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要让中国格斗,步了马老师们的后尘

2022-02-08 08:22 作者:情报姬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情报姬

转载事宜请后台询问哦

文丨折舟 排版丨Arc翼执泠

武术,无疑是很多国人心中都憧憬过的一道文化符号。不夸张地说,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没有哪个冲浪选手没有经历过武侠文化的洗礼。从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到八九十年代TVB播出的一系列武侠电视剧,再到新世纪的武侠大片和今天的古风电视剧。在数十年内,武术的影像从未离开过国人的视线。

而“武术到底能不能打”几乎成为所有国人心系已久的问题。这也是国内格斗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每一次大隐于市的武林高手对这个问题发起冲击,都会引起圈子内外的广泛关注。

最为二次元的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马师傅老师挑战搏击教练的事了,我们敬爱的马老师在三十秒内被击倒两次,憾负。

(图不能放,但是大家应该都见过)

当然,马前辈并不孤独,在更早些时候,独创“雷公太极”的雷雷老师,也英勇地站了出来,面对了来自MMA选手的挑战。更加遗憾的是,雷雷老师的表现比马老师稍逊一筹,五秒被击倒。

而捍卫武术尊严的事业不能就此停止,在两位老师之后,抖音出现了另一个致敬者,咏春关龙。这位老哥秉持着“不气盛能叫年轻人吗”的原则,放出豪言,号称三招之内可以制服一切人,不论男女老少,甚至包括曾经的重量级拳王泰森。

随后,在2020年1月,他接受了不远万里从外地赶来请教的格斗爱好者雷龙的挑战,以坚持将近一分钟再被打倒的表现超越二位前辈。

中肯地说,武术家里并不乏正面的例子。比如武当山的陈师行老师,经常在B站分享一些自己平时练功的素材,比如徒手劈砖或攀壁跳崖。这些挑战,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轻功和硬气功等技术的疑问,因而收获了很高的热度。“道长一边说着没有轻功要相信科学一边从六米高的山崖上跳下去”已经成为很多观众嘴里津津乐道的一个梗。

虽然挑战有成功有失败,但道长本人并不在意,也没有吹嘘自己的武打能力。这无疑也是陈道长观众缘很好的另一个因素。

不难发现,武术师傅们在网络传播中占据着奇特的生态位。撇开陈道长这样特例的清流不谈,几乎所有的武术师傅和搏斗选手的约架,都能轻易地吸引到极高的关注。很显然,这些比赛背后无不带着复杂的附加因素,而观众对这些因素的关注,无疑远远超过格斗本身。

没错,问题从来不仅仅是单纯的“武侠里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武术,到底是不是如其所述的那样凌厉?”

在几位武术师傅那里,问题还可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战胜曾经的外来侵略者的技术?”

“身为中国人能不能不支持传统武术?”

和没有明说出来的“我都这么民族英雄了怎么还没火?”

细究三位在约战前的表现,也可以发掘一些共同点。除了都是自封的某种传统武术的代表人,他们在夸耀自己的实战能力时,都非常刻意地加入了外国格斗选手的交手记录来作为对比。

马老师的“二百多斤嘤国大力士”,关龙的“三招秒杀泰森”,以及雷雷反复提及的,曾在中央四台播出过的战胜国外格斗爱好者的战绩。

(众所周知,马老师的手指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

再往前深究,传武大师约(peng)架(ci)现代搏斗之所以可以引起如此高的热度,正是因为,其背后有着无数类似的故事原型。

我们记忆里最熟悉的武侠影视,很多都会把背景设定在近代,也就是晚清时期。国势倾颓,内忧外患,无数仁人义士为了捍卫同胞尊严,在擂台上勇猛出手,干碎无数不知天高地厚的侵略者。

比如在电影《叶问》里,和国人自己点到为止地切磋,再动真格地战胜外国人几乎已经是剧情的标配。

《霍元甲》里,李连杰扮演的天津武师霍元甲在收到洋人暗算的情况下,依旧竭力应战,最后因为收了一招杀手告负,收到了来自对手的尊重。

还有诸多类似格式的电影不胜枚举。在这些传媒作品的努力下,“武术”从一种技击和表演的艺术,上升为国民精神的象征,它讲述的不是一个武者战胜另一个武者的故事,而是在虚构的历史中构筑一个民族精神的共同体,在让其在充满象征意味的擂台上战胜阴险狡诈、德行有亏的侵略者,从而自证传统的优越性。

但电影,终究是电影。它重在用视觉形式传递背后的理念,在《叶问》里,叶师傅赢下比赛后,在擂台上告诉看客,“今天的胜负,我不是想证明中国武术比西洋拳更优秀。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我很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大家懂得怎么去互相尊重。”

而《霍元甲》,也是李连杰为了告诉年轻人尊重生命,最后霍元甲没有冲着日本对手痛下杀手,正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唤醒了他内心的悲悯。

但显然,这些价值观比起“痛打外国贼子”的噱头来说,传播力度弱的太多了。

丢失了这些普世的理念,“传统武术痛打外国人”很容易变成消费民族情感、戏弄观众智商的作秀。比如前段时间,中国拳手玄武约战日本拳击手木村翔,在商业合同里未告知的情况下,接二连三地使用违规技术,对木村选手造成极大损伤。在赛后,面对无数质疑,还能在朋友圈回应道“中国打日本还需要规则吗?他不死我睡不着觉啊”

讽刺地是,木村翔在赛后发推说,“不要因为这件事去恨中国人。”

没有是非观念支撑的民族情绪,无非是无数武术大师们一本稳赚不赔的生意经。他们不在乎中国的形象,坦然自封为传统文化代言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约架里,成为一个个自欺欺人的小丑。

格斗本身,仅仅只是竞技体育的一种而已,在最接近无限制格斗的MMA(综合格斗)领域,选手们也会像其他运动员一样,合理地训练,合理地备战,和教练团队安排技战术,选择适合自己地战斗方式,中国的选手们不加区分地使用着国内的散打,国外的摔跤和柔术,拼搏在八角笼内争取胜利,难道不也是在为中国的体育事业争一份光吗?

hi,这里是情报姬~ 

想更早看到编辑们的文章,可以wx关注下我的公号

这对我来说很重要,笔芯~

往期精彩,点击可达


不要让中国格斗,步了马老师们的后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