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冕同人 莱茵 幻影坦克A1A1型 0.79版

2022-11-04 04:18 作者:向菲力欧  | 我要投稿

单位数据 量产设施:盟军车辆组装厂 量产要求:高级许可 生命值:1000 造价:$1600 生产时间:15秒 移动速度:80 侧/背面伤害加成:105%/110% 清雾范围:500 光谱炮—— 杀伤类型:光谱 单发伤害:200 平均开火间隔(ROF):1.63秒 DPS:122.7 射程:250 技能:同原版 同原版 冷却时间:2秒 特殊机制: 所有属性几乎同原版,但是有了炮塔,可移动射击。 受伤害百分比上增加了来自电击的伤害 受伤害百分比: 枪弹50% 机炮25% 穿甲100% 高爆100% 脉冲125% 中子100% 电击125% 光谱100% 震荡100% 狙击0% 毒素5% 火箭100% 破片100% 榴弹100% 冲击75% 制造国: 法兰西鸢尾国 设计方: 雷诺公司、法兰西地面武器集团、未来科技公司、伊甸尼亚国家光子协会 量产方: 法兰西地面武器集团、雷诺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奥迪集团、BAE防务公司 基本装备—— 光谱散射坦克炮 电子干扰中继器 反应式伪装扫描仪 覆盖式粒子投影 无噪音与多频段信号抑制引擎 塑钢装甲与碳纳米气凝装甲涂层 FT-70光谱裂缝发生器 总是上不完的光学网课课程软件 发展历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甸尼亚以极高频率和技术水平来观测俄国军事动向的一草一木,其高保密度的特种军事侦查卫星——“深空之眼”系统观测到了车里雅宾斯克战争工厂的前身——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内幕……一位早已经被CIA“邪咒”部门盯上许久的设计总师在一次伏特加盛宴后摔了一跤,其未关好的设计图纸散落一地,周围的人员连忙赶过来帮忙整理收回,就在这个不起眼的过程中,“深空之眼”已经拍摄下一切重要信息。很快,档案代号“天启”的神秘项目,被CIA钉上了秘密军事武器的调查报告册中,并分发给同盟国军事协会,根据初步推测,CIA认为“天启计划”,应该是一种实验性重型坦克,搭载威力更加强大的双联装主炮,但除此之外,同盟国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另一要素是,俄国准备在其开发完成后投入量产阶段。

早期的试做型天启,于西进战争中与莱茵交手

这对同盟国成员尤其是欧洲旧大陆的成员国造成极大的担忧与隐患,俄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入量产的犀牛主战坦克,就替代了t72、t80和t90系列的地位,对欧洲平原上的同盟国陆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与打击。其初次登场就令axm56勒克莱尔的攻击形同虚设,唯独L55倍径长身管主炮的豹2a6、a7系列改进型能够对其造成反制。为此伊甸尼亚向盟友提供了M829A3 Bule改进型贫铀穿甲弹以勉强面对装甲威胁。虽然说同盟国依仗更加优良的军队组织架构,先进精确火力与态势感知能力,包括空地一体协调力与战场情报获取能力将俄国重装集团肢解粉碎,但战争中期的军事科技格局变化之大令同盟国感到担忧,先是来源神秘莫测的电子病毒技术的发展使得双方对电子系统的互相瘫痪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电磁压制力突飞猛进,攻大于防以压倒性优势主导战场,使得雷达等设备如同废铁般无力,同盟国是否还能保持住曾经强大的点对点攻击能力和超视距精确打击能力还是个未知数,而导弹系统的瘫痪令同盟国各单位不得不直面俄国重装部队的矛头。尤其是航空兵和陆航航空兵力量没有伊甸尼亚那么相对性强大的旧大陆各成员国,开发一种新型反装甲系统,以面对日益严峻的前线装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如何有效打击苏联重装坦克是莱茵一大核心课题

