有的人像李白去实现他的理想,有的人像杜甫去使他的理想实现。有的人当面嘲笑危险,有的人细细咀嚼苦难。有的人只能当神仙,有的人只能当圣人。有的人狂歌哭痛饮,有的人下自成蹊,有的人变成绮丽的春梦,有的人变成永久的悲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