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新城、西虹桥、朱家角将率先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内容摘要:《青浦区“十四五”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行动方案》公示,青浦新城、西虹桥、朱家角将率先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并提到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学校的配置要求;对轨道交通站点 600 米范围内,新建住宅中租赁房比例要求达到 70%以上等。

今天(2月27日),关于《青浦区“十四五”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行动方案》公示发布。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 2035”总体规划建设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2月22日,《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工作导引》发布,现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青浦区也制定了《青浦区“十四五”全面推进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下文简称“行动方案”)。
按照该“行动方案”,到2025年,青浦新城、西虹桥(沈海高速以东区域),朱家角镇将率先实现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含乡村生活圈)全覆盖。
另外,在该“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标准指引中提到了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学校的配置要求。
对轨道交通站点 600 米范围内,新建住宅中租赁房比例要求达到 70%以上。
该“行动方案”除了对城镇居住区提到配套规划要求外,也对今后的乡村建设提出了配套指引,规定每个行政村都必须配套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红白事中心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工作目标
结合新规范、新要求,统筹推进各类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实现主城片区、新城、 中心镇以居住为主的已建地区,全面开展“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一般镇及乡村地区开展试点行动。
到 2025 年底, 形成以盈浦街道为示范,新城、西虹桥基本完成,其它街镇完成试点区域的新时代青浦幸福社区生活圈,全面提升青浦区城乡品质和基层治理水平。
二、确定工作对象
“1+1+1”区域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含乡村生活圈)全覆盖,即主城区-西虹桥、新城-青浦新城(夏阳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朱家角新开泾以东、赵巷镇老通波塘以西、重固镇老通波塘以西)、中心镇-朱家角镇的居住地区。
“7×2”区域推进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示范试点建设, 即 7 个一般镇(徐泾镇、华新镇、赵巷镇、重固镇、白鹤镇、 练塘镇、金泽镇)各形成一个社区生活圈或一个乡村生活圈示范试点。
试点选择可结合正在推进的“两旧一村”改造、 美丽街区与美丽家园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域土地整治等确定范围及对象,以点带面促进青浦区社区生活圈建设。
如果按照行政区划来讲,也就是盈浦街道、夏阳街道、香花桥街道和朱家角镇全域将最先实现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含乡村生活圈)全覆盖,其中盈浦街道作为全域覆盖的示范样本。
我们看到,作为中心镇的朱家角是8个镇中唯一至2025年最先实现“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的,就连东部的徐泾镇也仅仅是虹桥主城片区全覆盖,即沈海高速以东。
三、明确重点任务
那么“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具体有些什么呢?
对标市级最新要求,结合青浦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新时代青浦幸福社区的愿景,形成以下十三项重点任务:
1、完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设
2、保障各类人群居住需求
3、提升社区创业就业服务
4、织密社区公共空间网络
5、打造彰显文脉的文化空间
6、拓展市民身边的体育活动场所
7、构建全年龄段的社区学习体系
8、整体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9、提升社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水平
11、推动日常便民商业服务供给
12、引领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13、筑牢安全底线打造韧性城市及以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和生活服务
十三项重点任务均包含基础保障类及品质提升类,基础保障类设施是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应当设置的设施; 品质提升类设施按照各社区情况选择性配置。
其中城镇社区生活圈基础保障类 41 项、品质提升类 25 项。
乡村社区生活圈基础保障类 17 项、品质提升类 14 项。
四、时间节点安排
将分两个阶段完成生活圈规划编制。
2023 年 2 月底前:率先完成盈浦街道盈中社区生活圈规划编制工作;
力争到 2023 年 6 月底前:完成主城区(西虹桥)、新城(夏阳街道、盈浦街道、 香花桥街道、赵巷镇及重固镇新城部分)、朱家角镇的居住地区及 7 个一般镇试点片区的生活圈规划编制工作。