虽然战时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激光武器等定向能武器技术的进步速度极为快速。但是包括蔡司公司开发的光棱科技在内都尚未真正成熟,或者不具备对重型装甲单位的有效攻击能力。在各方面测试中,蔡司公司认为光棱技术要想具备穿透重型装甲的水平,需要巨大供能仅仅是一方面,由于光棱科技是爱因斯坦的一个研究方向——玻尔爱因斯坦凝聚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物质可以减慢光速甚至长时间驻留射入的光。于是,使用这种材料作为充能组件,便可以在其中长时间吸收光能然后于玻爱凝聚态解除的瞬间恢复光速,从而瞬间释放出存储全部的光能,以此达成对光能进行“压缩释放”的脉冲类攻击,虽然在设备大小与瞬发上有着很大优势,但能量释放的提高标准对技术要求难度是激光技术的几何倍数增长比率,以目前发展进度,光棱技术的反装甲能力恐怕与激光技术殊途同归、任重道远……

光棱技术短时间内无法胜任这个任务

但是论光学技术的发展,伊甸尼亚同样是全球领军人物,早在一战结束后,伊甸尼亚光学研究所在中佛罗里达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研究室的帮助下,组建了伊甸尼亚光学研究中心,在伊甸尼亚提出“光子计划”后,“让光芒围绕在伊甸尼亚身边流转”成为了当时伊甸尼亚科学界的名言,后来光学研究中心与光子研究中心联合组建为伊甸尼亚光子协会。伊甸尼亚很快在光学技术上突飞猛进。伊甸尼亚光子协会在光子计划的科研过程中,落实了爱因斯坦教授在在棱镜技术中的开发衍生成果——形成了光谱技术。 光谱技术是光子的另一种运用形式。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有两种类型: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做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于不同波长的光。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光谱。

光谱学的本质是研究电磁波对实体物质产生的作用

 实验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线光谱。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研究原子的结构。后续光子协会经过精心实验和调配,发现原子或离子受到热能、电能或光能等能量的作用时,外层电子得到一定能量后,由低能级E1跃迁至高能级芯E2这时的原子(或离子)是处于激发态,而给予原子(或离子)的能量(热能、电能或光能)即 E =E2﹣一E1,称为激发能或激发电位。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其外层电子是不稳定的,它只能在高能态的轨道上停留几秒,然后自发地跃迁到低能级轨道上,其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形成一条谱线处于高能级的电子也可经过几个中间能级跃迁回到基态能级,这时可产生几种不同波长的光,在光谱中形成几条谱线,它们组成该元素的原子光谱。(注意下面开始脱离现实了!) 光子协会与未来科技公司合作,在其提供的新型光谱仪器帮助下发现通过特定电磁波(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对激发态原子外层电子进行大功率同调(可以理解为刺激它),能够让激发态原子进行类似等离子激发态一样,产生的剧烈反应并释放大量能量。光子协会和未来科技公司立刻认识到这一发现将会有着极大的武器价值,很快光谱技术的实验性武器立刻被提上日程。但是要想过得了国会这关,恐怕需要不少手段……

