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风谈 一、楔子

虚风谈―(网络时代记述与讨论)草版
楔子
昨夜得到母亲消息,说外公病重,恐怕就剩几天了。
外公在千里外的一个小县城里。他是一个老知青,很小的时候就教我识字读书,是我的启蒙老师。
坐在火车上的时候,我望着车外的麦田,还能想起和外公一起在田野散步的场景。如今的麦田,似和当年一样的绿意盎然。
外公在县城的医院,从车站到那里很方便,一下火车,我就急急赶了过去。
外公的病床靠着窗户,近午的阳光温驯而不至于热烈,大片大片地涌入屋内,赖在床上,扑到每个人的脸上,暖洋洋的,令人不自觉就感觉豁然开朗。
我到的时候,母亲去外面买水果还没回来,外公和邻床的一个病友正聊的正高兴,白发在阳光中闪硕着亮银的光泽,看起来精神不错。
这位病友也是位老人家,我进了门,微笑着打了声招呼,然后看向外公,喊道:“外公”
外公看到我,温煦地笑了起来。
“小舟来啦!”
我的鼻子一下子就酸了,眼泪止不住地就要下来。
有很多年了,离了家出门在外,在诸事之间奔波忙碌,和家人的联络少了很多,而和年事已高的外公之间更是很少说过话了。
曾经我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没想到到头来也成了茫茫然众人中的一个。为了生计,为了不知道为了什么的生活,我感觉自己失去了很多;比如这声很久没听过的“小舟”。
我就快要永远失去它了!
我这时候真的想哭个昏天黑地,但是旁边还有另一位老人家,而且看起来也没有家人看望过的样子。
我强忍住泪,狠狠地点了点头。
“嗯!”
外公像是和二十年多以前一样,没有丝毫的隔阂。他亲切地让我坐在床前,询问这些年我的事情,邻床的老爷子也在一边听着。渐渐地就成了三个人聊着天,谈天说地。
说话时,我惊奇地发现外公的病友―这位老爷子竟很是健谈,而且他还姓谭。
谭老爷子曾在部队当过文书一类的职务,退休后为了教育自家沉迷网瘾的儿子,也接触了不少网络的新鲜事物。现在儿子早已经在部队服役多年,谭老爷子自己反而天天上网,玩的不亦乐乎。
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本来以为和两个老一辈的没多少共同话题,没想到经过有知识分子和“网瘾分子”双重身份的谭老爷子,和两位老人家竟聊地很是开心。
母亲买水果回来后,看到其乐融融的场景,不由得一笑。于是她洗了些苹果,一边削着,一边听我们聊天,时不时也会说上几句。
谈的内容很多,因为爱好的原因,话题渐渐就转向了网络。毕竟现在这个社会什么都快离不开网络了,不可避免地多说了些,但更多的还是这个网络时代发生的事儿。
很多东西与两位睿智的老人分享,就会得出更多的有意思的东西。
这样的谈话持续了外公病床上最后的这段时光。一直到外公去世那夜,外公仍旧饶有兴致地听我们谈话,不时也插上一两句。
或许那时就应该感觉到死亡的接近了吧。
外公去世下葬没多久,谭老爷子康复出院了,他的儿子在部队请了假刚刚回到家里,却是虚惊一场,却也正好父子相聚。
我又坐在回去的火车上,看沿途的景色倒退回原路,心里却想到:时间呢?时间却一定不会再回去了。
如同现在的这个世界,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势之中,所有人都被裹挟着离曾经越来越远,渐渐记忆模糊,或许某年某月的某一**我都会在别人的脑海中毫无征兆地消失,抹灭了我们最后一丝存在过的痕迹。
毕竟时间会向前走,人被时间无可奈何地裹着,迟早要忘掉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从某个方面来说,书,是能够将时光与记忆凝固的神器,无论多长时间都能让人栩栩如生地体味书写者当时的所思所感。
作为一名近乎穷困潦倒的书写者,我很珍惜每一份美好的记忆;也正因为如此,我将外公、谭老爷子和我的谈话整理一番,加上我的一些感触,对于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人与事的珍惜、抱怨、期盼、建议等等各种就这样一篇篇地写了下来。
第一篇是以网游为开始的讨论。
【草版,希望能够看到的人可以有一些建议评论,无论是观点还是事情感悟都可以,我在这里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