形成一 份社区需求清单、一张社区行动蓝图、一张 2023 年度行动计划表、一套行动蓝图规划成果;2024 年、2025 年度行动计划表在上一年 11 月底前制定完成。
滚动推进社区中心等实体阵地建设。力争 2025 年末:主城区(西虹桥)、新城、朱家角镇及 7 个一般镇试点片区达到社区中心覆盖率 100%,基础保障类设施基本达到全覆盖。青浦 新城、西虹桥等重点区域,建成具有全市影响力的高阶版社区中心。
持续推进“幸福云”智慧社区全景应用系统建设升级和推广应用。2023 年底前:完成“幸福云”二期项目建设,坚持立足村居社区实际,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升级和应用场景的 创新叠加。到 2025 年:在村居社区和相关领域形成“幸福云” 为核心的“一云统揽”数字应用生态。
该“行动方案”还制定了实施方案的“组织架构”,构建联席会议平台,由区长任总召集人,分管综合经济和城建的副区长任副总召集人,各局办街镇都有要员参与。可见区政府对该“行动方案”的重视程度。
五、重点任务的标准指引
1、基础保障类
我们看到,在该“行动方案”城镇社区生活圈重点任务的标准指引(基础保障类)中指出,“中小套型住房”,将根据不同区域、家庭不同阶段住房需求,优化各类商品住房套型比例。
经常看文章的朋友应该了解,我们在报道新楼盘方案公示时会报道中小套型占比,不同地区这个占比有所不同,如赵巷镇佳恒路南侧地块项目中小套型占比高达80%(普遍占比在60%左右),很显然该项目官方初衷是希望更多市西软件园的年轻精英入住。
另外,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新出让商品住房用地将继续配建不少于 5%的保障性住房,主要用作公共租赁住房;继续配建不少于 15%的开发企业自持租赁住房,主要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城地区,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建比例不少于 25%,轨道交通站点 600 米范围内,新建住宅中租赁房比例达到 70%以上。
每个普通商品房地块出让都配建不少于 5%的保障性住房。
另外,上述提到的配建不少于 15%的开发企业自持租赁住房,个人理解应该是指不少于区租赁住房总量的15%由企业自行建设和持有,类似华为人才公寓。
轨道交通站点 600 米范围内,新建住宅中70%以上为租赁房,这个比例相当高,可见政府对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重视,民生优先。
另外,该指引还提到了教育资源配置:
幼儿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300 米;每1 万人设一处,一般规模为建筑面积 ≥5500 m²,用地面积 ≥6490 m²;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500 米;2.5 万人设一处,一般规模为建筑面积 ≥10800 m²,用地面积 ≥21770 m²;
初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000 米;;2.5 万 人设一处,一般规模为建筑面积 ≥10350 m²,用地面积 ≥19670 m²;
高中,5 万人设一处,一般规模为建筑面积 ≥22994 m²,用地面积 ≥26800 m²;
居住环境,对老旧小区宜居性改造 (包括加装电梯、成套率改造、厨卫条件 综合改造等)、 适老性改造 (包括加装坡道、扶手等无障碍设施)
室内菜场,一般规模≥1500 m²,服务半径不宜大 于 500 米;1.5 万 人设一处。
社区级公共绿地,500-1000 米范围内需规划一处用地面积≥3000 m²公共绿地。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要功能由多功能厅、图书馆、信息苑、社区教育、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组成,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000 米;每个街道(镇)设一处。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综合健身馆),一 般规模 1200-1800 m²;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000 米;每个街道(镇)配置一处。
公共交通站点,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和地面常规公交站点,新城、新市镇地区 500 米服务半径范围内全覆盖。
2、品质提升类
社区食堂,1.5 万人设一处,一般规模 200 m²/ 处。
生活服务中心,包含便利店、早餐店、药店、 菜店、末端配送、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0.5 万人设一处,一般规模 100 m²/ 处。
社区学校,包含老年学校、成年兴趣培训学校、职业培训中 心、儿童兴趣活动,每个街道(镇) 设一处,一般规模 1000 m²/ 处。
3、乡村社区生活圈重点任务的标准指引
村便民商店,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处,建筑面积≥50 m²。
村多功能运动场,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处,用地面积≥400 m²。
村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处,建筑面积≥160 m²。
村示范睦邻点(老 年助餐点),自然村必配, 100 户设置一处,建筑面积≥20 m²。
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处,建筑面积≥200 m²。
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 (农夫市集),即村民售卖农产品的场所,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处。
红白事中心 (村民 食堂),用地面积≥800 m² 建筑面积≥1000 m²,每个行政村设 置一处。
(重点任务的标准指引内容为小编节选内容,非全部)
按照该“行动方案”描绘的蓝图愿景,青浦市民未来的生活将越来越便利、幸福。
资料:青浦区政府网
编辑:大青浦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