该原理和光棱技术的压缩释放一样,使得技术转为有效武器成为了可能

在光谱武器还处在襁褓当中但是极其具有前景的同时,伊甸尼亚国家光子协会还在神州称之为“变换光学”的领域上进行着积极探索。不过,伊甸尼亚国会下属的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对两份技术发展成果同时通通压入资金显然相当忌讳,同时负折射率材料与光谱发射器身为国家光子计划的产物,受到了参议会派系竞争的影响,本身属于两种不同功能性和不同用途方向的技术,成为了政客们与国内势力的棋盘角逐场……支持哪一个派系、下多少筹码和资金、宣传舆论与胜利果实上的唇枪舌剑和势力博弈逐步隔离了两个技术。最终由于负折射率材料技术支持方派系在竞选和内政打击中暂时落败,光子协会的重点方向继续转为光谱发生器。但是光子协会的一些个别科研人员和其支持方党派并不甘心,最终在一系列的秘密交易和妥协下,其党派为该技术争取了一个避开敌方政治手段攻击的方法——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接手,在德国卡尔鲁厄理工学院与法国凡尔赛光学院的帮助和持续开发下,开发结果得以受益于整个同盟国阵营,当然此时离盟军的正式组建也不远了,而换来了莱茵协约会对该派系的一些支持,以及完整技术的交付,这样的成功外包效益能够为自己贴上不少“精于治国”的标签吸引选民。当然相比于战略上对该技术用途不是特别大的伊甸尼亚,不列颠尼亚方面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服务军情6处和CIA庞大的谍报集团,最终衍生出了非常低价位的量产型单兵伪装服。 法国地面武器集团和雷诺公司很快在后勤局的协调和命令下展开联动研发——莱茵后勤局在该技术上发现了重要的军事作用,在苏联重装集团的威胁下,处于战略守势的莱茵协约联军若是能够在层层国土防线中更好的伪装自己的兵力部署,也可以为了更好的保护装甲反击或者伏击单位,那么毫无疑问其战略和战术意义都是及其巨大的。后勤局的要求十分明确,利用该项技术,搭配其他技术进行配合,以开发出掩盖装甲单位的相关实用产品。 法国地面武器集团(GIAT)经过初步分析和论证后,认为装甲单位的隐藏,需要使用该技术来制作一套光学覆盖设备,起初GIAT同样打算制造一套大号光学伪装布,但是很快经过几次测试后,发现实用性并不是特别大,由于莱茵战术强调机动防御和九段渐击作战,装甲单位同样也需要频繁调遣,但和苏联陆军的接近率又太过之高,由于不能移动使用,营级部署不可能绕过苏联前线观测的眼光,同时作战意义也不是特别大,因为对于莱茵协约来说前线交锋地段是寸土寸金的,每一寸土地的让出不但要有足够的价值,也没有太多空间赋予战略调动。因此随动式设备的开发就立刻提上日程,伪装布计划直接废弃。很快GIAT就制造一对光粒子覆盖式发生设备,能够在光学粒子上隐藏自己产生的光谱并通过全息投影粒子技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或者模拟一些物体,前提是有反应式伪装扫描仪拥有其数据库,尤其军事装备不是扫描一下就能复制的,不过反应式伪装扫描仪对已经录入数据库的车辆和民用设备与常见物体等等是能够做到自适应的。但是GIAT的这套“幻想”综合光学伪装系统也不是特别成功,GIAT为了测试效果,改装了几台AMX40主战坦克,为其加装了“白昼”系统,但始终无法解决和完美模拟移动式烟尘和可动式粒子跟随与特效处理,而后续的量产型幻影坦克显然又因为能源问题捉襟见肘,没有充足的能量在引擎全力运载式为系统供能,因此移动式隐形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不过后勤局认为系统和组合本身非常具有价值,就势将库存的AMX40和AMX56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进行了寿命延长计划,做了些配合改动,将一批AMX40进行隐身升级——即AMX60 “白昼”与AMX62“擎天柱”。考虑到不列颠尼亚曾经为挑战者2进行了分别为“黑夜”和“威震天”两种升级型号,这一命名手段明显是法国人的嘲讽。(挑战者2:我黑夜你白昼,我威震天你擎天柱,你他*故意找茬是吧?),更为有趣的是,神州后续进口了两台AMX60“白昼”和两台后续全新设计的CCTO实验型幻影坦克,进行研究学习。

AMX60“白昼”综合光学伪装坦克为莱茵测试了很多关于变换光学的实践项目

光有光学上的隐形是不够的,GIAT还为其开发了专用的电子干扰与遮蔽系统——杜兰普FT70电子干扰中继器。虽然电子病毒和MCV的结合下能够对大部分电子设备与探测雷达进行有效压制,但是在近距离依然是会产生烧穿效应的,为了彻底在隐形阶段不被对方的测角、激光测距、对地雷达波、声波等等各种探测手段捕捉到端倪(对面:这怎么有个东西挡道啊卧槽),FT70能够对电子干扰信息进行接收、二次编码以及信号增强,并对自己的现场信息源进行针对性干扰和信息覆盖或吸收,配合上特殊的复合信号吸收涂层,从而令敌方完全感知不到在隐藏中的幻影坦克,哪怕其攻击后……但同样的,移动造成的多个频道数据量频繁运算依旧会让设备效果大幅度折扣。 在GIAT火热开发中的同时,雷诺公司也没有闲着,项目开始之初GIAT就向后勤局提交预期和简要,认为新系统下来包括各方向上的需求,对底盘能源供应和内外部空间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后勤局考虑再三,又逢恰巧该阶段与神州的电磁轨道炮还在开发中,底盘还没完全选择好,同时热熔主炮也可以作为兜底,眼下除了圣盾底盘也没什么好的选择,可惜圣盾的首上装甲设计严格限制了车体内空间。后勤局还是批准了雷诺公司开发样车,并将计划合并为“幻影”计划,由于两个法国企业一直合作且在开发过程中保持着设备信息互通,雷诺此时的任务就是专门为幻影计划开发一套合适的载具底盘,并且解决一些底盘上应该解决的问题——比如声学噪音。 幻影坦克采用了圣盾系列的发动机同款,由保时捷集团设计的PN-A“漩涡”专业降噪改进型,其实雷诺公司几乎完全推倒了该引擎设计,全程为降噪和怠速静音而设计和改良。PN-AN2“静谧漩涡”引擎动力包采用先进集成式谐振腔和大容积消声腔,吸收大量运行噪音,同时在三氢四嗪合成剂燃烧上采用人工合成造氧技术而非进气式,全车经过大量噪音共振实验,不断优化设计,采用德国超高精密0.1纳米级机床进行加工关键零部件,以0.01微米级常规机床量产部件,大幅度压缩公差和震动,并且填充液态吸振流体与复合吸音材料,同时反应式伪装扫描仪还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分析出合理可感知与不可感知波段的声波,进行主动干扰并中和微噪音,常人是无法感知幻影坦克周围的风吹草地声是与外界有多么不同的,除了个别敏感的动物以外,即便是神经衰弱患者,也可以轻松在全功率运转的幻影坦克旁边酣睡——只要它不移动。这套动力由于合成剂更加暴力的生产电离子,可以为幻影坦克提供300兆瓦的供能,不过由于静音和供能考虑,只能提供1500马力机械能动力输出,但是考虑到幻影坦克非常轻量化的吨位,仅仅40吨的吨位能够提供35的强大推重比,不过可惜由于底盘传动空间的压缩让步等诸多考虑,未能保留法式9前进10倒车档位的优良传统,仅仅制作了9前进6倒车,使其倒车速度略有下降,但对于大部分陆地坦克来说,其倒车速度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最大时速85km/h和40/h倒车极速令其在战场上肆无忌惮的机动。 在装甲防护上,幻影坦克的设计可就乏味可陈了。雷诺公司毕竟不是德国设计厂商,再加上幻影技术的信赖,雷诺公司认为幻影坦克的防护措施不需要做的过于注重,以免性能平衡出现性价比不高的倾斜角度,因此在设计实验性幻影坦克CCTO时,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在防护指标上面,即便是量产型上都没有做出过多升级措施来避免影响动力系统。试作型幻影采用70度200毫米高硬度合金装甲作为首上防护措施,具备700毫米装甲等效,面对最大穿深水平710毫米的犀牛坦克来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防护水平。好在后续犀牛的继承者铁锤坦克因为苏联刚军改不久,再加上思路发生转变,采用了高射速85毫米弹夹炮,穿甲能力没有提升,才令这个试做型稳住了防护构型,并通过了神州的要求标准,纳入了采购计划。

CCTO 试做型幻影和AMX60“白昼”都是一些非常不错的尝试。对战斗力提升明显。

但是随着幻影计划的项目推进,与莱茵协约军事力量的进一步整合,对所有成员国企业进行了共享技术计划。巴黎理工学院和纽伦堡大学完成的超合金塑钢装甲也开始运用在陆军装备上,而泡沫装甲的进一步运用和升级也提上了日程。GIAT和雷诺公司由于长期与德国重工集团合作,在克劳斯玛菲·威格曼集团的盟军MCV基地车问世后,很快也为幻影计划更换了更加先进的底盘图纸,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同时也是因为莱茵协约和大洋联盟正在推动一款新的通用性大威力定向能武器系统,在“和平珍珠”方案项目组失败和光棱坦克是棱镜计划失败后,伊甸尼亚军事委员会再三考虑过后修正为Combined Energy Weapon System(CEWS)即联合能量武器系统,用以提供一项多用途定向能武器,同时具备摧毁苏联重装甲单位威胁的能力,同时雷诺公司与GIAT(法国地面武器集团)也希望能够借此替换掉原有落后的105毫米电热化学炮,其840毫米的穿深已经被认为无法应对苏联新锐主战坦克甚至更强大装甲目标的防护性能。 新的防护设计采用60度100毫米塑钢装甲+10毫米特化柔性殷钢装甲内衬合金组成正面防护体系。抗穿1280毫米,抗破380毫米。侧面则为80毫米,抗穿1040毫米,抗破340毫米。同时在车身右侧增加了一套主动防御系统,一个小巧的12发容量的撞击榴弹发射器可以伸出来拦截对方的攻击,基本上能够对1600m/s以下的火箭弹或者动能武器都会被其撞击,大幅度降低攻击威胁。配合上其对制导武器极强的压制力,可以说幻影的新底盘远超盟军当时大部分地面作战单位的防护水准(龙式双联装125:看着我的炮口再说一次?)当然这套防护系统在德国国防军内部中还是有不少人对其颇有微词,后勤局也允许相关部门做出了一份防护升级备案。但是只有一套在不影响幻影坦克隐身的前提下提高防护区水平的方案案是以超精密加工附以碳纳米气凝合金涂层,抗穿提高60毫米,抗破提高40毫米,成为后来的幻影坦克A1型。虽然提升有限但好在投入不高,其次也别无可选,但后勤局官员认为这套防护有助于提升生存性,甚至大大提高幻影坦克的抗打击临界值能力。 沙俄著名作家契科夫说得好——“如果一本书里面提到了有一把手枪,那它就一定会发射”。归根结底,幻影坦克计划仍旧欠缺着一门强大的主炮,这门主炮同时也是莱茵协约魂牵梦绕的反甲利器,虽然此时莱茵协约已经获得了追猎者的性能补充,但其120mmL44倍径电磁轨道炮已经被证实与幻影坦克底盘的相性很差。因此莱茵协约很早就参与到了大洋联盟的CEWS计划中去,积极探索光学武器,最终在伊甸尼亚光子协会与未来科技公司强大研发能力下,光谱武器正式完成了从实验室到标准武器化这一步骤。未来科技公司生产的光谱炮有着极高的发展前景——它聚焦并放大光波,形成极具破坏性(虽然是短距离的)高能光子爆发,很容易穿过任何已知物质。与光棱技术类似,光谱炮发射光束可在目标上散射,反射到附近的敌人身上,同时还具备能耗合理、装置可靠性高、可延展性以及可装载地面车辆等等优点。最终在盟军最高军事协会的多方推进下,莱茵协约向大洋联盟提供了通用性幻影坦克的计划,莱茵协约提供幻影坦克技术与底盘技术,大洋联盟提供光谱炮技术和的生产线并为每台幻影坦克配备光谱裂缝发生器。几经周折,最终伊甸尼亚国会方面还是批准了这个划算买卖,倒不一定是因为幻影坦克先进的防护理念(大嘘)与优秀底盘能力深受伊甸尼亚陆军青睐,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有些参议院的腰包里多了不少莱茵法郎马克,甚至名下的迈巴赫豪车是迈巴赫专门设定的年度限定款,只有这些“伟大的政治家”才能“采购”到的特殊专款,而光谱炮由GIAT和蔡司公司进行生产,但莱茵协约要想吃透光谱技术,恐怕需要很久很久。 几经周折的光谱炮并没有让莱茵协约失望,这款被大洋联盟大肆吹嘘,自我陶醉的先进武器确实有点东西,不但能够保证较为不错的射速,单次攻击就能够熔穿上百毫米的钢装甲的同时,具备较大破坏力且对各种防护措施都能造成有效杀伤,且射击精度极高并具备范围性散射,常规轻量化坦克由于只能带满穿甲弹以保证其极少的弹药携带量能够持续保持反甲能力,所以对步兵队伍就束手无策,但幻影不需要有这方面的考量,一发烧穿敌方步兵班组轻而易举。唯一的问题是光谱武器因为物理原理问题,往往射程感人,这门车载型号就只能在2000米的距离上达到预定破坏力,等同于普通主战坦克。这往往就意味着其射程上在面对各国新锐武器时,可能会具备不少劣势,其次这门主炮的图纸在设计上为了保护起来发射模块,采用固定于底盘的设计,因此没有炮塔。但莱茵协约对于这个问题非常不满,由于其已经具备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幻影坦克如果还是没有炮塔显然有点说不过去。因此莱茵协约的制造方取巧的制作了摇摆式紧凑炮塔,牺牲了一些炮塔防护能力,不过好在炮塔本身非常狭小,被命中概率不高,倒也无伤大雅,这一莱茵协约版有炮塔型号被称为Mirage Tank A1A1型。

幻影A1型增加了涂层提升防护能力,而A1A1在A1的基础上改为了可全动360度炮塔。

未来科技公司在接到幻影坦克的设计时,就对其有着更多的战术扩展想法。在未来科技公司看来,如果能够让更多的盟军单位进入隐身状态,那么其战术意义无疑为更大,甚至可以替代幻影坦克本身。但是未来科技公司尝试在光谱观测手段上来完成隐身效果,这样就可以避免光粒子覆盖发生器的弊端,比如不能完美的移动隐身,甚至完全观测不到目标。此项目的最终产物就是杜兰普FT-70光谱裂缝发生器,通过光谱闪烁频段的照射和修改,FT-70可以发射出特定频段的高能干扰性光谱裂缝,使得自己周围一定距离内发生裂缝效应,得益于伊甸尼亚对多空间与各维度科学那鬼斧神工的科技造诣,敌方将会从光学角度上对该区域内的空间裂缝产生混淆,无法识别和判断这个区域内到底是否存在盟军单位。除了幻影坦克本身,因为是个傻子都能看出来发生器自身散发的可见光谱裂缝发射源——一个大号的不可明状物在闪烁。这是因为裂缝在生成阶段仍然闪烁着大量可见光谱并高于干扰区本身。所以这个项目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幻影坦克本身没能隐身,不过盟军还是心满意足的含泪把这个失败品装到了幻影坦克身上,作为战术设备存在。 虽然盟军都不同程度的列装了幻影坦克系列,作为通用性先进攻击坦克存在。但主要装备方依旧是以法兰西鸢尾和撒丁共和国为主,法国列装的大量的幻影坦克A1A1,不但完全替代了原有的AMX60“白昼”与AMX62“擎天柱”,还增加了数个胸甲骑兵师部队,预计打算大批量列装幻影坦克,虽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法兰西鸢尾对幻影坦克的产量问题还是非常上心的。联邦国防军列装量则非常少,只有一个师级部队换装了幻影坦克。这也是根据莱茵协约的战略部署指定的计划,由于幻影坦克有着更高的公路极速、更快更兼容性的的铁路机动部署能力,在联邦国防军于波德平原上坚守阵地,抵抗苏联陆军冲击时,法兰西革命军和撒丁护国军就会以最快速度驰援联邦国防军,填补捷克地区等地的战线。同时其较低的重量也非常适合在海运或者空运中进行部署,以随时面对拜占庭的威胁。而幻影坦克将会以自己强大的破坏力与神奇的战术延展性,与盟军的敌人展开殊死作战。他们将会在平原上战斗,在丛林中战斗,在城市中战斗,在丘陵和山脉上战斗,在海滩与沙漠上战斗——在他们和座驾一起称为金属的坟墓前,他们绝不会放弃抵抗!

日冕同人 莱茵 幻影坦克A1A1型 0.79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